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混凝土重力坝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溢洪道、电站及输水洞组成。该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 1:大坝坝基采用帷幕灌浆防渗体,帷幕由二排灌浆孔组成,分别为上游排孔、下游排孔,各排孔均按三序进行灌浆施工。如图所示:事件 2:大坝坝基帷幕灌浆过程中,发生了灌浆孔注入量大而难以结束的情况,施工单位及时采取了措施。 事件 3:大坝灌浆结束 14 天后,为检测灌浆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进行了检查孔压水实验。 事件 4:输水洞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施工分甲、乙两组从输水洞两端相向进行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

题目
某大型混凝土重力坝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溢洪道、电站及输水洞组成。该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 1:大坝坝基采用帷幕灌浆防渗体,帷幕由二排灌浆孔组成,分别为上游排孔、下游排孔,各排孔均按三序进行灌浆施工。如图所示:



事件 2:大坝坝基帷幕灌浆过程中,发生了灌浆孔注入量大而难以结束的情况,施工单位及时采取了措施。
事件 3:大坝灌浆结束 14 天后,为检测灌浆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进行了检查孔压水实验。
事件 4:输水洞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施工分甲、乙两组从输水洞两端相向进行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 25m,乙组爆破时,甲组在进行出渣作业: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 10m,甲组爆破时,导致乙组正在作业的 3 名工人死亡。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电话报告。
问题:
1. 指出事件 1 主坝两排帷幕灌浆孔施工的先后顺序。若图中“3”号孔为Ⅰ序孔,则“2”、“5”号孔分别为几序孔?
2. 事件 2 中,发生了灌浆孔注入量大而难以结束的情况,施工单位可采取哪些措施。
3. 指出事件 3 中,检查孔应在哪些位置布置?
4. 帷幕灌浆工程质量的合格标准指标有哪些?
5. 指出事件 4 中施工方法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相似考题

2.案例(五) 某水电站枢纽工程由碾压式混凝土重力坝、坝后式电站、溢洪道等建筑物组成,其中重力坝最大坝高46m,坝顶全长290m,电站装机容量20万kW,采用地下升压变电站。某施工单位承担该枢纽工程施工,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地下升压变电站项目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其中包含开关站(土建),其他电气设备安装,操作控制室等分部工程。 事件二:施工单位根据本工程特点进行了施工总布置,确定施工分区规划布置应遵守的部分原则如下: (1)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场地宜靠近主要安装地点; (2)施工管理及生活营区的布置应考虑风向、日照等因素,与生产设施有明显界限; (3)主要物质仓库、站场等储运系统宜布置在场内外交通衔接处。 事件三:开工前,施工单位在现场设置了混凝土制冷(热)系统等主要施工工厂设施。 事件四: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单位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计算本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小时生产能力P,相关参数为: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为15万m3,每月工作日数取25d,每日工作时数取20h,小时不均匀系数取1.5。 事件五:本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前,经检查,验收条件全部具备,其中包括:(1)截流后壅高水位以下的移民搬迁及库底清理已完成并通过验收; (2)碍航问题已得到解决; (3)满足截流要求的水下隐蔽工程已完成等。 项目法人主持进行了该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验收委员会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的代表及相关专家等组成。 【问题】: 1.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指出事件一中该单位工程应包括的其他分部工程名称;该单位工程的主要分部工程是什么? 2. 指出事件二中施工分区规划布置还应遵守的其他原则。 3. 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事件三中主要施工工厂设施还应包括哪些? 4. 计算事件四中混凝土生产系统单位小时生产能力P。 5. 根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33-2008,补充说明事件五中导(截)流验收具备的其他条件。 6. 根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33-2008,指出并改正事件五中导(截)流验收组织的不妥之处。

