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不易产生交叉过敏,因为其过敏原的主要决定簇是
A、头孢菌素醛
B、头孢菌素胺
C、青霉噻唑基
D、7位酰胺取代基
E、3位取代基
第1题:
A.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肾毒性
B.抗菌机制与青霉素类相似
C.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D.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
E.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高
第2题:
A、青霉醛
B、青霉胺
C、青霉噻唑基
D、6位酰胺取代基
E、2位脱羧基辛物
第3题:
关于头孢菌素,叙述错误的是
A、现临床用药均为半合成头孢菌素
B、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
C、头孢菌素结构中的S原子可影响抗菌效力,提高活性
D、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是由β内酰胺环与氢化噻嗪环骈合而成
E、头孢菌素C对酸比较稳定,头霉素C对β内酰胺酶稳定
第4题:
第5题:
头孢菌素类药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6题:
对青霉素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应慎用。
第7题: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
第8题: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的评估
第9题:
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的抗菌素是().
第10题: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易产生交叉过敏,因为其过敏原的主要决定簇是()
第11题:
下列头孢菌素的叙述错误项是:
第12题:
头孢菌素醛
头孢菌素胺
青霉噻唑基
7位酰胺取代基
3位取代基
第13题:
下列几种说法中,何者不能正确叙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及其性质
A、青霉噻唑基是青霉素类过敏原的主要决定簇
B、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酰胺侧链对抗菌活性甚为重要,影响抗菌谱和作用强度及特点
C、在青霉素类化合物的6位引入甲氧基对某些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高度稳定性
D、青霉素遇酸分子重排,加热后生成青霉醛和D-青霉胺
E、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通过抑制β-内酰胺酶而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协同作用,其本身不具有抗菌活性
第14题:
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属于
A.第一代头孢菌素
B.第二代头孢菌素
C.第三代头孢菌素
D.第四代头孢菌素
E.碳青霉烯类
第15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霉素与头孢菌素没有相同侧链,不存在交叉过敏
B、在室温pH =4时,青霉素在稀盐酸溶液中时,以亲核基团进攻β-内酰胺环,经重组生成青霉二酸
C、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青霉胺和青霉醛
D、青霉素的母核是由β-内酰胺环和五元噻嗪环并合而成
E、青霉素V钾可以口服
第16题: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
第17题:
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5%-10%对头孢菌素有交叉过敏反应,这属于()
第18题:
下列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属于第3代头孢菌素的是()
第19题: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注意事项
第20题:
头孢菌素类的最主要的禁忌证是()
第21题:
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的抗菌素是:()
第22题:
下列哪组抗菌药物合用可能产生拮抗作用()
第23题:
一代头孢菌素
二代头孢菌素
三代头孢菌素
磺胺类乎
第24题: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绿脓杆菌无效
与青霉素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抗菌机理与青霉素类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