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2420m,共44孔,每孔跨径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55m+8m,第2、3跨施工长度为55m,末跨施工长度为47m。 事件一:移动模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承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模板系统由两主梁支承(如图4-1、图4-2所示)。首跨施工主要工序为:(1)移动模架安装就位、调试及预压;(2)工序D;(3)底模及支座安装;(4)预拱度设置与模板调整;(5)绑扎底板及

题目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2420m,共44孔,每孔跨径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55m+8m,第2、3跨施工长度为55m,末跨施工长度为47m。
事件一:移动模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承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模板系统由两主梁支承(如图4-1、图4-2所示)。首跨施工主要工序为:(1)移动模架安装就位、调试及预压;(2)工序D;(3)底模及支座安装;(4)预拱度设置与模板调整;(5)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6)预应力系统安装;(7)内模就位;(8)顶板钢筋绑扎;(9)工序E;(10)混凝土养护、内模脱模;(11)施加预应力;(12)工序F;(13)落模拆底模;(14)模架纵移。

首跨施工完成后,开始移动模架,移动程序包括:(1)主梁(横梁)横向内移;(2)主梁(横梁)横向外移;(3)主梁(导梁)纵移过孔;(4)主梁(横梁)及模板系统就位;(5)解拆模板、降下主梁。
事件二:模板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在浇筑混凝土前,对其平面位置及尺寸、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了检查。
事件三:箱梁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为50MPa,施工过程中按规范与试验规程要求对混凝土取样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进行强度评定,试件以同龄期者三块为一组,并以同等条件制作和养护,经试验测定,第一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5MPa、51.5MPa、61.2MPa,第二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5MPa、54.7MPa、57.1MPa,第三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1MPa、59.3MPa、68.7MPa。
事件四:上部结构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做法:
(1)移动模架作业平台临边护栏用钢管制作,并能承受1000N的可变荷载,上横杆高度为1.2m;
(2)模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系数不得小于1.5;
(3)箱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试件采取现场同条件养护;
(4)控制箱梁预应力张拉的混凝土试件采取标准养护。
事件五: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桥梁施工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1> 、写出图4-1、图4-2中构件A、B、C的名称。
<2> 、事件一中,写出箱梁施工的主要工序D、E、F的名称。写出首跨施工完成后模架移动的正确顺序(用编号表示)。
<3> 、事件二中,对安装完毕的模板还应进行哪些检查?
<4> 、分别计算或评定事件三中三组试件的混凝土强度测定值。
<5> 、逐条判断事件四中施工单位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做法。
<6> 、事件五中,是否需要对移动模架箱梁施工进行专项风险评估?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动态管理,当哪些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考题

2.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2420m,共44孔,每孔跨径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55m+8m,第2、3跨施工长度为55m,末跨施工长度为47m。 事件一:移动模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承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模板系统由两主梁支承(如图4-1、图4-2所示)。首跨施工主要工序为: (1)移动模架安装就位、调试及预压; (2)工序D; (3)底模及支座安装; (4)预拱度设置与模板调整; (5)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 (6)预应力系统安装; (7)内模就位; (8)顶板钢筋绑扎; (9)工序E; (10)混凝土养护、内模脱模; (11)施加预应力; (12)工序F; (13)落模拆底模; (14)模架纵移。首跨施工完成后,开始移动模架,移动程序包括: (1)主梁(横梁)横向内移; (2)主梁(横梁)横向外移; (3)主梁(导梁)纵移过孔; (4)主梁(横梁)及模板系统就位; (5)解拆模板、降下主梁。 事件二:模板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在浇筑混凝土前,对其平面位置及尺寸、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了检查。 事件三:箱梁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为50MPa,施工过程中按规范与试验规程要求对混凝土取样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进行强度评定,试件以同龄期者三块为一组,并以同等条件制作和养护,经试验测定,第一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5MPa、51.5MPa、61.2MPa,第二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5MPa、54.7MPa、57.1MPa,第三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1MPa、59.3MPa、68.7MPa。 事件四:上部结构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做法: (1)移动模架作业平台临边护栏用钢管制作,并能承受1000N的可变荷载,上横杆高度为1.2m; (2)模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系数不得小于1.5; (3)箱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试件采取现场同条件养护; (4)控制箱梁预应力张拉的混凝土试件采取标准养护。 事件五: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桥梁施工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问题】 1.写出图4-1、图4-2中构件A、B、C的名称。 2.事件一中,写出箱梁施工的主要工序D、E、F的名称。写出首跨施工完成后模架移动的正确顺序(用编号表示)。 3.事件二中,对安装完毕的模板还应进行哪些检查? 4.分别计算或评定事件三中三组试件的混凝土强度测定值。 5.逐条判断事件四中施工单位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做法。 6.事件五中,是否需要对移动模架箱梁施工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更多“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2420m,共44孔,每孔跨径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55m+8m,第2、3跨施工长度为55m,末跨施工长度为47m。 ”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大跨径跨江河不能采用支架施工的上部现浇混凝土施工,例如T形刚构、变截面连续梁,一般采用( )施工。

