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熔体浇到铸型后,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原子间距不断缩小,会发生液态的、固态的和()的三种收缩。
A.凝固结束
B.凝固前
C.凝固过程中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第1题:
在浇注时间内,后浇入的铁液可以不断地补偿一部分液态金属的体收缩,这个补缩量叫铁液的()。
第2题:
金属在液态和固态下原子的分布答题相同,原子间结合力相近。
第3题:
机械制冷原理借助于制冷剂在循环不已的()互变过程中,把贮藏库内的热量传递到库外而使库内降温,并维持恒定。
第4题:
金属熔体浇到铸型后,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原子间距不断缩小,会发生液态的、固态的和()的三种收缩。
第5题:
金属液从浇入铸型到冷却凝固至室温的整个过程中,发生的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为()。
第6题:
由于金属液的()使铸件在最后凝固的地方产生缩孔或缩松。
第7题:
物质的三态是指()。
第8题:
液态金属注入铸型以后,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要经历()、()和固态收缩三个互相联系的收缩阶段
第9题:
在金属焊接过程中,脱氧处理中的扩散脱氧是在()界面上进行的。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金属液在出炉、孕育处理、浇注过程中及浇入铸型后,与空气、铸型材料发生作用而生成的熔渣可导致铸件形成渣气孔。
第14题:
液态金属与固态金属的原子间结合力差别很小。
第15题:
金属熔体浇到铸型后,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原子间距不断缩小,会发生液态的、固态和()的三种收缩。
第16题:
自液相线冷却到固相线温度所发生的收缩,称为()。
第17题:
合金从液态到常温的体积改变量,称为()。
第18题:
将液态金属浇入铸型中,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铸件的方法叫()。
第19题:
铸造合金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分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共晶成分合金由于在恒温下凝固,即开始凝固温度等于凝固终止温度,结晶温度范围为零。因此,共晶成分合金不产生凝固收缩,只产生液态收缩和固态收缩,具有很好的铸造性能。
第20题:
收缩应力:铸件在固态收缩时,因受到铸型、型芯、浇冒口、箱挡等外力的阻碍而产生的应力。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固态—液态
气态—液态
液态—固态
气态—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