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枯山水”为代表的日本写意庭园的极盛时期是( )。A.从8世纪到11世纪末 B.从11世纪到14世纪上半叶 C.从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 D.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末

题目
以“枯山水”为代表的日本写意庭园的极盛时期是( )。

A.从8世纪到11世纪末
B.从11世纪到14世纪上半叶
C.从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
D.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末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日本的写意庭园的集中表现就是“枯山水”。最具代表性的“枯山水”庭园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南庭(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和东庭(约1509年)。
更多“以“枯山水”为代表的日本写意庭园的极盛时期是( )。A.从8世纪到11世纪末 B.从11世纪到14世纪上半叶 C.从14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 D.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末”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进程状态的转换中,不正确的是( )。

    A.从就绪到阻塞

    B.从运行到就绪

    C.从就绪到运行

    D.从阻塞到就绪


    参考答案:A

  • 第2题:

    添加补充食品的原则是()。

    A.从多到少,从稀到稠,从粗到细

    B.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

    C.从少到多,从稠到稀,从细到粗

    D.从多到少,从稠到稀,从细到粗


    正确答案:B

  • 第3题:

    简述从9世纪末到12世纪下半叶复调音乐的发展


    参考答案:

    9世纪末,正当圣咏的记谱开始增多时,同时唱两个不同音高的现象便出现了。这种唱法被称作“奥尔加农”,它是西方复调音乐的祖先。最早的奥尔加农是在即兴演唱中产生的。大约850年(一说为900年)出现了《音乐手册》和《学习手册》这两篇最早解释这种现象的著作,其中谈到了两种形式的奥尔加农,一种是四度的,另一种是五度的,新加的声部都在圣咏的下方。五度的奥尔加农是严格平行的,而四度的却是在平行中混合了斜向和反向的运动。奥尔加农声部必须经常保持稳定,用谨慎的速度和正确的音程演唱,才能避免不好的三全音音响,并使结属处的同度汇合更加顺利。八度重叠在这两种奥尔加农中都是允许的。11世纪末出现了一种与过去很不相同的奥尔加农,它以四、五、八度的混合为基础。两个声部时而对比,时而平行,反向进行更多。开始与结束的音总是处在同度或八度上,奥尔加农声部也从圣咏的下方移到了上方。变得越来越突出和独立了。虽然在当时的大部分例子中,声部的移动都是音对音的,但是也有奥尔加农声部的附加音增多的例子。12世纪初,一些包含复调比较多的乐谱抄本来自法国南部阿奎坦地区的圣玛蒂亚修道院,所以那里的复调也叫圣玛蒂亚复调。这些复调的词曲都十分精致,声部的配合也相当密切。奥尔加农声部不仅位于圣咏声部之上,而且持续地与它作反向的运动。声部也经常也现交错。相比之下,奥尔加农声部更为活跃,常用一组音与圣咏声部的一个音相对。它已不再是圣咏的从属和陪伴,而是一个在旋律和节奏上都不同于圣咏的独立的线条。这种风格叫做“花腔奥尔加农”。12世纪后半叶,法国的首都马黎—带在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成为了一个知识和艺术的中心。在新建的巴黎圣母院中产生了一种复调音乐的传统,其深远的影响长达一百多年,这就是巴黎圣母院乐派。这个乐派的两位最杰出的作曲家就是雷奥南和佩罗坦。雷奥南既是一位作曲家,也是一位诗人。他在巴黎圣母院的附属学校接受了教育,并从12世纪80年代起在巴黎圣母院担任作曲工作。作被称为奥尔加农的最佳作者,作有《奥尔加农大全》一书。这是一部供教会主要节日的仪式(包括弥撒和日课)所用的两声部曲集,复调的部分在花腔奥尔加农和迪斯康特这两种风格之间交替。在花腔奥尔加农风格的段落中,圣咏保持在下方声部,也叫做支撑声部,用于节拍的长音符演唱。它的上方是奥尔加农声部,也叫第二声部,演唱悠长而富于装饰性的花腔乐句。两个声部均采用自由的节奏。在迪斯康特风格的段落中,支撑声部与第二声部均采用整齐、基本上是“音对音”的节奏,速度较快,并由一套“节奏式”所控制。此外,两个声部要以完全协和音程为主,并要多用反向进行。巴黎圣母院复调的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佩罗担,他是迪斯康特的最佳作者,作有很多三或四声部的作品,主要是运用迪斯康特手法的段落,用它们取代了过去的两声部奥尔加农。在他的作品中,虽然有时与雷奥南采用同一首圣咏作为基础,但是在音响上已很不相同。因为圣咏上方有两个甚至三个声部,产生了更丰满的音响。声部之间有了更多的对位关系,它们时而交叉,时而重合,时而协和,时而不协和。节奏式的运用也更多和更富于变化。乐曲的篇幅更是大为扩展。