    A.贝雷架
    B.移动模架
    C.挂篮
    D.扇形托架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辅助工程。对大跨径跨江河不能采用支架施工的上部现浇混凝土施工,例如T形刚构、变截面连续梁,一般采用挂篮施工,挂篮需按不同质量专门设计,挂篮应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其质量不宜超过浇筑混凝土质量的40%。

  • 第2题: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快速路跨河桥梁,该桥由主桥、南引桥和北引桥组成,分东、西双幅分离式结构,主桥中跨下为通航航道,施工期间航道不中断。主桥的上部结构采用三跨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跨径组合为75m+120m+75m;南、北引桥的上部结构均采用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组合为(30m×3)×5;下部结构墩柱基础采用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重力式U型桥台;桥面系护栏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桥宽35m,横断面布置采用0.5m(护栏)+15m(车行道)+0.5m(护栏)+3m(中分带)+0.5m(护栏)+15m(车行道)+0.5m(护栏);河床地质自上而下为厚3m淤泥质黏土层、厚5m砂土层、厚2m砂层、厚6m卵砾石层等;河道最高水位(含浪高)高程为19.5m,水流流速为1.8m/s。桥梁立面布置如图4所示。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有如下内容:
    (1)根据主桥结构特点及河道通航要求,拟定主桥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案,为满足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施工时将主桥上部结构划分成?、①、②、③等施工区段,其中,施工区段?的长度为14m,施工区段①每段施工长度为4m,采用同步对称施工原则组织施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区段划分如图4所示。
    (2)由于河道有通航要求,在通航孔施工期间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通航安全。
    (3)根据桥位地质、水文、环境保护、通航要求等情况,拟定主桥水中承台的围堰施工方案,并确定了围堰的顶面高程。
    (4)防撞护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拟组织2个施工组同步开展施工,每个施工班级投入1套钢模板,每套钢模板长91m,每钢模板的施工周转效率为3天。施工时,钢模板两端各0.5m作为导向模板使用。
    <1> 、列式计算该桥多孔跨径总长;根据计算结果指出该桥所属的桥梁分类。
    <2> 、施工方案(1)中,分别写出主桥上部结构连续刚构及施工区段②最适宜的施工方法;列式计算主桥16号墩上部结构的施工次数(施工区段③除外)。
    <3> 、结合图4及施工方案(1),指出主桥“南边孔、跨中孔、北边孔”先后合龙的顺序(用“南边孔、跨中孔、北边孔”及箭头“→”作答;当同时施工时,请将相应名称并列排列);指出施工区段③的施工时间应选择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进行?
    <4> 、施工方案(2)中,在通航孔施工期间应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5> 、施工方案(3)中,指出主桥第16、17号墩承台施工最适宜的围堰类型;围堰高程至少应为多少米?
    <6> 、依据施工方案(4),列式计算防撞护栏的施工时间。(忽略伸缩缝位置对护栏占用的影响)


    答案:
    解析:
    <1> 、 75+120+75+30×3×5×2=1170(m);该桥属特大桥。

    <2> 、
    (1)施工区段?:托架法(膺架法)
    施工区段①: 挂篮施工(悬臂施工)
    施工区段②:支架法
    (2)施工区段①节块数:(118-14)÷4=26块
    对称施工,施工区段①施工次数:26÷2=13次
    施工区段?施工次数:1次
    总次数:13+1=14次


