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总行
B、一级(直属)分行
C、二级分行
D、支行
第1题:
A.在业务流程中,关联岗位员工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反映举报并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B.在本机构组织的全面检查、专项检查或本机构内审监察部门在常规性、突击性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本机构负责人研究并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C.在业务流程中,通过流程监督体制或IT系统预警功能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向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本机构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D.经监管部门检查发现后采取后续措施的案件
E.业务流程或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在日常管理监督或通过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措施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向本机构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第2题: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对有关案件责任人员从重处理()
A.主动釆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的
B.指使、授意、教唆或胁迫他人违法违规操作,发生案件的
C.对违法违规事实或发现的重要案件线索不及时报告、制止、处理,从而引发案件或导致案件情节进一步加重的
D.对上级机构或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指出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或提出的整改意见,未釆取落实措施或落实不到位,发生案件的
E.案发后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的
第3题:
保险机构通过以下哪些情形( )自查发现的案件,若属于自然人作案,在管理责任追究上可以从轻处理。
A.在业务流程中,关联岗位员工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反映举报并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B.在业务流程中,通过流程监督机制或IT系统预警功能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向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本机构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C.业务流程或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在日常管理监督或通过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措施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向本机构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D.在本机构组织的检查或在本机构内审(稽核)监察部门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本机构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E.在上级机构组织的检查或在上级机构内审(稽核)监察部门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责成或会同该机构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F.保险机构按照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的部署,在组织开展全面自查或专项自查中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该机构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G.作案嫌疑人迫于内部监督检查、信访举报核查、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措施的压力,在作案行为未暴露前,主动向本机构坦白交代发现的案件。
第4题:
《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规定保险机构通过以下情形自查发现的案件,若属于自然人作案,在管理责任追究上可以从轻处理:
A."在业务流程中,关联岗位员工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反映举报并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在业务流程中,通过流程监督机制或IT系统预警功能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向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本机构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B.业务流程或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在日常管理监督或通过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措施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向本机构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C.在本机构组织的检查或在本机构内审(稽核)监察部门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本机构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D.在上级机构组织的检查或在上级机构内审(稽核)监察部门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责成或会同该机构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E.保险机构按照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的部署,在组织开展全面自查或专项自查中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该机构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F.作案嫌疑人迫于内部监督检查、信访举报核查、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措施的压力,在作案行为未暴露前,主动向本机构坦白交代发现的案件。
第5题:
对被动发现下列哪些案件( ),以及反复发生同质同类案件的,应从重追究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A.对发现的案件苗头、违法违规事实或重大线索不及时报告、制止、整改、纠正、处理,或故意包庇隐瞒。
B.发生案件后,未进行有效整改,不采取积极措施挽回影响和损失,或者隐瞒事实真相,隐匿、伪造、篡改、毁灭证据和妨碍、干扰、阻挠、抗拒调查和处理。
C.严重失职,管理不力,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案件发生。
D.因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资产发生损失。
E.未按规定进行业务检查,导致案件隐患未被及时发现,或者因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及时进行有效整改,导致重大案件发生。
F.案件引发系统性风险或群体性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
G.因参与内幕交易或者违规关联交易,导致公司资产发生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