更多“某大型混凝土重力坝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溢洪道、电站及输水洞组成。该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6年)【背景资料】
    某水电站枢纽工程由碾压式混凝土重力坝、坝后式电站、溢洪道等建筑物组成,其中重力坝最大坝高46m,坝顶全长290m,电站装机容量20万kW,采用地下升压变电站。某施工单位承担该枢纽工程施工,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施工单位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计算本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小时生产能力P,相关参数为: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为15万m3,每月工作日数取25d,每日工作时数取20h,小时不均匀系数取1.5。
    【问题】计算事件中混凝土生产系统单位小时生产能力P。


    答案:
    解析:
    生产能力:P=15*1.5*10000/(20*25)=450m3/h。

  • 第2题:

    某引水枢纽工程主要由重力坝和节制闸组成,该枢纽工程在施工期间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三:施工单位为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现场规范使用“三宝” ,并加强对“四口”的防护。
    问题:事件三中提到的“三宝”和“四口”各指什么?说明网等施工生产使用的“三宝”需满足哪些条件?


    答案:
    解析:
    “三宝”是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 “四口”是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口和通道口。
    “三宝”等施工生产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具,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具有厂家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合格证书,否则不得采购、发放和使用。

  • 第3题:

    某水电站枢纽工程由碾压式混凝土重力坝、坝后式电站、溢洪道等建筑物组成,其中重力坝最大坝高46m,坝顶全长290m,电站装机容量20 万kW,采用地下升压变电站。某施工单位承担该枢纽工程施工,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四: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单位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计算本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小时生产能力P,相关参数为: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为15 万m3,每月工作日数取25d,每日工作时数取20h,小时不均匀系数取1.5。
    问题:计算事件四中混凝土生产系统单位小时生产能力P。


    答案:
    解析:
    生产能力:P=15*1.5*10000/20*25=450m3/h

  • 第4题:

    某引水枢纽工程主要由重力坝和节制闸组成,其中主坝坝高110.8m,年引水量1.6 亿m3,节制共6 孔,单孔净宽6m,最大泄洪流量550m3/s。该枢纽工程在施工期间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方便施工导流和安全度汛,工程施工采用一次拦断河床围堰导流,围堰采用土石结构。截流闭气后,施工单位进行基坑排水清淤。初期排水过程中,发生围堰边坡坍塌事故,施工单位通过调整排水流量,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问题:指出事件一中初期排水排水量的组成。发生围堰边坡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初期排水总量:应按围堰闭气后的基坑积水量、抽水过程中围堰及地基渗水量、堰身及基坑覆盖层中的含水量,以及可能的降水量等组成计算。
    发生围堰边坡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基坑初期抽水强度不当,没有正确控制基坑水位下降速度,导致基坑边坡因渗透压力过大,造成边坡失稳产生塌坡事故。

  • 第5题:

    (2015年)【背景资料】
    某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电站等组成。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5m,土方填筑设计工程量为200万m3,设计压实度为97%。建设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依据《水闸施工规范》(SL27—2014)的有关规定,制订了反滤层施工方案和质量检查要点。
    【问题】
    1.根据事件一,说明反滤层施工质量检查的要点。


    答案:
    解析:
    反滤层施工质量检查要点为:对于反滤层铺填的厚度、是否混有杂物、填料的质量及颗粒级配等应全面检查。

  • 第6题:

    某水利枢纽由混凝土重力坝、引水隧洞和电站厂房等建筑物组成,最大坝高123m,水库总库容2x108m3,电站装机容量240MW。本工程在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二:施工单位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先按高峰月浇筑强度初步确定了混凝土生产系统规模,最大混凝土块浇筑面积400m2,浇筑层厚40cm,混凝土初凝时间按3h 计,混凝土从出机口到浇筑入仓历时30min。同时又按平层浇筑法计算公式Qh≧Kh*S*D/(t1-t2)复核了混凝土生产系统的小时生产能力。
    问题:指出事件二Qh 的计算公式中Kh、S、D、t1、t2 的含义,并计算该工程拌合站小时生产能力最小应为多少?