    <3> 、
    (1)南边孔、北边孔→跨中孔;
    (2)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候进行。

    <4> 、
    围堰应有警示灯,增加护桩等防冲撞措施;挂篮应设置防抛网。
    主梁上部应设栏杆,栏杆应有踢脚板,栏杆应张挂密目立网。


    <5> 、
    (1)16、17号墩承台施工最适宜的围堰类型为钢板桩。
    (2)19.5+0.5=20.0m

    <6> 、
    每天施工速度:(91-0.5×2)÷3×2=60(m)
    护栏总长:1170×4=4680(m)
    施工时间:4680÷60=78(d)。

  • 第3题:

    当桥墩较高,桥跨较长或桥下净空受到约束时,可以采用移动模架逐孔现浇施工。移动模架法适用在多跨长桥,桥梁跨径可达( )

    A.10m
    B.100m
    C.50m
    D.80m

    答案:C
    解析:
    2019版教材P138页
    当桥墩较高,桥跨较长或桥下净空受到约束时,可以采用移动模架逐孔现浇施工。移动模架法适用在多跨长桥,桥梁跨径可达50m。@##

  • 第4题:

    某施工单位中标一座铁路大桥(施工范围不含图中阴影部分),该桥跨越某三级通航河流,主跨为下承式钢梁,架桥机运梁车均可以在上面行使。边跨为32m简支T形梁,要求现场制梁,采用公铁两用架桥机架梁,工期要求20个月,孔跨布置详见下图。

    问题:
    1.请划分施工单元,配置施工队伍。
    2.用框图表示全桥的施工顺序。
    3.简述主跨的安全施工风险源。
    4.简述主跨安全作业预防措施要点。


    答案:
    解析:
    1.施工单元划分与施工队伍配置如下:

    2.全桥的施工顺序框图如下:


    3.主跨的安全施工风险源简述如下:
    (1)水上作业;
    (2)高空作业;
    (3)起重与架梁作业;
    (4)钻桩、灌桩作业。
    4.主跨安全作业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1)水上作业措施要点:
    大风天气禁止水上浮吊、驳船的作业与运输;
    设置明显航道限界标识和防冲撞设施;
    进入航道区的施工船,要符合安全审定,严格按要求行驶;
    设置救生船,预防和准备随时抢救施工人员落水等。
    (2)高空作业措施要点: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作业平台四周设置安全护栏;
    脚手架、作业平台要做安全验算;
    作业区下方严格控制人员进入。
    (3)起重与架梁作业措施要点:
    严禁超负荷起重;
    必须设专人指挥作业;
    配置必要的通讯器材;
    起重架梁时严禁重物下站人。
    (4)钻桩与灌桩作业
    桩机安放必须稳固;
    用电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漏电;
    起、拔钻杆、导管必须轻拿轻放;
    桩孔附近设置防滑板,防止人员滑入桩孔。
    【分析与提示】
    1.总体施工顺序是表达一项工程或单位工程里主要施工项目(或施工工序)之间内在的逻辑顺序关系及安排的前后顺序关系。
    2.施工风险源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发生危险的作业,此处有高空、水上、起重吊装、架梁、桩基作业等多个风险控制点。
    3.预防措施是指具体施工作业应该做到的做法和必须遵守的要求、准则。

  • 第5题:

    某公路高架桥,主桥为三跨变截面连续钢一混凝土组合梁,跨径布置为55m+80m+55m,两端引桥各为5孔40m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高架桥总长590m。试问,其工程规模应属于下列何项所示?试说明理由。
    (A)小桥
    (B)中桥
    (C)大桥
    (D)特大桥


    答案:C
    解析:
    (C)解答:《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第2页,第1.0.11条规定:“桥梁总长度等于或大于100m,但等于或小于1000m;或单跨跨径等于或大于40m,但小于或等于150m者,均为大桥”。因该桥总长度为590m,大于100m,但小于1000m;单跨最大跨径为80m,大于40m,但小于150m。所以应视为大桥。

  • 第6题:

