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给乙开了一张2万元的现金支票,乙将支票背书转让给丙,后甲发现被乙欺诈,但丙拿着支票向甲要求偿付时,甲必须给丙2万元,这说明了票据的( )。A.设权性B.要式性C.无因性D.文义性

题目

甲给乙开了一张2万元的现金支票,乙将支票背书转让给丙,后甲发现被乙欺诈,但丙拿着支票向甲要求偿付时,甲必须给丙2万元,这说明了票据的( )。

A.设权性

B.要式性

C.无因性

D.文义性


相似考题
更多“甲给乙开了一张2万元的现金支票,乙将支票背书转让给丙,后甲发现被乙欺诈,但丙拿着支票向甲要求偿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签发一张汇票给乙,乙背书转让给丙,丙又背书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乙。乙提示付款时被拒,则乙行使票据追索权的对象是( )。

    A.甲

    B.丁

    C.丙、丁

    D.甲、丙、丁


    正确答案:A
    解析:这是关于回头背书的规定。乙只能向其前手甲行使追索权,而不能向其原来的后手丙、丁行使追索权。

  • 第2题:

    甲给乙开了一张2万元的支票,乙将支票背书转让给丙。后甲发现被乙欺诈,但丙拿着支票向甲要求偿付时,甲必须给丙2万元,这说明了票据的( )。

    A.设权性

    B.要式性

    C.无因性

    D.文义性


    正确答案:C
    解析:票据的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时,无须说明其取得票据的原因,只要占有票据就可以行使票据权利。

  • 第3题:

    甲签发一张票面金额为2万元的转账支票给乙,乙将该支票背书转让给丙,丙将票面金额变造为5万元后背书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戊。下列关于票据责任承担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丁对2万元负责,丙对5万元负责
    B.乙、丙、丁对5万元负责,甲对2万元负责
    C.甲、乙对2万元负责,丙、丁对5万元负责
    D.甲、乙对5万元负责,丙、丁对万元负责

    答案:C
    解析:
    甲、乙的签章在变造之前,应当对变造前的金额(2万元)承担票据责任;丙、丁的签章在变造之后,应当对变造后的金额(5万元)承担票据责任。

  • 第4题:

    甲签发一张票面金额为3万元的转账支票给乙,乙将该支票背书转让给丙,丙将票面金额改为8万元后背书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戊。下列关于票据责任承担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丁对3万元负责,丙对8万元负责
    B.乙、丙、丁对8万元负责,甲对3万元负责
    C.甲、乙对3万元负责,丙、丁对8万元负责
    D.甲、乙对8万元负责,丙、丁对3万元负责

    答案:C
    解析:
    甲、乙的签章在变造之前,应当按照原记载的内容(3万元)负责;丙、丁的签章在变造之后,应当按照变造后的记载内容(8万元)负责。

  • 第5题:

    甲签发给乙一张支票,金额为2万元。乙背书转让第三人丙,丙付出2万元对价。后甲发现被乙欺诈,当丙要求甲付款时,甲不能以被欺诈为由拒绝向丙付款,这是基于票据行为的( )。

    A.文义性
    B.无因性
    C.要式性
    D.设权性

    答案:B
    解析:
    只要占有票据就可以行使票据权利,这是票据的无因性。

  • 第6题:

    甲签发一张票面金额为15万元的转账支票给乙,乙将该支票背书转让给丙,丙将票面金额变造为25万元后背书转让给丁,丁又将票据背书转让给戊。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票据债务人中,对25万元的票据金额承担责任的有()。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D
    解析:
    变造前在票据上签章的票据行为人(甲、乙),依照原记载事项负责;变造人如果同时也是票据上签章的票据行为人(丙),依照变造后的记载事项负责;变造后在票据上签章的票据行为人(丁),依照变造后的记载事项负责。

  • 第7题:

    甲于2008年9月10日签发支票一份,收款人乙于2008年9月22日将支票背书转让给丙。对此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转让给丙时,此支票已作废
    • B、如果付款银行拒绝受理,丙在2009年3月10前均可以要求甲付款
    • C、丙只能以基础关系向乙主张权利
    • D、丙不能向甲行使追索权,只能要求乙承担票据责任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甲将一张汇票背书给乙,并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乙将该汇票又背书给丙,丙背书给丁。其后果是()。