  • 第4题:

    经验描述阶段是从( )到20世纪初。

    (A) 19世纪末 (B) 18世纪末
    (C) 19世纪初 (D) 19世纪中叶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化学学科发展特征的是( )。

    A.从宏观到微观
    B.从定性到定量
    C.从描述到推理
    D.从原子到原子核

    答案:D
    解析:
    经过约200多年的努力,化学进入现代时期。总结起来说现代化学有五大特点:(1)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2)从定性和半定量化向高度定量化深入;(3)对物质的研究从静态向动态伸展;(4)由描述向推理或设计深化;(5)向研究分子群深入。

  • 第6题:

    高程测量的一般原则是( )。

    A.从整体到局部
    B.从局部到整体
    C.从左侧到右侧
    D.从右侧到左侧

    答案:A
    解析:
    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组织实施原则

  • 第7题:

    简述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末设计艺术的发展经历。


    正确答案: 1.分三阶段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设计表现出强烈庄严,含蓄,均衡的古典主义倾向。
    2.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设计风格更多是追求标新立异,活泼浪漫。
    3.18世纪是洛可可风格大行其事,柔美造型与华丽装饰成为这一时期艺术设计的主要特征。

  • 第8题:

    学龄中期,即少年期,其年龄段为()。

    • A、从9、10岁到11、12岁
    • B、从11、12岁到14、15岁
    • C、从14、15岁到17、18岁
    • D、从13、14岁到15、16岁

    正确答案:D

  • 第9题:

    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

    • A、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 B、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 C、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 
    • D、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广告的作用从“告知”转向“说服”是在()
    A

    17世纪初到17世纪50年代

    B

    17世纪末到18世纪20年代

    C

    19世纪初到19世纪50年代

    D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  )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A

    16世纪20年代

    B

    17世纪下半叶

    C

    18世纪末

    D

    古希腊


    正确答案: A
    解析: 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 第12题:

    从庭园设计领域来看,京都的庭园可分为()三类。

    A.规整

    B.池泉

    C.枯山水

    D.茶庭

    E.自然


    参考答案:BCD

  • 第13题:

    小学生道德判断的发展特点是( )。

    A.从他律到自律

    B.从效果到动机

    C.从片面到全面

    D.从他人到自己


    正确答案:A
    小学生道德判断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由他律到自律。

  • 第14题:

    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 )。
    (A) 19世纪下半叶 (B) 20世纪20年代
    (C) 19世纪上半叶 (D) 18世纪末


    答案:C
    解析:

  • 第15题:

    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

    A.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B.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C.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
    D.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

    答案:C
    解析:
    新古典管理理论又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起,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逐渐引进行为科学的方法,形成了新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有以埃尔顿·梅奥(EMayo)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切斯特·巴纳德(CIBarnard)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赫伯特·西蒙(HASimon)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 第16题:

    有关青春期的说法以下不正确的是

    A.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B.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
    C.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
    D.无种族差异
    E.个体差异较大

    答案:A
    解析:
    1、青春期:女童11~12岁到17~18岁岁,男童13~14岁到18~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BC错)2、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4岁,无种族差异(DE错)。3、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完全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A对)。

  • 第17题:

    广告的作用从“告知”转向“说服”是在()

    A17世纪初到17世纪50年代

    B17世纪末到18世纪20年代

    C19世纪初到19世纪50年代

    D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D

  • 第18题: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在国际分工中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是()。

    •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荷兰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广告的作用从“告知”转向“说服”是在()

