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类药物的口服给药的缺点是
A、降低吸收部位和吸收途径肽酶的活性
B、提高吸收屏障的通透性
C、形成多聚体
D、胃肠道发生降解
E、胃肠黏膜的穿透性差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以下可提高Ⅲ类药物吸收的方法有()。
第8题:
对于口服不吸收的药物,或者在胃肠道容易降解的药物,或者为了某些特殊的目的,往往制成注射剂、鼻喷剂、吸入剂等。关于鼻粘膜给药,正确的有()
第9题:
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的缺点是()。
第10题:
提高吸收屏障的通透性
降低吸收部位和吸收途径肽酶的活性
使用吸收促进剂
延长作用时间
通过离子导入技术
第11题:
降低吸收部位和吸收途径肽酶的活性
提高吸收屏障的通透性
形成多聚体
胃肠道发生降解
胃肠黏膜的穿透性差
第12题:
降低吸收部位和吸收途径肽酶的活性
提高吸收屏障的通透性
形成多聚体
胃肠道发生降解
胃肠粘膜的穿透性差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卫生毒理学实验中所选择的染毒途径应尽可能与人类的实际接触一致,那么外来化合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为()。
第20题:
促进蛋白质类药物吸收的方法有()。
第21题:
口服给药经胃肠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第22题:
提高吸收屏障的通透性
降低吸收部位和吸收途径肽酶的活性
修饰分子结构防止降解
增加分子量
延长作用时间
第23题:
提高吸收屏障的通透性
降低吸收部位和吸收途径肽酶的活性
分子结构修饰,防止降解
延长作用时间
通过离子导入技术
第24题:
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鼻粘膜吸收生物利用度差,不能制成鼻粘膜给药剂型
不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某些甾体激素、抗心绞痛药物透过鼻粘膜吸收比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高
鼻粘膜给药不能发挥全身作用
避免药物在消化道被代谢失去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