    • A、该汇票无效
    • B、乙的背书行为无效
    • C、乙的背书行为有效,但甲不对乙、丙、丁承担保证责任
    • D、乙的背书行为有效,但甲不对丙、丁承担保证责任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多选题
    以下属于票据制度规定中银行不予受理情形的是()。
    A

    甲签发给乙转账支票一张,乙背书给丙,甲在正面记载“不得转让”字样,丙至开户行委托收款。

    B

    甲签发给乙转账支票一张,乙背书给丙,乙在背书栏记载“不得转让”字样,丙至付款行提示付款。

    C

    甲20160314签发给乙转账支票一张,乙20160324(周四)至开户行委托收款。

    D

    票据大小写金额不一致。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2月14日,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了一张50万元的同城支票,付款人为甲公司开户行A银行。乙公司取得支票后,背书转让给丙公司,丁公司为乙公司提供保证。3月1日,丙公司请求A银行付款,A银行以甲公司存入票款不足为由拒绝付款。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丙公司无权向()行使追索权。
    A

    甲公司

    B

    乙公司

    C

    丁公司

    D

    A银行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甲公司为支付加工费,向乙公司签发支票一张。乙公司将支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清偿债务。丙公司提示付款时因支票出票人印鉴与预留银行印鉴不符遭退票。丙公司以票据关系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甲、乙公司支付支票金额,两被告承担连带责任。问:(1)该支票是否有效?(2)甲公司是否应当承担票据责任?(3)乙公司是否应当承担票据责任?(4)此案如何判决?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甲公司签发了一张转账支票,金额未填写,但在旁边注明限额7万元。乙为该支票的收款人。乙又是丙的债务人,乙欠丙10万元。丙向乙要钱,乙便将这张支票转让给丙。丙将金额补记为10万元,到银行提示付款。甲公司的开户银行以甲公司账户存款不足无法支付为由退票。丙找乙,要求乙还钱。乙称交付那张支票就是履行了债务,不能转账的责任应由甲公司承担。丙向甲公司主张追索权,要求甲公司承担票据责任10万元,甲公司称票据被恶意补记金额,拒绝付款。问:(1)银行拒付是否合法?(2)甲公司签发的金额空白的支票是否有效?其后果是什么?(3)甲公司的抗辩是否成立?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甲签发一张支票交给乙,金额为10万元,乙背书转让给丙,丙又背书转让给丁,丁取得的支票金额为12万元(不知道乙和丙是在变造前还是变造后签章的),丁又将该支票转让给戊。如果戊向甲请求付款,甲只负责付给10万元。戊已交付给丁12万元货物,其所受损失2万元,应向( )请求赔偿。

    A.丁

    B.丁和丙

    C.丁、丙和乙

    D.丁、丙、乙和甲


    正确答案:A
    票据的变造应依照签章是在变造之前或之后来承担责任。如果当事人签章在变造之前,应按原记载的内容负责;如果当事人签章在变造之后,则应按变造后的记载内容负责;如果无法辨别是在票据被变造之前或之后签章的,视同在变造之前签章。乙、丙都视同在变造之前签章,不承担变造的责任,因此,应由丁承担该2万元的责任。

  • 第14题:

    甲向乙签发一张汇票,乙背书转让给丙,丙伪造丁的签章,以丁作为保证人,将汇票背书转让给戊。如果戊被拒绝付款,可以向甲、乙和丙追索,但不得向丁追索。(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核票据的伪造。甲、乙和丙在汇票上的签章是符合规定的,应承担票据责任;丁在汇票上的签章是被伪造的,签章无效,丁可以行使抗辩权。

  • 第15题:

    甲私刻乙公司的财务专用章,假冒乙公司名义将一张转账支票背书转让给丙,丙将该支票背书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戊。当戊主张票据权利时,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不承担票据责任
    B.乙公司承担票据责任
    C.丙不承担票据责任
    D.丁不承担票据责任

    答案:A
    解析:
    票据伪造行为中,对伪造人(甲)而言,由于票据上没有以自己名义所作的签章,因此不承担票据责任(可能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本题中,乙公司作为被伪造人由于没有以自己的真实意思在票据上签章,也不承担票据责任;丙公司和丁公司的签章是合法有效的,因此应该承担票据责任。

  • 第16题:

