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了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1000字节。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两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个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3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A.1000B.2000C.3000D.4000

题目

9、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了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1000字节。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两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个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3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相似考题
更多“9、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了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1000字节。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两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个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3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假定使用连续ARQ协议中,发送窗口大小事3,而序列范围[0.15],而传输媒体保证在接收方能够按序收到分组。在某时刻,接收方,下一个期望收到序号是5,试问:

    (1)在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中可能有出现的序号组合有哪儿种?

    接收方已经发送出去的、但在网络中(即还未到达发送方)的确认分组可能有哪些?说明这些确认分组是用来确认哪些序号的分组。

    23、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70和100,试问:

    (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个字节的数据?

    (2)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如果主机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试问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书少字节?

    (4)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B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答案:(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70到99,共30字节的数据。
    (2)确认号应为100 (3)80字节。(4)70

  • 第2题: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TCP报文段,SYN字段为“1”,序列号字段的值为2000,若主机乙同意建立连接,则发送给主机甲的报文段可能为( ),若主机乙不同意建立连接,则( )字段置“1”

    A. (SYN=1,ACK=1, seq=2001 ack=2001)B. (SYN=1 ,ACK=0,seq=2000 ack=2000)C (SYN=1,ÁCK=0, seq=2001 ack=2001)C. (SYN=0,ACK=1, seq=2000 ack=2000)A. URG B. RST C. PSH D. FIN


    正确答案:A,D

  • 第3题: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一个TCP连接建立请求,主机乙给主机甲的响应报文中,标志字段正确的是( )。

    A. SYN=1,ACK=1,FIN=0

    B. SYN=1,ACK=1,FIN=1

    C. SYN=0,ACK=1,FIN=0

    D. SYN=1,ACK=0,FIN=0


    答案: A:
    对TCP链接请求的响应应答,ACK=1、SYN=1、FIN=0(代表终止TCP连接)。

  • 第4题: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3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4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和第3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

    A.400
    B.500
    C.600
    D.700

    答案:B
    解析:
    TCP段首部中的序号字段是指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第三个段的序号为900,则第二个段的序号为900-400=500。而确认号是期待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现在主机乙期待收到第二个段,故甲的确认号是500。

  • 第5题: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TCP报文段,SYN字段为“1”,序列号字段的值为2000, 若主机乙同意建立连接,则发送给主机甲的报文段可能为。

    A.(SYN=1,ACK=1, seq=2001 ack=2001)
    B.(SYN=1 ,ACK=0,seq=2000 ack=2000)
    C.(SYN=1,ACK=0, seq=2001 ack=2001)
    D.(SYN=0,ACK=1, seq=2000 ack=2000)

    答案:A
    解析:

  • 第6题:

    某局域网采用 CSMA/CD 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速率 为 10Mbp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 2km,信号传播速度是 200m/μs。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从开始发送数据 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为止,最短需经过的时间是( ) 。

    A.10
    B.20
    C.30
    D.40

    答案:A
    解析:
    在以太网中为了确保发送数据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要不小于两倍的传播时延。:由此可以算出传输时延≥2*2000/200=20μs。当冲突刚好发生在链路中间的时候,时间是最短的,所以是20μs/2=10μs。

  • 第7题:

    在采用TCP连接的数据传输阶段,如果发送端的发送窗口由1000变为2000,那么发送端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

    • A、2000个TCP报文段
    • B、2000个字节
    • C、1000个字节
    • D、1000个TCP报文段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某局域网采用CSMA/CD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率为10Mbp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2km,信号传播速度是200000km/s。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  (1)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止,最短需经过多长时间?最长需经过多长时间?(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过程中,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  (2)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主机甲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1518字节)向主机乙发送数据,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甲发送一个64字节的确认帧,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方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不考虑以太网帧的前导码)。

    正确答案:
    (1)当甲乙两台主机同时向对方发送数据时,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的时间最短:Tmin=(1km/200000km/s)×2=10μs;当一台主机发送的数据就要到达另一台主机时,另一台主机才发送数据,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的时间最长:Tmin=(2km/200000km/s)×2=20μs。
    (2)有效数据传输速率=发送的有效数据/发送有效数据所用的总时间。发送的有效数据=1500B=1500×8bit=12000bit;发送1518B的发送时间=1518×8/10Mbps=1214.4μs;数据帧的传播时间=2km/200000km/s=10μs;确认帧的发送时间=64×8/10Mbps=51.2μs;确认帧的传播时间=2km/200000km/s=10μs ;发送1518B所用的总时间为1214.4μs+10μs+10μs+51.2μs=1285.6μs,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率为12000bit/1285.6μs=9.33Mbps。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主机甲与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双方持续有数据传输,且数据无差错与丢失。若甲收到1个来自乙的TCP段,该段的序号为1913、确认序号为2046、有效载荷为100字节,则甲立即发送给乙的TCP段的序号和确认序号分别是(  )。
    A