    一级公路上的一座桥梁,位于7度地震地区.由主桥和引桥组成。其结构:主桥为三跨(70m+100m+70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两引桥各为5孔4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台为埋置式肋板结构,耳墙长度为3500mm,背墙厚度400mm;主桥与引桥和两端的伸缩缝均为160mm。桥梁行车道净宽15m,全宽17.5m。设计汽车荷载(作用)公路I级。
    试问,该桥用车道荷载求边跨(L1)跨中正弯矩最大值时,车道荷载顺桥向布置,下列哪种布置符合规范规定?
    提示:三跨连续梁的边跨(L1)跨中影响线如下:

    (A)三跨都布置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
    (B)只在两边跨(L1和L3)内布置均布荷载,并只在L1跨最大影响线坐标值处布置集中荷载
    (C)只在中间跨(L2)布置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
    (D)三跨都布置均布荷载


    答案:B
    解析:
    《桥通规》第4.3.1条第4款第3项规定:“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应满布于使结构产生最不利效应的同号影响线上;集中荷载标准值只作用于相应影响线中一个最大影响线峰值处”。
    根据上述规定,A、C、D三种荷载布置都不会使边跨(L1)的跨中产生最大正弯矩,只有B种布置才能使要求截面的弯矩产生最不利效应,而且C种布置甚至使边跨相应截面产生负弯矩。所以说,该题正确答案应该是(B)。

  • 第7题:

    移动模架施工适用于桥梁工程中跨数多、高墩的混凝土箱梁施工。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施工是目前大跨径的连续箱梁(刚构)最常见的上部结构施工方法。


    正确答案:悬臂浇筑

  • 第9题:

    某连续梁桥全长179m,拟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挂篮的主桁部分采用三角形结构,行走为整体移动,其余采用竹胶板。其施工程序计划如下: ①、墩顶托架上浇筑0号块并实施墩梁临时固结系统。 ②、在0号块上安装悬臂挂篮,向两侧依次对称地分段浇筑主梁至合龙段。 ③、在临时支架或梁端与边墩向临时托架上支模板浇筑现浇梁段。 ④、主梁合龙段可在改装的简支挂篮托架上浇筑。 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合龙顺序()。

    • A、先中跨、后次边跨、再边跨
    • B、先中跨、后边跨、再次边跨
    • C、先边跨、后次边跨、再中跨
    • D、先边跨、后中跨、再次边跨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大跨径连续梁桥的承载结构混凝土浇筑常采用的施工方法是(    )。
    A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法

    B

    顶推法

    C

    悬臂浇筑法

    D

    转体施工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桥梁每一跨施工阶段采用可移动的支架,支架总长一般为桥跨的()倍。
    A

    2

    B

    2.5

    C

    3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分段吊装施工连续梁的逐孔施工中,接头位置可以设在()处。
    A

    桥墩处

    B

    跨中

    C

    1/5跨径

    D

    1/4跨径

    E

    1/2跨径


    正确答案: C,E
    解析:

  • 第13题:

