-项实验中,研究者将小鼠分成两组: - -组只有4个月大,另一组则已经24个月。每组再随机分成相同的两个小组,分别接受正常饮食和60%热量的限制饮食,结果显示,不管是4个月组还是24个月组,限制饮食小鼠的记忆力明显更好。研究者由此推论:限制饮食可能会对记忆力有帮助。 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A.4个月大的小鼠中,限制饮食组在控制饮食前就表现出了比不限制饮食组更好的记忆能力. B.正常饮食小鼠分别被限制饮食4、10、18 个小时,小鼠的记忆力均不受影响 C.让限制饮食的小鼠恢复正常饮食,

题目
-项实验中,研究者将小鼠分成两组: - -组只有4个月大,另一组则已经24个月。每组再随机分成相同的两个小组,分别接受正常饮食和60%热量的限制饮食,结果显示,不管是4个月组还是24个月组,限制饮食小鼠的记忆力明显更好。研究者由此推论:限制饮食可能会对记忆力有帮助。
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A.4个月大的小鼠中,限制饮食组在控制饮食前就表现出了比不限制饮食组更好的记忆能力.
B.正常饮食小鼠分别被限制饮食4、10、18 个小时,小鼠的记忆力均不受影响
C.让限制饮食的小鼠恢复正常饮食,两周后其中一些小鼠记忆力减退
D.限制饮食后,小鼠大脑海马的某种神经元机制增强,而这有助于学习和记忆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 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限制饮食可能会对记忆力有帮助。
论据:对比实验。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控制饮食前就表现出了比不限制饮食组更好的记忆能力”,说明实验对象的选取有问题,具有削弱作用。
B项:不明确项。该项只提到了限制“4、10、18小时”对记忆力没有影响,但无法确定更长时间或更短时间的限制是否会对记忆力有影响,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增加论据。恢复正常饮食后“一些小鼠记忆力减退”,说明限制饮食确实对记忆力有影响,具有加强作用。
D项:增加论据。该项具体解释了限制饮食是如何影响记忆力的,具有加强作用。第四步,强度比较。
C项只是用一些小鼠举例子,D项解释了具体原理,D项的加强力度大于C项。
更多“ -项实验中,研究者将小鼠分成两组: - -组只有4个月大,另一组则已经24个月。每组再随机分成相同的两个小组,分别接受正常饮食和60%热量的限制饮食,结果显示,不管是4个月组还是24个月组,限制饮食小鼠的记忆力明显更好。研究者由此推论:限制饮食可能会对记忆力有帮助。 ”相关问题
  • 第1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8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8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评估设计

    C.单后设计

    D.方案设计


    正确答案:A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题干中就是对前后测控组设计的描述。

  • 第2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20位大学毕业生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7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2分和3.1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评估设计

    C.对比设计

    D.方案设计


    正确答案:A

  • 第3题:

    通过随机取样获得被试20人,其中男性12人,女性8人,要分成两组进行实验。将男性 12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控 制组;女性8人也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加人实 验组和控制组。这使用了( )的方法。

    A.消除
    B.恒定
    C.均衡
    D.对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无关变量的相关内容。当无关 变量无法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时,研究者可以 采取均衡的方法来控制无关变量。通常的做法 是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让无关变量产生的作用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一致,都保持平衡:,也就是 说,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条件上都相同,唯一 不同的是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而控制组不接受 实验处理。采用设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方法是控 制无关变量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控制很多无关变 量,而且简单、方便。均衡控制与恒定控制有相 似之处,只是控制手段不同,采用恒定控制时,无 关变量在组内以及组间都没有变化;采用均衡控 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有变化,但是变化所产生 的作用在各组间是相等的。

  • 第4题:

    研究者将16位残疾人分为匹配的两组,利用自信心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分分别是2.5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生活技能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之后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由此得出技能培训对残疾人自信心提升的效果。研究者采用的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C.行动研究

    D.比较研究

    答案:A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前后变化的差异就是干预效果。题干中提到的属于前后测控制组设计。行动研究和比较研究属于定性研究。

  • 第5题:

    研究者希望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对提升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将30位大学生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9分和3.0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培训。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2分和3.2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分。

    A.1.3
    B.1.2
    C.1.0
    D.1.1

    答案:D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题中,实验组得分增加1.3分,控制组得分增加0.2分。所以实验刺激净效果应为1.3-0.2=1.1分。 本题主要是对前后测控制组设计进行考查。考生要重点掌握前后测控制组的设计原理和相关数据的含义。

  • 第6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20位大学毕业生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7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2分和3.1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 B、评估设计
    • C、对比设计
    • D、方案设计