    答案:
    解析:
    Kh—小时不均匀系数;S—最大混凝土块的浇筑面积;D—最大混凝土块的浇筑分层厚度;t1—混凝土初凝时间;t2—混凝土出机后到浇筑入仓的时间。混凝土初凝条件校核小时生产能力(平浇法施工)计算公式:
    Qh =1.lSD/(t1-t2)=1.1*400*0.4/(3-0.5)=70.4m3/h。

  • 第7题:

    背景资料
    某中型混凝土重力坝枢纽工程建于岩基上,由混凝土大坝、放水涵洞、坝后发电站组成。
    工程施工前,承包人按要求编制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文件。在施工期间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 1:电站基坑采用爆破施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部分内容如下: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统一信号,划定安全警戒区,并明确安全警戒人员。在起爆信号发出时,无关人员一律退到安全地点隐蔽。爆破后,首先须经安全员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
    其他人员方能进入现场。
    事件 2:大坝混凝土施工中,为防止出现深层裂缝,施工单位采取了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多项温度控制措施。
    事件 3: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共分为 1 个单位工程, 9 个分部工程, 9 个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 6 个分部工程质量优良,主要分部工程质量全部优良,且施工中未发生过较大质量事故,外观质量得分率为 82%。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资料齐全。工程施工期和
    运行期,单位工程观测资料分析结果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以及合同约定的标准要求,该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优良。
    事件 4:本枢纽工程施工质量评定工作(部分)如下:
    (1)放水涵洞地基加固处理单元工程质量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复核。监理工程师核定该单元工程施工质量等级并签证认可,质量监督部门认为上述涵洞地基加固处理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工作的组织不妥。
    (2)混凝土坝施工质量评定工作的组织要求如下:分部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核,项目法人认定。分部工程验收质量结论由项目法人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核备,其中主要建筑物大坝和溢洪道的分部工程验收质量结论由项目法人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核定。
    问题:
    1. 指出承包人编制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文件内容由哪些?
    2. 指出并改正事件 1 中爆破作业安全措施中的不妥之处。
    3. 事件 2 中,大坝混凝土施工中,可采用哪些温度措施控制?
    4.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指出并改正事件 3 中关于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5. 说明事件 4 中涵洞地基加固处理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工作的正确做法。
    6. 指出事件 4 中混凝土坝施工质量评定中,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承包人按要求编制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文件包括:质量检查机构的组织和岗位责任、质量检查人员的组成、质量检查程序和实施细则等。
    2.“在起爆信号时,无关人员……”不妥,应为“在预告信号发出后,无关人员……”
    “经安全员检查…”不妥,应为经“炮工(或爆破人员)检查……。”
    3.大坝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措施有:
    (一)原材料和配合比优化,降低水化热温升
    1. 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1)坝体分区
    (2)采用低流态或干硬性贫混凝土
    (3)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
    (4)大量掺粉煤灰
    (5)高效外加减水剂
    2. 用低发热量的水泥
    (二)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1. 合理安排浇筑时间
    2. 采用加冰或加冰水拌和
    3. 对骨料进行预冷
    (三)加速混凝土散热
    1. 采用自然散热冷却降温
    (1)薄层浇筑
    (2) 高温季节,已采取预冷措施的,采用厚块浇筑
    2. 混凝土内预埋水管通水冷却
    (四)合理分缝分块。控制相邻坝块,坝段高差。
    (五)混凝土表面保温与养护。
    4.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优良不妥,应为合格;
    理由:
    (1)分部工程质量优良率=6/9=66.7%;
    (2)外观质量得分率为 82%不满足外观得分率 85%的要求。
    5.涵洞地基加固处理属于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其评定程序为:经施工单位自评合格、监理单位抽检后,由项目法人(或委托监理)、监理、设计、施工、工程运行管理(施工阶段已经有时) 等单位组成联合小组,共同检查核定其质量等级并填写签证表,报工程质量监督机
    构核备。
    6.主要建筑物大坝和溢洪道的分部工程验收质量结论由项目法人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核定不妥。本枢纽工程为中型枢纽工程,应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核备。大型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的分部工程验收质量结论由项目法人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核定。