    (2019年真题)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快速路跨河桥梁,该桥由主桥、南引桥和北引桥组成,分东、西双幅分离式结构,主桥中跨下为通航航道,施工期间航道不中断。主桥的上部结构采用三跨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跨径组合为75m+120m+75m;南、北引桥的上部结构均采用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组合为(30m×3)×5;下部结构墩柱基础采用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重力式U型桥台;桥面系护栏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桥宽35m,横断面布置采用 0.5m(护栏)+15m(车行道)+0.5m(护栏)+3m(中分带)+0.5m(护栏)+15m(车行道)+0.5m(护栏);河床地质自上而下为厚3m淤泥质黏土层、厚 5m砂土层、厚2m砂层、厚6m卵砾石层等;河道最高水位(含浪高)高程为 19.5m,水流流速为1.8m/s。桥梁立面布置如下所示: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方案有如下内容:
    (1)根据主桥结构特点及河道通航要求,拟定主桥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案,为满足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施工时将主桥上部结构划分成、①、②、③等施工区段,其中,施工区段的长度为14m,施工区段①每段施工长度为4m,采用同步对称施工原则组织施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区段划分如图4所示。
    (2)由于河道有通航要求,在通航孔施工期间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通航安全。
    (3)根据桥位地质、水文、环境保护、通航要求等情况,拟定主桥水中承台的围堰施工方案,并确定了围堰的顶面高程。
    (4)防撞护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拟组织2个施工组同步开展施工,每个施工班级投入1套钢模板,每套钢模板长91m,每钢模板的施工周转效率为3天。施工时,钢模板两端各0.5m作为导向模板使用。
    问题:
    1.列式计算该桥多孔跨径总长;根据计算结果指出该桥所属的桥梁分类。
    2.施工方案(1)中,分别写出主桥上部结构连续刚构及施工区段②最适宜的施工方法;列式计算主桥16号墩上部结构的施工次数(施工区段③除外)。
    3.结合图 4 及施工方案(1),指出主桥“南边孔、跨中孔、北边孔”先后合龙的顺序(用“南边孔、跨中孔、北边孔”及箭头“→”作答;当同时施工时,请将相应名称并列排列;指出施工区段③的施工时间应选择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进行
    4.施工方案(2)中,在通航孔施工期间应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5.施工方案(3)中,指出主桥第 16、17号墩承台施工最适宜的围堰类型;围堰高程至少应为多少米
    6.依据施工方案(4),列式计算防撞护栏的施工时间。(忽略伸缩缝位置对护栏占用的影响)


    答案:
    解析:
    P79-81
    1.多孔跨径总长为:75+120+75+30×3×5×2=1170;该桥为特大桥。


    2.该考点在精讲和高频都重点强调过。?
    连续刚构最适宜的施工方法是悬臂浇筑法。
    (1)施工区段?:托架法(膺架法);施工区段①:挂篮施工(悬臂施工);施工区段②:支架法
    (2)施工区段?施工次数为 1 次,施工区段①施工次数为(118-14)÷4÷2=13 次;所以一共需要施工次数是13+1=14 次。
    3.该考点为超高频考点,在精讲和高频都重点强调过。?
    (1)合龙顺序:南边孔、北边孔→跨中孔;
    (2)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候进行。
    4.精讲强调过?
    (1)围堰应有警示灯,防冲撞设施;
    (2)挂篮应张挂密目网;
    (3)主梁上部应设栏杆,栏杆应有踢脚板,栏杆应张挂密目立网。
    5.精讲重点强调过?
    (1)钢板桩;
    (2)19.5+0.5=20.0 米。


    6.该题与实操班题目(2014年一级建造师真题)非常相似,同为计算护栏的施工时间。?

    每天施工速度:(91-0.5×2)÷3×2=60米
    护栏总长:1170×4=4680米
    施工时间:4680/60=78天

  • 第14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 2420m,共 44 孔,每孔跨径 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 55m+8m,第 2、 3 跨施工长度为 55m,末跨施工长度为 47m。移动模
    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承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模板系统由两主梁支承(如图 4-1、图 4-2 所示)。


    事件一:施工前,施工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技术部门组织审核后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其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计算书及图纸等。
    事件二:为了保证梁浇筑筑质量,施工单位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施工。
    (1)在梁段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钢筋、预埋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机械设备、混凝土接缝处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经确认后浇筑。
    (2)首孔梁的混凝土在顺桥向从悬臂端开始向桥台进行浇筑,中间孔从已浇梁段开始向悬臂端推进浇筑,末孔从一联中最后一个墩位处向己浇梁段推进浇筑,最终与已浇梁段接合。梁体混凝土在横桥向应对称浇筑。
    (3)一孔梁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内模中的侧向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 后,顶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70%后,方可拆除;外模架应在梁体建立预应力后方可卸落。
    事件三:预应力张拉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同时预应力张拉时间按照双控指标进行。预应力张拉后计算出预应力钢筋的理论伸长值为 212.5mm,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测量了预应力的实际伸长值,其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为 40mm,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为 176.7mm。
    1. 写出图 4-1、图 4-2 中构件 A、 B、 C 的名称。按与箱梁的位置和过孔方式分,该移动模架属于哪一种类型?
    2. 事件一中关于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是否有错,如有错请改正。
    3. 改正事件二中的错误之处。
    4. 事件二中,补充在梁段混凝土浇筑前还应检查的内容。
    5. 事件三中,张拉伸长值控制是否满足要求?并说明理由。
    6. 事件三中,预应力张拉时间的双控指标指什么,应达到什么要求?