    • A、17世纪初到17世纪50年代
    • B、17世纪末到18世纪20年代
    • C、19世纪初到19世纪50年代
    • D、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从9世纪末到12世纪下半叶复调音乐的发展

    正确答案: 9世纪末,正当圣咏的记谱开始增多时,同时唱两个不同音高的现象便出现了。这种唱法被称作“奥尔加农”,它是西方复调音乐的祖先。最早的奥尔加农是在即兴演唱中产生的。大约850年(一说为900年)出现了《音乐手册》和《学习手册》这两篇最早解释这种现象的著作,其中谈到了两种形式的奥尔加农,一种是四度的,另一种是五度的,新加的声部都在圣咏的下方。五度的奥尔加农是严格平行的,而四度的却是在平行中混合了斜向和反向的运动。奥尔加农声部必须经常保持稳定,用谨慎的速度和正确的音程演唱,才能避免不好的三全音音响,并使结属处的同度汇合更加顺利。八度重叠在这两种奥尔加农中都是允许的。11世纪末出现了一种与过去很不相同的奥尔加农,它以四、五、八度的混合为基础。两个声部时而对比,时而平行,反向进行更多。开始与结束的音总是处在同度或八度上,奥尔加农声部也从圣咏的下方移到了上方。变得越来越突出和独立了。虽然在当时的大部分例子中,声部的移动都是音对音的,但是也有奥尔加农声部的附加音增多的例子。12世纪初,一些包含复调比较多的乐谱抄本来自法国南部阿奎坦地区的圣玛蒂亚修道院,所以那里的复调也叫圣玛蒂亚复调。这些复调的词曲都十分精致,声部的配合也相当密切。奥尔加农声部不仅位于圣咏声部之上,而且持续地与它作反向的运动。声部也经常也现交错。相比之下,奥尔加农声部更为活跃,常用一组音与圣咏声部的一个音相对。它已不再是圣咏的从属和陪伴,而是一个在旋律和节奏上都不同于圣咏的独立的线条。这种风格叫做“花腔奥尔加农”。12世纪后半叶,法国的首都马黎—带在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成为了一个知识和艺术的中心。在新建的巴黎圣母院中产生了一种复调音乐的传统,其深远的影响长达一百多年,这就是巴黎圣母院乐派。这个乐派的两位最杰出的作曲家就是雷奥南和佩罗坦。雷奥南既是一位作曲家,也是一位诗人。他在巴黎圣母院的附属学校接受了教育,并从12世纪80年代起在巴黎圣母院担任作曲工作。作被称为奥尔加农的最佳作者,作有《奥尔加农大全》一书。这是一部供教会主要节日的仪式(包括弥撒和日课)所用的两声部曲集,复调的部分在花腔奥尔加农和迪斯康特这两种风格之间交替。在花腔奥尔加农风格的段落中,圣咏保持在下方声部,也叫做支撑声部,用于节拍的长音符演唱。它的上方是奥尔加农声部,也叫第二声部,演唱悠长而富于装饰性的花腔乐句。两个声部均采用自由的节奏。在迪斯康特风格的段落中,支撑声部与第二声部均采用整齐、基本上是“音对音”的节奏,速度较快,并由一套“节奏式”所控制。此外,两个声部要以完全协和音程为主,并要多用反向进行。巴黎圣母院复调的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佩罗担,他是迪斯康特的最佳作者,作有很多三或四声部的作品,主要是运用迪斯康特手法的段落,用它们取代了过去的两声部奥尔加农。在他的作品中,虽然有时与雷奥南采用同一首圣咏作为基础,但是在音响上已很不相同。因为圣咏上方有两个甚至三个声部,产生了更丰满的音响。声部之间有了更多的对位关系,它们时而交叉,时而重合,时而协和,时而不协和。节奏式的运用也更多和更富于变化。乐曲的篇幅更是大为扩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在国际分工中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荷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末设计艺术的发展经历。

    正确答案: 1.分三阶段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设计表现出强烈庄严,含蓄,均衡的古典主义倾向。
    2.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设计风格更多是追求标新立异,活泼浪漫。
    3.18世纪是洛可可风格大行其事,柔美造型与华丽装饰成为这一时期艺术设计的主要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