  • 第8题:

    水电站枢纽工程主要由(、泄洪建筑物(溢洪道或闸)、()及()四大部分组成。


    正确答案:挡水建筑物(坝)) ;引水建筑物(引水渠或隧洞,包括调压井);电站厂房(包括尾水渠、升压站)

  • 第9题:

    某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电站及放水洞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总库容为1.8×108m3,电站装机容量为15万kW,放水洞规模较小,位于大坝底部,溢洪道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m,采用平板钢闸门配门式启闭机启闭。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为加强枢纽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单位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本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施工全面负责。事件2:某天夜间施工时,一名工人不慎从16.0m高的脚手架上坠地死亡。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进行了报告。事件3:在溢洪道控制段施工过程中,由于闸墩施工时没有采取混凝土温控措施,造成闸墩下部出现多条裂缝,后经处理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处理费用15万元,延误工期20天。 问题1.根据背景资料,说明本水库枢纽工程规模、等别以及放水洞建筑物的级别。 2.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指出事件1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简要说明施工单位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3.简要说明什么是高处作业,说明事件2中工人坠地死亡事故相应的高处作业级别和种类。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除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进行报告外,还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4.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工程质量事故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工程质量事故分为哪几类?事件3中的混凝土裂缝属于哪一类质量事故?


    正确答案: 1.工程规模:大(2)型,工程等别:Ⅱ等,放水洞的建筑物级别:2级。【考点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第2.1条规定,本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为1.8×10m,其工程等别应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电站装机容量为15万kW,工程等别应为Ⅲ等,工程规模为中型。枢纽工程等别及规模应按其中最高等别及规模确定,故本枢纽工程等别应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其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放水洞虽然规模较小,但位于大坝底部,其级别应不低于大坝级别(2级),故放水洞的最低级别应为2级。2.不妥之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本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施工全面负责。正确做法: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项目负责人对本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任: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考点解析】此题考察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考核考生对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求的掌握情况。上述答案是《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要求。3.(1)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0m和2.0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事件2中的高处作业属于三级高处作业,并且属于特殊高处作业。(2)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除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进行报告外,还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考点解析】(1)此题是考察水利水电工程高空作业的相关要求,考核考生对高处作业的分类及相应标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根据高空作业的有关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0m和2.0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的级别: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高度在5~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高度在15~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其中特殊高处作业又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强风高处作业、异温高处作业、雪天高处作业、雨天高处作业、夜间高处作业、带电高处作业、悬空高处作业、抢救高处作业。一般高处作业系指特殊高处作业以外的高处作业。事件2中坠地死亡工人的作业高度为16.0m,属于三级高处作业。由于是夜间高处作业,故属于特殊高处作业。(2)此题是考察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考核考生对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上报程序的掌握情况。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除应及时向当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外,应同时向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报告。4.分类依据: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和对工程正常使用的影响等。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四类。本工程属于一般质量事故。【考点解析】此题考察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考核考生对工程质量事故分类的掌握情况。《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工程质量事故按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和对工程正常使用的影响进行分类。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四类。本工程的质量事故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处理费用15万元,延误工期20天,对照规定属于一般质量事故。

  • 第10题:

