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26岁农民,5天来发热,畏寒,1天来头痛,呕吐2次于8月15入院,T39.6℃,球结膜充血,颈有抵抗,腹股沟淋巴体肿大,有压痛,腓肠肌有压痛,尿蛋白(++)。最有助于诊断的检查为A、肾功能检查B、做脑脊液细菌培养C、钩体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D、出血热病毒抗体E、乙脑IgM抗体治疗应首选的药为A、青霉素B、链霉素C、复方新诺明(SMZCO)D、氯霉素E、四环素诊断应考虑A、流行性乙型脑炎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钩端螺旋体病D、流行性出血热E、急性肾炎

题目

男性,26岁农民,5天来发热,畏寒,1天来头痛,呕吐2次于8月15入院,T39.6℃,球结膜充血,颈有抵抗,腹股沟淋巴体肿大,有压痛,腓肠肌有压痛,尿蛋白(++)。最有助于诊断的检查为A、肾功能检查

B、做脑脊液细菌培养

C、钩体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

D、出血热病毒抗体

E、乙脑IgM抗体

治疗应首选的药为A、青霉素

B、链霉素

C、复方新诺明(SMZCO)

D、氯霉素

E、四环素

诊断应考虑A、流行性乙型脑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钩端螺旋体病

D、流行性出血热

E、急性肾炎


相似考题
更多“男性,26岁农民,5天来发热,畏寒,1天来头痛,呕吐2次于8月15入院,T39.6℃,球结膜充血,颈有抵抗,腹股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性,26岁,农民,5天来发热、畏寒,1天来头痛,呕吐2次,于8月15日入院,T39.6℃,球结膜充血,颈有抵抗,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腓肠肌有压痛,尿蛋白(++)。诊断应考虑(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钩端螺旋体病

    D、流行性出血热

    E、急性肾炎

    最有助于诊断的检查为( )A、肾功能检查

    B、做脑脊液细菌培养

    C、钩体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

    D、出血热病毒抗体

    E、乙脑IgM抗体

    治疗应首选的药为( )A、青霉素

    B、链霉素

    C、复方新诺明

    D、氯霉素

    E、四环素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A

  • 第2题:

    男,26岁,农民,5天来发热、畏寒,1天来头痛,呕吐2次,于8月15入院,T 39.6℃,球结膜充血,颈有抵抗,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腓肠肌有压痛,尿蛋白(++)。
    最有助于诊断的检查为()
    A.肾功能检查
    B.做脑脊液细菌培养
    C.钩体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
    D.出血热病毒抗体
    E.乙脑IgM抗体


    答案:C
    解析:
    是钩端螺旋体病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 第3题:

    患者男性,25岁。市政下水道管理工人,5天来发热、畏寒,1天来头痛,呕吐2次,检查:体温39.3℃,球结膜充血,颈抵抗,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尿蛋白(++),最有助于诊断的检查为

    A:脑脊液细菌培养
    B:肾功能检查
    C:出血热病毒抗体检测
    D:钩端螺旋体血清凝集试验
    E:乙脑IgM抗体

    答案:D
    解析:
    本题要点为钩端螺旋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检测方法,其中毒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肌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其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抗体检测,一般在病初和发病第3~5周采集双份血清,检测抗体滴度变化。

  • 第4题:

    患者男性,25岁。市政下水道管理工人,5天来发热、畏寒,1天来头痛,呕吐2次,检查:体温39.3℃,球结膜充血,颈抵抗,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尿蛋白(++),最有助于诊断的检查为

    A.脑脊液细菌培养

    B.肾功能检查

    C.出血热病毒抗体检测

    D.钩端螺旋体血清凝集试验

    E.乙脑IgM抗体


    正确答案:D
    [答案] D
    [解析] 本题要点为钩端螺旋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检测方法,其中毒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肌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其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抗体检测,一般在病初和发病第3~5周采集双份血清,检测抗体滴度变化。

  • 第5题:

    患者男性,25岁。市政下水道管理工人,5天来发热、畏寒,1天来头痛,呕吐2次,检查:体温39.3℃,球结膜充血,颈抵抗,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尿蛋白(++),最有助于诊断的检查为

    A:脑脊液细菌培养
    B:肾功能检查
    C:出血热病毒抗体检测
    D:钩端螺旋体血清凝集试验
    E:乙脑IgM抗体

    答案:D
    解析:
    本题要点为钩端螺旋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检测方法,其中毒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肌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其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抗体检测,一般在病初和发病第3~5周采集双份血清,检测抗体滴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