    2046、2012

    B

    2046、2013

    C

    2047、2012

    D

    2047、2013


    正确答案: A
    解析:
    若甲收到1个来自乙的TCP段,该段的序号seq=1913、确认序号ack=2046、有效载荷为100字节,则甲立即发送给乙的TCP段的序号seq1=ack=2046和确认序号ack1=seq+100=2013,答案为B。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哪项最恰当地描述了建立TCP连接时“第一次握手”所做的工作()
    A

    “连接发起方”向“接收方”发送一个SYN-ACK段

    B

    “接收方”向“连接发起方”发送一个SYN-ACK段

    C

    “连接发起方”向目标主机的TCP进程发送一个SYN段

    D

    “接收方”向源主机的TCP进程发送一个SYN段作为应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若主机甲主动发起一个与主机乙的TCP连接,甲、乙选择的初始序列号分别为2018和2046,则第三次握手TCP段的确认序列号是(  )。
    A

    2018

    B

    2019

    C

    2046

    D

    2047


    正确答案: D
    解析:
    TCP三次握手的过程为:
    ①甲→乙:seq=2018;
    ②乙→甲:seq=2046,ack=2019;
    ③甲→乙:seq=2019,ack=2047;
    因此,答案选D。

  • 第12题:

    单选题
    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来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往返时间)时间内的TCP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的大小是(  )。
    A

    7KB

    B

    8KB

    C

    9KB

    D

    16KB


    正确答案: D
    解析:
    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慢开始门限值减半后将变成8KB,发送窗口变为1KB。下面逐一列出各个RTT之后的拥塞窗口大小。
    ①开始重传:此时拥塞窗口为1KB;
    ②第一次RTT结束:执行慢开始算法,此时拥塞窗口为2KB;
    ③第二次RTT结束:执行慢开始算法,此时拥塞窗口为4KB;
    ④第三次RTT结束:执行慢开始算法,此时拥塞窗口为8KB;
    ⑤第四次RTT结束:由于第三次RTT结束的时候拥塞窗口的大小已经和慢开始门限值相等,所以此时应该结束使用慢开始算法,转而使用拥塞避免算法,故此时拥塞窗口为8KB+1KB=9KB。

  • 第13题:

    网络中的主机A和B正在传输层交换数据段。下列关于此交换的陈述,哪项是正确的()。

    A.主机A正在使用FTP向主机B传输文件

    B.主机A将发送起始字节编号为11的下一数据段

    C.目的主机的数据段表示已成功收到11字节

    D.主机B可以发送开始字节编号为2的下一数据段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主机甲和主机乙建立一条TCP连接,采用慢启动进行拥塞控制,TCP 最大段长度为 1000 字节。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第 1 个段并收到主机乙的确认,确认段中接收窗口大小为3000 字节,则此时主机甲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字节。

    A. 1000 B. 2000 C. 3000 D. 4000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若TCP最大段长为1000字节,在建立连接后慢启动第1轮次发送了1个段并收到了应答,应答报文中window字段为5000字节,此时还能发送( )字节

    A.1000
    B.2000
    C.3000
    D.5000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以太网中,主机甲和主机乙采用停等差错控制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应答帧大 小为( )字节。

    A.13
    B.32
    C.64
    D.128

    答案:C
    解析:
    以太网使用停等差错控制协议,应答帧的大小是64B

  • 第17题:

    主机甲和主玩乙建立一条TCP连接,采用慢启动进行拥塞控制,TCP最大段长 度为1000 字节。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第 1 个段并收到主机乙的确认,确认段中接收窗口大小 为3000 字节,则此时主机甲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字节。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答案:B
    解析:

  • 第18题:

    下列哪项最恰当地描述了建立TCP连接时“第一次握手”所做的工作()

    • A、“连接发起方”向“接收方”发送一个SYN-ACK段
    • B、“接收方”向“连接发起方”发送一个SYN-ACK段
    • C、“连接发起方”向目标主机的TCP进程发送一个SYN段
    • D、“接收方”向源主机的TCP进程发送一个SYN段作为应答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主机A与主机B的TCP连接的MSS=1000B。主机A当前的拥塞窗口为4000B,主机A连续发送了2个最大报文段后,主机B返回了对第1个报文的确认,确认段中通知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B。那么,这时主机A最多还能够发送多少个字节?