    甲给乙开了一张现金支票,乙将支票背书转让给丙,后甲发现被乙欺诈。但丙拿着支票向甲要求偿付时,甲必须给丙付款。这说明了票据的( )。

    A.流通性
    B.设权性
    C.无因性
    D.文义性

    答案:C
    解析:
    票据是一种无因证券。票据的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时,无须说明其取得票据的原因,只要占有票据就可以行使票据权利。至于取得票据的原因,持票人无说明的义务,债务人也无审查的权利,即使取得票据的原因关系无效,对票据关系也不发生影响。题干中,丙是持票人,甲是债务人,丙无论基于何种原因取得支票,甲都要向丙付款。

  • 第17题:

    :甲给乙开了一张2万元的现金支票,乙将支票背书转让给丙,后甲发现被乙欺诈,但丙拿着支票向甲要求偿付时,甲必须给丙2万元,这说明了票据的( )。

    A、设权性
    B、要式性
    C、无因性
    D、文义性

    答案:C
    解析:
    C
    票据的无因性,有利于保障持票人的权利和票据的顺利流通。

  • 第18题:

    甲给乙开了一张现金支票,乙将支票背书转让给丙,后甲发现被乙欺诈。但丙拿着支票向甲要求偿付时,甲必须给丙付款。这说明了票据的()。

    • A、流通性
    • B、设权性
    • C、无因性
    • D、文义性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收款人甲将票据金额由10万元变造为20万元后背书转让给乙,乙又将支票背书转让给丙支付货款。如果丙逾期提示付款被拒绝,丙有权要求支票出票人承担20万元的票据责任。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单选题
    甲签发一张票面金额为2万元的转账支票给乙,乙将该支票背书转让给丙,丙将票面金额改为5万元后背书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戊。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票据责任承担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丁对2万元负责,丙对5万元负责

    B

    乙、丙、丁对5万元负责,甲对2万元负责

    C

    甲、乙对2万元负责,丙、丁对5万元负责

    D

    甲、乙对5万元负责,丙、丁对2万元负责


    正确答案: B
    解析:
    票据的变造应依照签章是在变造之前或之后来承担责任。如果当事人签章在变造之前,应按原记载的内容负责;如果当事人签章在变造之后,则应按变造后的记载内容负责;如果无法辨别是在票据被变造之前或之后签章的,视同在变造之前签章。甲、乙的签章在变造之前,应当按照原记载的内容(2万元)负责;丙、丁的签章在变造之后,应当按照变造后的记载内容(5万元)负责。

  • 第21题:

    单选题
    甲签发-张票面金额为2万元的转账支票给乙,乙将该支票背书转让给丙,丙将票面金额改为5万元后背书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戊。下列关于票据责任承担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丁对2万元负责,丙对5万元负责

    B

    乙、丙、丁对5万元负责,甲对2万元负责

    C

    甲、乙对2万元负责,丙、丁对5万元负责

    D

    甲、乙对5万元负责,丙、丁对2万元负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票据变造的法律责任承担。根据规定,票据的变造应依照签章是在变造之前或之后来承担责任。如果当事人签章在变造之前,应按原记载的内容负责;如果当事人签章在变造之后,则应按变造后的记载内容负责;如果无法辨别是在票据被变造之前或之后签章的,视同在变造之前签章。本题中,甲和乙的签章在变造之前,丙和丁的签章在变造之后。

  • 第22题:

    单选题
    甲向乙签发支票,因价款未确定,支票金额未填写。甲与乙商定,金额由乙按照实际发货量补充填写。后实际发生的货款应为7万元,但乙将金额填为9万元,把支票转让给丙。对此支票的效力及后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违反甲之授权填写的金额无效

    B

    乙填写后的票据有效

    C

    甲可以以乙违反授权为由对丙提出抗辩

    D

    甲交付给乙的支票金额未填写,无效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甲于2009年7月27日签发支票向乙支付货款,但甲填写的出票日期为2009年8月18日。由于货物数量未最终核定,支票金额未填写。乙将支票背书给丙,嘱咐丙补填金额不可超过15万元。丙将金额记载为25万元,背书给丁。丁向银行提示付款。银行以甲的账户余额不足支付为由退票。丁以甲、乙、丙为被告向法院起诉,要求他们连带承担票据责任。试问:(1)甲签发出票日期与实际不符的支票,是否有效?(2)甲交付给乙金额空白的支票,该出票行为是否有效?(3)乙将金额空白支票背书转让给丙,转让是否有效?(4)丙将金额填写为25万元,丙的填写行为是否有效?(5)如果最终核定甲应当向乙支付的货款为14万元,甲、乙、丙如何对丁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