    正确答案:A

  • 第7题:

    用两组人作一个实验,一组人的饮食主要是肉食,另一组人主要是米饭。哪一组人发生痛风病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正确答案:痛风是由于尿酸的非正常代谢引起的,尿酸是人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由于氨基酸是嘌呤和嘧啶合成的前体,所以食用富含蛋白质饮食有可能会导致过量尿酸的生成,引起痛风病。

  • 第8题:

    下面是一个探究激素甲是否能引起已阉割成年雄性小鼠求偶行为的实验及结果预测。请回答:选取一批已阉割的无求偶行为的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注射溶液作为实验组;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


    正确答案:对照组

  • 第9题:

    单选题
    在一项实验研究中,研究者将受试者随机分为A、B两个小组,A组接受法律培训,B组不接受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个小组进行后测发现A组的法律意识要强于B组。这个实验设计属于()
    A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

    传统实验设计

    C

    前测控制组设计

    D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正确答案: A
    解析: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认为随机分配已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所得的两组间差异反映了自变量影响。【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标准实验设计的单后测控制组设计,可根据案例理解这一形式的理论观点与特征。

  • 第10题:

    单选题
    某社区有40名酗酒者,研究者将其随机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酗酒者心理支持小组”,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专业辅导服务。经过3个月后,研究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戒酒自信心测试,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酗酒者心理支持小组”服务的效果为0.7分。这是( )。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

    准实验设计

    D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小鼠认知能力的实验。在实验中,一组小鼠被放在摆满各种玩具、转轮和隧道的笼子里,另一组小鼠则在空无一物的笼子里长大。实验结果显示,前一组小鼠大脑的体积更大,认知能力也显著高于后一组,研究人员因此作出推论:充分的外界刺激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和能力。下列哪些为真,最能加强研究人员的推论?(  )
    A

    实验中,前一组小鼠的食物营养更丰富

    B

    实验后,后一组小鼠的运动能力更强

    C

    后来,两组小鼠的平均寿命差不多

    D

    实验前,两组小鼠的个体差异不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题干所给的实验是不同的外界环境下,小鼠大脑体积存在差异,认知能力也显著不同。需要加强的是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推论“充分的外界刺激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和能力”。若要加强该推论,就需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即实验前小鼠之间的差异不大,才能有效地保障实验对象的一致性,因而最能加强研究人员的推论。因此D项正确。

  • 第12题:

    单选题
    为了解吸烟量与患肺部损伤的关系,某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将30只同种属的小鼠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只。将三组小鼠分别放置在3个吸烟实验装置内,每天3小时,第一组为不吸烟组,第二组的吸烟量为每日5支,第三组的吸烟量为每日20支,30天后,定量测量每只小鼠的某生化指标。问:3个组该生化指标有无差异?此实验结果使用哪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
    A

    配对资料t检验

    B

    成组资料t检验

    C

    成组设计方差分析

    D

    配伍组设计方差分析

    E

    回归分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用方差分析,且此题属于完全随机设计,因此选用成组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 第13题:

    若P<0.01可认为

    A.两组小鼠生存日数的总体均数相同

    B.两组小鼠生存日数的总体均数不同

    C.两组小鼠生存日数的样本分布不同

    D.两组小鼠生存日数的总体分布不同

    E.两组小鼠生存日数的总体方差不同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大多数人的饮食中都含有过量的脂肪。而食物中的脂肪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在消化道中。脂肪酸被脂肪酶水解释放出来后,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如果脂肪酶收到抑制。就能终止这一合成过程。对此,有研究者做了相关实验。他们将体重相当的雌性老鼠分成三组。第一组自由进食,第二组喂高脂饮食,第三组喂高脂饮食但在食物中添加了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茶皂素”。结果发现,从第5周开始直至第10周实验结束时,第二组老鼠的体重就比第一组显著要高,但第三组和第一组相比却没有明显差异。由此,研究者们得出结论,茶皂素这种“天然产物”具抑制脂肪酶的能力,人们喝茶的确能产生减肥效果。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对研究者们的上述结论提出质疑

    A.吃高脂饮食的老鼠,宫旁脂肪的重量大约是吃常规饮食的老鼠们的2倍
    B.如果高脂饮食中加了茶皂素,则其宫旁脂肪就跟吃常规饮食的老鼠基本上一样
    C.实验中使用的茶皂素量太大,按同样比例一般人一天至少需要饮用五公斤干茶叶
    D.老鼠和人的差异还是很大的,老鼠实验的结论对于人类只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答案:C
    解析:
    待补充

