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19岁,左膝、右足跟腱周围肿痛2周,右足跟行走痛1个月来诊。否认外伤及阴冷潮湿史。无发热。患者跟腱周围肿痛体征提示A、跟腱感染B、跟腱骨髓炎C、类风湿结节D、痛风石E、肌腱端炎F、跟腱滑囊炎G、胫距关节滑囊炎H、距跟关节滑囊炎该患者可能的疾病为A、混合性结缔组织病B、骨关节炎C、感染风湿病D、代谢及内分泌伴发风湿病E、肿瘤F、神经病变疾病G、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需要追问哪些病史A、外伤史B、家族史C、眼疾史D、皮损史E、脱发史F、关节、腰背痛G、心悸气促史H、尿频、尿急、尿痛史I、经常腹泻史J、跟腱周

题目

男性,19岁,左膝、右足跟腱周围肿痛2周,右足跟行走痛1个月来诊。否认外伤及阴冷潮湿史。无发热。患者跟腱周围肿痛体征提示A、跟腱感染

B、跟腱骨髓炎

C、类风湿结节

D、痛风石

E、肌腱端炎

F、跟腱滑囊炎

G、胫距关节滑囊炎

H、距跟关节滑囊炎

该患者可能的疾病为A、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B、骨关节炎

C、感染风湿病

D、代谢及内分泌伴发风湿病

E、肿瘤

F、神经病变疾病

G、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需要追问哪些病史A、外伤史

B、家族史

C、眼疾史

D、皮损史

E、脱发史

F、关节、腰背痛

G、心悸气促史

H、尿频、尿急、尿痛史

I、经常腹泻史

J、跟腱周围肿、足跟痛有无反复发作

检查提示,近2年反复下腰痛,反复出现跟腱周围肿、足跟痛,1个月前患结膜炎。还应做的检查有A、颈椎X线

B、胸椎X线

C、腰椎X线

D、骶髂关节X线

E、右足跟X线

F、心电图

G、腰椎CT

H、骶髂关节CT

I、经颅多普勒

还需要做的化验检查A、血常规

B、尿常规

C、血沉

D、C反应蛋白

E、类风湿因子

F、抗O

G、抗核抗体

H、HLA-B27

I、DR4

化验结果提示,血沉56mm/h,C反应蛋白34mg/L,HLAB-27阳性,该患者可能的诊断为A、类风湿关节炎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强直性脊柱炎

D、瑞特综合征

E、牛皮癣关节炎

F、肠病相关性关节炎

G、痛风关节炎

可选择的药物A、非甾体抗炎药

B、对氨基水杨酸钠

C、磺胺嘧啶

D、柳氮磺胺吡啶

E、乙胺丁醇

F、甲氨蝶呤

G、硫酸羟氯喹

H、来氟米特


相似考题
更多“男性,19岁,左膝、右足跟腱周围肿痛2周,右足跟行走痛1个月来诊。否认外伤及阴冷潮湿史。无发热。患者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45岁,右足跟部疼痛3个月,于晨起开始行走时明显,运动后加重。MRI显示跟腱内高信号,局部增粗呈梭形,跟骨结构正常。患者既往曾因急性肠炎应用环丙沙星静脉注射。无局部注射史。该患者的诊断是A、跟腱部分断裂

    B、跟腱腱病

    C、跟腱断裂

    D、跟腱腱围炎

    E、Haglund病

    患者应接受的治疗是A、手术治疗

    B、加强运动

    C、复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闭

    D、非甾体类抗炎药

    E、理疗+离心肌肉力量训练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E

  • 第2题:

    四肢大关节脱位病例:
    右侧股骨颈骨折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75岁,右髋外伤后5小时。
    患者不慎右髋跌地,即感有右髋疼痛,活动受限,无昏迷史。平素体尚健,生活自理,家人陪送来急诊。否认其他病史。
    查体:T 36.4℃,P 84次/分,R 20次/分,BP 100/60mmHg,急性病容,患者有轻度屈髋屈膝畸形,有足跟叩击痛及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压痛。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其诊断依据为:
    (1)老年女性,有右髋部外伤史。
    (2)患者有轻度屈髋屈膝畸形,有足跟叩击痛及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压痛。
    2.鉴别诊断
    (1)髋关节脱位 通过体检及X线片检查可鉴别。
    (2)股骨粗隆间骨折 通过X线片检查可鉴别。
    (3)股骨头坏死 X线片检查及相应病史可鉴别。
    3.进一步检查
    (1)测量大粗隆与髂一坐骨结节连线的关系。
    (2)测量大粗隆与髂前上棘之间的连线。
    4.治疗原则
    (1)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防止骨折并发症。如不适宜手术,
    可行牵引治疗。
    (2)保守治疗,晚期出现股骨头坏死,可行全髋置换。

  • 第3题:

    【单选题】某患者,女,19岁。右跟后疼痛1个月余,行走及剧烈运动后疼痛加重。查体:右跟腱止点部轻度肿胀,触之有囊性感,压痛明显。X线侧位片见右踝后方有透亮三角区模糊影。应考虑的诊断是()

    A.跟腱止点撕裂伤

    B.痹症性跟痛症

    C.跟骨骨刺

    D.右踝关节扭伤

    E.跟腱滑囊炎


    E

  • 第4题:

    男性,40岁,3年前出现右下肢行走10余分钟后胀痛,休息片刻缓解,再行走后疼痛又出现。无吸烟史。发病前半年右足部外伤已治愈。体格检查:右下肢皮肤较苍白,右足背动脉未触及,最可能的诊断为

    A.雷诺病

    B.多发性大动脉炎

    C.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D.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E.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患者,男性。18岁,骑单车时被汽车撞倒,神志清,GCS评分15分,右侧大腿痛,畸形,不能站立及行走,右下肢纵向叩击痛(+),踝关节活动好,双下肢皮肤感觉无特殊。

    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腰椎骨折
    B.右股骨骨折
    C.偏瘫
    D.右胫骨骨折
    E.右坐骨神经损伤

    答案:B
    解析:
    下肢皮肤感觉无异常,说明神经无损伤;右侧大腿纵向叩击(+),说明股骨有损伤;GCS15",无头痛,上肢无异常,故偏瘫可排除;股骨骨折在转运途中,应当外固定,这样既减少疼痛又可避免骨断端刺伤神经、血管。院前急救,既要准确,又要讲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4分钟。开放静脉通道一般用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骨折外固定一般应超上下关节。而股骨因肌肉发达,为了固定确实,远端应超踝关节。双侧下肢捆绑一起,能有效防止旋转,骨折近、远端分别缚扎两道,这样才结实可靠。骨突部位如内外踝、股骨内外髁、大粗隆等处应放棉垫,以防局部压伤。夹板外固定应松紧适中,一般以结扎绷带可上下移动1cm左右为宜。固定后应检查足背动脉,了解末梢血运情况,如搏动消失,则应适当放松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