    正确答案:主机A最多还能够发送1000B

  • 第20题:

    单选题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seq=11220)的TCP段,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  )。
    A

    (SYN=0,ACK=0,seq=11221,ack=11221)

    B

    (SYN=1,ACK=1,seq=11220,ack=11220)

    C

    (SYN=1,ACK=1,seq=11221,ack=11221)

    D

    (SYN=0,ACK=0,seq=11220,ack=11220)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主机乙收到连接请求报文后,如同意连接,则向甲发送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应把SYN位和ACK位都置1,确认号是甲发送的TCP段的初始序号seq=11220加1,即ack=11221,同时也要选择并消耗一个初始序号seq,seq值由主机乙的TCP进程确定,本题取seq=11221与确认号、甲请求报文段的序号没有任何关系。

  • 第21题:

    单选题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B和500B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
    A

    300

    B

    500

    C

    1000

    D

    1400


    正确答案: C
    解析:
    TCP的确认机制是接收端对字节序号进行确认,其返回的序号是接收端下一次期望接收的序号。例如ACK=n的意思是前n-1号字节都已经收到,请发送方继续发送第n号字节。在本题中,主机甲发送的第一个段的序号为200~499,第二段的序列号为500~999,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应该希望主机甲接下来发送第1000号字节,所以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1000。

  • 第22题:

    单选题
    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了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1000字节,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两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对第一个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
    A

    1000

    B

    2000

    C

    3000

    D

    40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的上限值应该取接收窗口和拥塞窗口这两个值中较小的一个,于是此时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为min{4000,2000}=2000字节,由于发送方还没有收到第二个最大段的确认,所以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为2000-1000=1000字节,正确选项为A。

  • 第23题:

    问答题
    假设下图中的H3访问Web服务器S时,S为新建的TCP连接分配了20KB(K=1024)的接收缓存,最大段长MSS=1KB,平均往返时间RTT=200ms。H3建立连接时的初始序号为100,且持续以MSS大小的段向S发送数据,拥塞窗口初始阈值为32KB;S对收到的每个段进行确认,并通告新的接收窗口。假定TCP连接建立完成后,S端的TCP接收缓存仅有数据存入而无数据取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TCP连接建立过程中,H3收到的S发送过来的第二次握手TCP段的SYN和ACK标志位的值分别是多少?确认序号是多少?  (2)H3收到的第8个确认段所通告的接收窗口是多少?此时H3的拥塞窗口变为多少?H3的发送窗口边为多少?  (3)当H3的发送窗口等于0时,下一个待发送的数据段序号是多少?H3从发送第1个数据段到发送窗口等于0时刻为止,平均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忽略段的传输延时)?  (4)若H3与S之间通信已经结束,在t时刻H3请求断开该连接,则从t时刻起,S释放该连接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正确答案:
    (1)分析:TCP连接的建立分三个阶段。首先,H3向Web服务器S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这时首部中的SYN=1,ACK=0,同时选择一个初始序号为seq=100,SYN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但是需要消耗一个序号。接着,S收到连接请求,自己选择一个初始序号为seq=y的,向A发送确认,这个报文段是SYN=1,ACK=1,seq=y,确认号ack=100+1。最后,H3收到S的确认报文之后,还要向S给出确认。上述便是完整的TCP三次握手过程。
    第二次握手TCP段的SYN=1,ACK=1;确认序号是101。
    (2)分析:在慢开始算法中,发送方H3先设置拥塞窗口cwnd=1,接下来每收到一个对新报文段的确认就使发送方的拥塞窗口加1,H3共收到8个确认段,即拥塞控制窗口变为8+1。发送窗口=min{拥塞窗口,接受窗口}。
    H3收到的第8个确认段所通告的接收窗口是12KB;此时H3的拥塞窗口变为9KB; H3的发送窗口变为9KB。
    (3)分析:H3从发送第1个段到发送窗口等于0时刻为止,总共经过5个传输轮次,每个传输轮次的时间就是往返时间RTT。
    当H3的发送窗口等于0时,下一个待发送段的序号是20K+101=20×1024+101=20581;H3从发送第1个段到发送窗口等于0时刻为止,平均数据传输速率是20KB/(5×200ms)=20KB/s=20.48kbps。
    (4)分析:从t时刻起,S释放该连接的最短时间是:H3的连接释放报文段传送到S的时间+S的连接释放报文段传送到H3的时间+H3的确认报文段传送到S的时间。
    从t时刻起,S释放该连接的最短时间是:1.5×200ms=300ms。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主机甲和乙已建立了TCP连接,甲始终以MSS=1KB大小的段发送数据,并一直有数据发送;乙每收到一个数据段都会发出一个接收窗口为10KB的确认段。若甲在t时刻发生超时时拥塞窗口为8KB,则从t时刻起,不再发生超时的情况下,经过10个RTT后,甲的发送窗口是(  )。
    A

    10KB

    B

    12KB

    C

    14KB

    D

    15KB


    正确答案: D
    解析:
    当t时刻发生超时时,把ssthresh设为8的一半,即为4,且拥塞窗口设为1KB。然后经历10个RTT后,拥塞窗口的大小依次为2、4、5、6、7、8、9、10、11、12;发送窗口是接受窗口和拥塞窗口的最小值,这里接收窗口总是10KB,因此甲的发送窗口是1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