  • 第15题:

    实验室观察某疗法对移植性肿瘤的疗效,以生存日数作为分析指标。欲比较两组生存日数有无差别,进行秩和检验。实验组观察10例,秩次和为170;对照组观察12例,秩次和为83。

    若P<0.01,可认为
    A.两组小鼠生存日数的总体均数相同
    B.两组小鼠生存日数的总体均数不同
    C.两组小鼠生存日数的样本分布不同
    D.两组小鼠生存日数的总体分布不同
    E.两组小鼠生存日数的总体方差不同

    答案:D
    解析:
    1.由本题所给条件,应取平均秩次。
    2.本题为秩和检验,是对总体分布的检验。P<0.01,应推断两总体分布不同。

  • 第16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匹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级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和3.0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研究设计是()。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评估设计
    C:单后设计
    D:方案设计

    答案:A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然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和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如研究者希望了解工作见习对提升参与者就业信心的影响。

  • 第17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在研究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时,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
    问题:?
    请根据社会工作研究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并仔细说明其优劣。


    答案:
    解析:
    上述案例的社会工作研究者采用的是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有两种: 第一,前后测控制组设计。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第二,单后测控制组设计。此种设计认为,随机分配过程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所得的两组间差异反映了自变量影响。
    上述案例中的社会工作研究者将失业人员分为A、B两组,先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然后安排其中一组参加就业培训,另一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对两组进行测试,说明他采用的是前后测控组设计。
    实验研究法存在一定的优劣。优点:可以控制实验情景从而排除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明确地指定需研究的变量,研究误差相对较小。缺点:研究条件不自然从而使其实务推进上有困难,太强调精细从而难以复制。由于社会工作中实验研究往往以人为对象,因此研究者在实验组人员的选择、实验刺激的应用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伦理难题。

  • 第18题:

    某医生收治200名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人。一组用A药,另一组用B药。经过2个月的治疗,A药组治愈了90人,B组治愈了85名患者,请根据现有结果评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A药组的疗效高于B药组。(2)A药的疗效高于B药。


    正确答案:(1)正确,因为就两组样本而言,的确A组疗效高于B组。
    (2)不正确,因为样本的结果存在抽样误差,因此有可能人群的A药疗效高于B药,也可能人群的两药的疗效相同甚至人群B药的疗效高于A药。

  • 第19题:

    有研究显示,高果糖溶液会损伤小鼠神经元,导致学习能力受损。将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每天喂食高果糖溶液来取代饮用水,对照组则同时喂食高果糖溶液和欧米茄脂肪酸。六周之后,训练两组小鼠走迷宫,对照组可以很容易学会,而实验组则非常难。因而可以认为欧米茄脂肪酸能保护小鼠免受高果糖溶液的损伤。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是得出该结论的前提()

    • A、高果糖溶液浸泡下的大脑神经元易出现萎缩
    • B、欧米茄脂肪酸可以增进小鼠记忆力
    • C、实验前两组小鼠学习走迷宫的能力不存在差异
    • D、实验中两组小鼠均接受了大量的走迷宫训练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某研究者将某戒毒机构中的40名吸毒者随机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成员参加“戒毒者心理支持小组”,而控制组不接受任心理支持服务。经过3个月后,研究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戒毒自信心测试,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戒毒者心理支持小组”服务的效果为0.7分。这是( )。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

    准实验设计

    D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患者女,35岁。患肺结核4个月,入院后为配合治疗,应给予()
    A

    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B

    高脂肪、高热量饮食

    C

    高热量、低脂肪饮食

    D

    低盐、高蛋白饮食

    E

    高热量、低蛋白饮食


    正确答案: B
    解析: 高热量饮食用于热能消耗的患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大面积烧伤、肝炎、胆道疾患、体重不足患者及产妇等。高蛋白饮食用于高代谢性疾病,如烧伤、结核、恶性肿瘤、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大手术后等患者;肾病综合征患者;低蛋白血症患者;孕妇、乳母等。该题中肺结核患者为消耗性疾病,故需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正确答案为A。 【考点】:治疗饮食

  • 第22题:

    单选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O分和3.0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A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

    评估设计

    C

    单后设计

    D

    方案设计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用两组人作一个实验,一组人的饮食主要是肉食,另一组人主要是米饭。哪一组人发生痛风病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正确答案: 痛风是由于尿酸的非正常代谢引起的,尿酸是人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由于氨基酸是嘌呤和嘧啶合成的前体,所以食用富含蛋白质饮食有可能会导致过量尿酸的生成,引起痛风病。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