    答案:
    解析:
    1.A—主梁(或主桁梁)、 B—导梁(或鼻梁)、 C—牛腿支承托架。
    按与箱梁的位置和过孔方式分,该移动模架属于下行式(下承式)。
    2.有错。
    应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施工单位技术管理部门组织审核,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批。
    3.(1)首孔梁的混凝土在顺桥向宜从桥台(或过渡墩)开始向悬臂端进行浇筑,中间孔宜从悬臂端开始向已浇梁段推进浇筑。
    (2)顶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75%后,方可拆除。
    4.移动模架、预应力筋管道。
    5.满足要求。
    理由:实际伸长值=40+176.7=216.7mm,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误差= (216.7-212.5)/212.5*100%=2%<6%。
    6.双控指标:强度和弹性模量。要求:张拉时,构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 80%,弹性模量应不低于 80%。

  • 第15题:

    移动模架也称移动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可在桥跨问自行移位,逐跨完成混凝土箱梁施工的大型造梁设备。按照过孔方式不同,移动模架分为(  )。

    A.前行式
    B.上行式
    C.下行式
    D.复合式
    E.多跨式

    答案:B,C,D
    解析:

  • 第16题:

    某施工单位中标一座铁路大桥(施工范围不含图中阴影部分),该桥跨越某三级通航河流,主跨为下承式钢梁,架桥机运梁车均可以在上面行使。边跨为32m简支T形梁,要求现场制梁,采用公铁两用架桥机架梁,工期要求20个月,孔跨布置详见下图。
    问题:
    1.简述主跨钢梁的施工技术方案。
    2.简述边跨梁部工程施工步骤及投人的主要机械(除公铁两用架桥机外)
    3.简述T梁预制的质量控制重点。
    4.该特大桥控制工期的部位和分部工程是哪些?


    答案:
    解析:
    1.主跨钢梁的施工技术方案是:
    (1)在18号、19号墩完成后,自墩顶向两侧进行悬拼;
    (2)墩顶段拼装后,在钢梁顶部对称安装2台移动吊机,循环提升钢梁杆件;
    (3)采用定向扭矩扳手对高强钢螺栓施拧,采用扭矩系数法控制预紧力;
    (4)钢梁出厂前完成二度底漆,一度面漆,拼装完成后施作一度面漆,现场采用长臂式喷漆机喷涂。
    2.边跨梁部工程施工步骤及投入的主要机械:
    (1)边跨梁部工程施工步骤为:
    ①梁场建设;
    ②预制梁;
    ③首三孔梁架设;
    ④架桥机拼装;
    ⑤运梁;
    ⑥架桥机架梁;
    ⑦桥面系安装。
    (2)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有:梁场移梁龙门,梁场拌合机,张拉千斤顶,运梁车。
    3. T梁预制的质量控制重点有:
    (1)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
    (2)梁体外形尺寸;
    (3)梁体预埋件位置;
    (4)梁体防水层质量;
    (5)梁体外观质量。
    4.该特大桥控制工的部位和分部工程是:
    控制工期的部位有两处,一是特大桥主跨,包括主跨基础、墩身和钢梁架设;二是边跨的梁,包括制梁、架梁。
    【分析与提示】
    主跨被列为控制性工程是因为深大跨钢梁,边跨的梁被列为控制性工程是因为铁 路32m简支梁重量达120t,架梁、制梁有一定的难度,本案例32m简支梁规模大、数量多。

  • 第17题:

    某公路高架桥,主桥为三跨变截面连续钢一混凝土组合箱梁桥,跨径布置为45m+60m+45m,两端引桥各为5孔40m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台为U形结构,前墙厚度为0.90m,侧墙长3.0m;两端伸缩缝宽度均为160mm。试问,该桥全长(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548
    (B)550
    (C)552
    (D)558


