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l2项一般原则的是( )
A.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B.历史成本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货币计量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的()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量。
第6题:
在成本核算中,必须正确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是贯彻了会计核算的()原则。
第7题:
关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第8题: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负债可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现在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计量
在现值计量下,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计量
第9题:
第10题:
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计价比较客观
历史成本原则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原则
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便于查证
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不能计提减值准备
第11题:
货币计量假设并不表示货币是会计核算中唯一的计量单位
假定货币的币值是基本稳定的
存在多种货币的情况下,我国境内的企业均要求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货币计量假设为历史成本计量奠定了基础
第12题:
货币计量假设为历史成本计量奠定了基础
货币计量假设并不表示货币是会计核算中唯一的计量单位
存在多种货币的情况下,我国境内的企业均要求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假设货币的币值是基本稳定的
第13题:
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12项一般原则的是( )
A.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B.历史成本计价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货币计量
核算原则:
客观性——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作为依据
可比性——按规定方法,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一贯性——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一致,如有变更应在附注中说明
信息质量 相关性——提供的信息应反映企业情况,满足使用者要求
及时性——会计核算应及时,不允许提前或延迟
明晰性——会计报告应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相对应,当期收入或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计入当
期;反之则不计入
配比原则—— 核算时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费用相互配比,两层含
义: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
确认计量 历史成本原则——各项资产在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量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
间的,作为收益性支出;反之,作为资本性支出
谨慎性——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秘密准备
修正作用 重要性——核算中区分重要程度,次要会计事项可简化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按经济实质而不应仅仅按法律形式为核算依据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在下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行政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同的是()
第18题:
关于货币计量假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19题:
()会计核算前提影响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第20题:
可比性
配比
历史成本
谨慎性
第21题:
历史成本
现值
公允价值
重置成本
第22题: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第23题: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的金额计量
资产按照市场参与者在交易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计量
资产按照购置时所付出的代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第24题:
公允价值
可变现净值
历史成本
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