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蚕儿生长到五龄期末,停止食蚕,皮肤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这时蚕儿称为蚁蚕。()
第1题:
病急,蚁蚕及1龄蚕在高温多湿环境易受侵染。病蚕表现呆滞,伏于蚕座下;大蚕在感染部位常呈黑色凹陷病斑。此病最可能是
A.白僵病
B.猝倒病
C.细菌性胃肠病
D.曲霉病
E.细菌性败血病
第2题:
A.蚕体发育观察
B.蚕的举动观察
C.蚕的体形和体色观察
D.蚕吐液及排粪观察
E.显微镜检查是否存在多角体
第3题:
蚕的状态为( )属于饷食适期的。
A.有部分蚕体紧张发亮,体色由青转白,食桑行为呆滞或有蚕叠蚕时
B.蚕呈炒米色,皮肤紧张发亮,有部分蚕身上粘有蚕粪粘
C.大部分蚕头呈淡褐色,头胸部左右摆动时。
D.大部分蚕体壁紧张,体躯缩短肥胖,出现个别将眠时。
第4题:
以下哪些状态是表明蚕处于求食状态。( )
A.蚕的胸部膨大,头胸部昂举。
B.蚕体躯伸长而静止,体壁紧张而呈暗色。
C.蚕胸部稍带透明,体躯伸长而爬动。
D.蚕胸部透明,体壁宽弛,口吐丝缕
第5题:
以下哪个是蚕上簇的适期。( )
A.青头蚕
B.适熟蚕
C.过熟蚕
D.未熟蚕
第6题:
眠蚕体躯缩短,皮肤紧张,体色发亮,头胸昂起,不食不动,头胸之间出现深褐色的三角形。
第7题:
蚕的生命是从()开始的。
第8题:
蚕病微生物((),(),(),()),对于各种病源微生物的抵抗力,蚕龄(),抵抗力()。
第9题:
原蚕饲育时壮蚕期宜用()生桑品种。
第10题: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黄足蚕幼虫腹足和尾足呈黄色,结黄茧d,白足蚕幼虫腹足和尾足呈白色,结白茧d;又知白蚕皮肤为正常白色F,油蚕皮肤油纸样透明f,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无相应等位基因。黄足白蚕与白足油蚕杂交,如果(),则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第11题: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黄足蚕幼虫腹足和尾足呈黄色,结黄茧d,白足蚕幼虫腹足和尾足呈白色,结白茧d;又知白蚕皮肤为正常白色F,油蚕皮肤油纸样透明f,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无相应等位基因。若上述结论成立,基因型为DdZFZf与DdZfW的两种蚕进行杂交,后代有()种基因型
第12题:
蚕每天睡眠三次
蚕一生睡眠三次
蚕从生长到成茧,要蜕皮三次,蜕皮的时候不吃不喝,呈睡眠状态
蚕从生长到成茧,要蜕皮三次,每蜕一次皮,睡眠三次
第13题:
病蚕白僵病确诊方法是
A.蚕体型发育观察
B.蚕的行为举动观察
C.蚕体色观察
D.蚕吐液及排粪情况观察
E.取蚕血液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圆筒形或辨I圆形的短菌丝及营养菌丝
第14题:
以下哪种描述说明蚕处于发育阶段中的少食期( )。
A.体壁多皱,体色灰白。
B.蚕体细长,体色转青,体壁皱纹逐渐消失。
C.蚕体粗壮,体色青白,体壁紧张。
D.体色逐渐转为乳白色,1龄为炒米色,体壁紧张而发亮。
第15题:
以下正确的描述是( )。
A.蚕儿喜强光
B.90%以上的高湿或50%以下的干燥环境对蚕儿的发育不利。
C.养蚕的光线以日间薄明,夜间黑暗自然状态为宜。
D.一龄蚕要求相对湿度在85—90%,以后随龄期增加逐渐减少。
第16题:
以下是对大小蚕生理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小蚕对CO的抵抗力较大蚕弱
B.小蚕对有毒气体和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大蚕弱
C.小蚕较大蚕更能适应高温多湿环境。
D.小蚕期的移动范围较大蚕小。
第17题:
蚕龄
第18题:
大蚕在饲养过程中,4龄蚕就眠,俗称大眠,其特点是()。
第19题:
养蚕过程中的“三眠”指()
第20题:
传染性蚕病是由于()侵入蚕体为害而致的。
第21题:
非传染性蚕病是由()侵入蚕体为害而死。
第22题:
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
第23题:
蚁蚕
蚕蛾
卵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