    问答题
    某大(2)型水库枢纽工程,总库容为5.84×108m3,水库枢纽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电站及输水洞组成。输水洞位于主坝右岸山体内,长275.0m,洞径4.0m,设计输水流量为34.5m3/s。该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主坝帷幕由三排灌浆孔组成,分别为上游排孔、中间排孔、下游排孔,各排孔均按工序进行灌浆施工;主坝帷幕后布置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施工单位计划安排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与帷幕灌浆同期施工。事件2:输水洞布置在主坝防渗范围之内,洞内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为0.5m。根据设计方案,输水洞采取了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和回填灌浆的综合措施。事件3:输水洞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施工分甲、乙两组从输水洞两端相向进行。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25m,乙组爆破时,甲组在进行出渣作业;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10m,甲组爆破时,导致乙组正在作业的3名工人死亡。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电话报告。问题:根据《水利安全生产信息报告和处置规则》(水安监[2016]220号),事件中施工单位负责人在接到事故电话报告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向哪个单位(部门)进行电话报告?电话快报内容包括什么?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某大型水库枢纽工程,总库容为5.84*108m3 ,水库枢纽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电站及输水洞组成。输水洞位于主坝右岸山体内,长275.0m,洞径4.0m,设计输水流量为34.5m3/s。该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主坝帷幕由三排灌浆孔组成,分别为上游排孔、中间排孔、下游排孔,各排孔均按二序进行灌浆施工;主坝帷幕后布置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施工单位计划安排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与帷幕灌浆同期施工。 事件2:输水洞布置在主坝防渗范围之内,洞内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为0.5m。根据设计方案,输水洞采取了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和回填灌浆的综合措施。 事件3:输水洞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施工分甲、乙两组从输水洞两端相向进行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25m,乙组爆破时,甲组在进行出渣作业: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10m,甲组爆破时,导致乙组正在作业的3名工人死亡。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电话报告。 根据《水利安全生产信息报告和处置规则》(水安监[2016]20号)事件施工单位负责人在接到事故电话报告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向哪些单位(部门)电话报告?

    正确答案: 施工单位负责人在接到事故电话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主管单位和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电话报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某大型水库枢纽工程,总库容为5.84*108m3 ,水库枢纽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电站及输水洞组成。输水洞位于主坝右岸山体内,长275.0m,洞径4.0m,设计输水流量为34.5m3/s。该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主坝帷幕由三排灌浆孔组成,分别为上游排孔、中间排孔、下游排孔,各排孔均按二序进行灌浆施工;主坝帷幕后布置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施工单位计划安排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与帷幕灌浆同期施工。 事件2:输水洞布置在主坝防渗范围之内,洞内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为0.5m。根据设计方案,输水洞采取了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和回填灌浆的综合措施。 事件3:输水洞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施工分甲、乙两组从输水洞两端相向进行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25m,乙组爆破时,甲组在进行出渣作业: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10m,甲组爆破时,导致乙组正在作业的3名工人死亡。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电话报告。 【问题】 指出事件3中施工方法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不妥之处一:施工分甲、乙两组从输水洞两端相向进行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25m,乙组爆破时,甲组在进行出渣作业。
    理由:地下相向开挖的两端在相距30m以内时,装炮前应通知另一端暂停工作,退到安全地点。
    不妥之处二: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10m,甲组爆破时,导致乙组正在作业的3名工人死亡。
    理由:当相向开挖的两端相距15m时,一端应停止掘进,单头贯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背景资料:
    某水利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电站、节制闸等组成。
    问题: 根据《水闸施工规范》规定,闸门安装完毕后,水闸蓄水前需作什么启闭试验?指出此试验要求。


    答案:
    解析:
    闸门安装完毕后,水闸蓄水前需作全行程启闭试验。
    要求门叶启闭灵活无卡阻现象,闸门关闭严密,漏水量不超过允许值。

  • 第14题:

    某水利枢纽由混凝土重力坝和电站厂房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总库容3x108m3。本工程在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确认了地基为土基,施工单位对地基进行了相应处理。
    问题:此地基进行处理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土基处理:先铺碎石,盖上湿砂,压实后,再浇筑混凝土。

  • 第15题:

    某平原区枢纽工程由泵站、节制闸等组成。该枢纽工程在施工期间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方便施工导流和安全度汛,施工单位计划将泵站与节制闸分两期实施,在分流岛部位设纵向围堰,上、下游分期设横向围堰,如图所示。

    问题:根据事件一,本枢纽工程是先施工泵站还是先施工节制闸?为什么?