    答案:D
    解析:
    (D)解答:《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第8页,第3.2.5条规定:“有桥台的桥梁全长为两岸桥台侧墙端点间的距离。”该桥全桥=45+60+45+2x5x40+(0.16/2+0.9+3)x2=557.96(m)题

  • 第18题:

    某公路桥梁主桥为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跨径布置为85m+120m+85m;两引桥各为3孔,各孔均采用50m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台为埋置式肋板结构,耳墙长度3500mm,前墙厚度400mm;两端伸缩缝宽度均为160mm。试问,该桥的全长(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590.16 (B)597.96 (C)590.96 (D)590.00


    答案:B
    解析:
    (B)

    解答:《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第8页,第3.2.5条规定:“有桥台的桥梁全长为两岸桥台侧墙端点间的距离。”

    该桥全长应为L=2(3×50+85+120/2+0.16/2+0.40+3.5)m=597.96m。

  • 第19题:

    某桥全长130m。主跨为1OOm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下部结构东岸为组合式桥台,西岸为重力式U形桥台。拱箱采用分片预制、吊装就位、木拱架上拼装的施工方法。 问题: 拱桥净跨径是每孔拱跨两拱脚截面( )。

    • A、形心之间的直线距离
    • B、形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 C、最低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 D、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在某城市的城区拟建一定向匝道桥,上跨既有立交桥。该匝道桥分跨为:12×25m+(28m+140m+28m)+12×25m,主跨为三跨钢与混凝土组 合梁,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两侧桥头路长各100m,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墙。桥宽为9.0m、分界墩为钢筋混凝土T形墩、中间墩为钢筋混凝土圆 柱形墩,在钢筋混凝土承台下为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期为:5月1日~10月1日。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编制说明,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和特点,()和质量计划等。

    • A、施工进度计划
    • B、工料机需要量及进场计划
    • C、民工放假计划
    • D、施工平面图设计
    • E、季节性施工的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正确答案:A,B,D,E

  • 第21题:

    在某城市的城区拟建一定向匝道桥,上跨既有立交桥。该匝道桥分跨为:12×25m+(28m+140m+28m)+12×25m,主跨为三跨钢与混凝土组 合梁,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两侧桥头路长各100m,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墙。桥宽为9.0m、分界墩为钢筋混凝土T形墩、中间墩为钢筋混凝土圆 柱形墩,在钢筋混凝土承台下为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期为:5月1日~10月1日。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一般步骤为()。其中①计算工程量;②确定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③确定施工过程;④确定各施工过程的作业天数;⑤编制施工进度计划;⑥编制主要工种人机料等的需用量计划。

    •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⑥⑤①②③④
    • C、③①②④⑤⑥
    • D、②①③④⑥⑤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问答题
    在某城市的城区拟建一定向匝道桥,上跨既有立交桥。该匝道桥分跨为:12×25m+(28m+40m+28m)+12×25m,主跨为三跨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两侧桥头路长各100m,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墙。桥宽为9.0m、分界墩为钢筋混凝土T形墩、中间墩为钢筋混凝土圆柱形墩,在钢筋混凝土承台下为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期为:5月1日~10月1日。 [问题] 应怎样考虑本桥梁施工组织?

    正确答案: 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点的要求,结合桥梁工地的特点,应着重研究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详细了解桥位处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河流水文、地下管线、地上拆迁、附近建筑物、交通、施工场地、工地用水用电等情况;
    (2)基础的施工方法的选择应尽量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3)对于用量大的预制梁应选择好构件厂,并应详细了解当地现有的吊装设备及运输情况;
    (4)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是技术复杂的工程,应对钢梁的预制、吊装、临时支架的搭设、浇筑与张拉次序、拆架的时机进行充分研究并应做出详细的施工作业计划;
    (5)在安排施工进度时,应考虑工期经过雨期的特点;
    (6)地处繁华地区,应结合工序、临时支架位置等因素组织好交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桥梁上部结构顶推施工方法适用范围为()。
    A

    截面等高,跨径90~100m以内,平曲线及竖曲线为同曲率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B

    截面不等高跨径70~80m以内的平面线及竖曲率为同曲率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C

    截面不等高,跨径90~100m以内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D

    截面等高,跨径70~80m以内的平曲线与竖曲线为同曲率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