    答案:
    解析:
    先施工节制闸。根据事件一分期实施方案和工程总体布置,本工程分两期实施主要是方便施工导流,先施工节制闸,利用原有河道导流(泵站无法进行施工导流);在泵站施工时可利用节制闸导流。

  • 第16题:

    某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电站等组成。建设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溢洪道消力池结构如图所示,反滤层由小石(5~20mm)、中粗砂和中石(20~40mm)构成。施工单位依据《水闸施工规范》(SL27-2014)的有关规定,制订了反滤层施工方案和质量检查要求。

    问题:根据事件一,指出消力池结构示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填筑材料(或构造)名称。


    答案:
    解析:
    ①为中粗砂,②为小石,③为中石,④为排水孔(或冒水孔);

  • 第17题:

    某水利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水电站等建筑物构成。施工单位与项目法人签订了其中某坝段的施工承包合同,部分合同条款如下:合同总金额壹亿伍仟万元整。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大坝坝基采用水泥灌浆,灌浆采用单排孔,分三序施工,其施工次序如下图。根据施工安排在基岩上浇筑一层坝体混凝土后再进行钻孔灌浆。

    注:P 为先导孔
    ④为第一次序孔
    问题:
    1、指出事件2 中的灌浆按灌浆目的分类属于哪类灌浆?该灌浆的作用是什么?
    2、指出事件2 中第二次序孔、第三次序孔分别是哪些?说明帷幕灌浆分排和分序灌浆的要求。



    答案:
    解析:
    1.帷幕灌浆(或防渗灌浆)。作用:用浆液灌入岩体或土层的裂隙、孔隙,形成防水幕,以减小渗流量或降低扬压力。
    2.②、⑥为第二次序孔;①、③、⑤、⑦为第三次序孔。
    帷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由三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孔,再灌注上游排孔,后灌注中间排孔,每排孔可分为二序。由两排孔组成的惟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孔,后灌注上游排孔.每排孔可分为二序或三序。单排孔帷幕应分为三序灌浆。

  • 第18题:

    某大(2)型水库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泄洪洞、电站等建筑物组成,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三,堆石坝施工前,堆石坝主堆石区堆石料最大粒径控制在350mm 以下,根据碾压试验结果确定的有关碾压施工参数有:15t 振动平碾,行车速率控制在3kmh 以内,铺料厚度0.8m。
    问题:事件三中,堆石料碾压施工参数还有哪些?


    答案:
    解析:
    还缺少的碾压施工参数是加水量和碾压遍数。

  • 第19题:

    某大(2)型水库枢纽工程,总库容为5.84×108m^3;水库枢纽主要有主坝、副坝、溢洪道、电站及输水洞组成。输水洞位于主坝右岸山体内:长275.0m;洞径4.6m,设计输水流量为34.5m^3/s。该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主坝帷幕由三排灌浆孔组成,分别为上游排孔、中间排孔、下游排孔。各排孔均按二序进行灌浆施工;主坝帷幕后布置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施工单位计划安排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与帷幕灌浆同期施工。
    事件2:输水洞布置在主坝防渗范围之内,洞内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为0.5m。根据设计方案,输水洞采取了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和回填灌浆的综合措施。
    事件3:输水洞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施工分甲、乙两组从输水洞两端相向进行,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25m,乙组爆破时,甲组进行出渣作业,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积相距10m,甲组爆破时,导致乙组正在作业的3名工人死亡,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电话报告。
    1、帷幕灌浆施工的原则是什么?指出事件1土坝三排帷幕灌浆孔施工的先后顺序。
    2、指出事件1中施工安排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3、指出事件2中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和回填灌浆施工的先后顺序,回填灌浆应在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多少后进行?
    4、指出事件3中施工方法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5、根据《水利安全生产信息报告和处置规则》(水安监[2016]220号),事件3中施工单位负责人在接到事故电话报告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向哪个单位(部门)进行电话报告?


    答案:
    解析:
    1. 帷幕灌浆必须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由三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孔再灌注上游排孔,然后进行中间排孔的灌浆,每排可分为二序。
    2.不妥之处:施工单位计划安排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与帷幕灌浆同期施工。
    正确做法:帷幕后的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必须在相应部位的帷幕灌浆完成并检查合格后,方可钻进。
    3.当在隧洞中进行帷幕灌浆时,应当先进行隧洞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再进行帷幕灌浆。
    回填灌浆应在衬砌混凝土达70%设计强度后进行。
    4. 不妥之处: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25m,乙组爆破时甲组进行出渣作业。
    正确做法:地下相向开挖的两端在相距30m以内时,装炮前应通知另一端暂停工作,退到安全地点。当相向开挖的两端相距15m时,一端应停止掘进,单头贯通。
    5.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电话报告;单位负责人2019二建考前黑钻押题-niutk.com 考 试 软 件 niutk.com 考前更新接到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主管单位和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电话报告。其中: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向项目法人(项目部)负责人报告,项目法人(项目部)负责人应于1小时内向主管单位和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 第20题: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枢纽布置不宜采用引水式或地下式厂房。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向家坝水电站工程枢纽由拦河大坝、泄洪排沙建筑物、厂房等组成。其拦河大坝采用()重力坝。

    • A、常态混凝土
    • B、碾压混凝土
    • C、预应力混凝土
    • D、素混凝土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问答题
    某大型水库枢纽工程,总库容为5.84*108m3 ,水库枢纽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电站及输水洞组成。输水洞位于主坝右岸山体内,长275.0m,洞径4.0m,设计输水流量为34.5m3/s。该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主坝帷幕由三排灌浆孔组成,分别为上游排孔、中间排孔、下游排孔,各排孔均按二序进行灌浆施工;主坝帷幕后布置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施工单位计划安排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与帷幕灌浆同期施工。 事件2:输水洞布置在主坝防渗范围之内,洞内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为0.5m。根据设计方案,输水洞采取了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和回填灌浆的综合措施。 事件3:输水洞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施工分甲、乙两组从输水洞两端相向进行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25m,乙组爆破时,甲组在进行出渣作业: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10m,甲组爆破时,导致乙组正在作业的3名工人死亡。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电话报告。 帷幕灌浆施工的原则是什么?指出事件1主坝三排帷幕灌浆孔施工的先后顺序。

    正确答案: 帷幕灌浆必须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事件一中由三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孔,再灌注上游排孔,然后进行中间排孔的灌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大型水库枢纽工程,总库容为5.84*108m3 ,水库枢纽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电站及输水洞组成。输水洞位于主坝右岸山体内,长275.0m,洞径4.0m,设计输水流量为34.5m3/s。该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主坝帷幕由三排灌浆孔组成,分别为上游排孔、中间排孔、下游排孔,各排孔均按二序进行灌浆施工;主坝帷幕后布置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施工单位计划安排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与帷幕灌浆同期施工。 事件2:输水洞布置在主坝防渗范围之内,洞内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为0.5m。根据设计方案,输水洞采取了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和回填灌浆的综合措施。 事件3:输水洞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施工分甲、乙两组从输水洞两端相向进行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25m,乙组爆破时,甲组在进行出渣作业:当两个开挖工作面相距10m,甲组爆破时,导致乙组正在作业的3名工人死亡。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电话报告。 【问题】 指出事件2中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和回填灌浆施工的先后顺序。回填灌浆在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多少后进行?

    正确答案: 事件二中宜按照先回填灌浆、后固结灌浆、再接缝灌浆的顺序进行。回填灌浆应在衬砌混凝土达70%设计强度后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