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硝酸酯类的临床应用正确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临床最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是( )。

    A.硝酸异山梨酯

    B.硝酸甘油

    C.单硝酸异山梨酯

    D.戊四硝酯

    E.亚硝酸异戊酯


    正确答案:B

  • 第2题:

    不属于硝酸酯类产生耐药性的特点是

    A.为困扰硝酸酯类临床用药的主要问题
    B.任何剂型硝酸酯类使用不正确均可导致耐药
    C.耐药现象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D.耐药性具有短时间发生,不易于恢复的特点
    E.偏离心脏给药法可延缓耐药现象

    答案:D
    解析:
    考查硝酸酯类的用药监护。硝酸酯类药物连续使用出现耐药现象是困扰其临床使用的最主要问题,任何剂型硝酸酯类使用不正确均可导致耐药,耐药现象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以及短时间易恢复的特点,克服耐药现象可采用偏离心脏给药方法。

  • 第3题:

    简述硝酸酯类与普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基础。


    正确答案:二药合用能协同降低耗氧量,普萘洛尔能对抗硝酸酯类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硝酸酯类可缩小普萘洛尔所致的心室容积增大和心室射血时间延长,相互取长补短,合用时用量减少,副作用也减少。

  • 第4题:

    下列对硝酸酯类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硝酸酯类与β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可以增强疗效
    • B、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可避免肝脏首关效应
    • C、任何剂型连续使用24h都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 D、采用偏离心脏给药的方法可以减缓耐药性的发生
    • E、急性下壁伴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禁用硝酸甘油

    正确答案:A,B,C,D,E

  • 第5题:

    试述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药物防治心绞痛的主要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 (1)降低心肌耗氧量:硝酸酯和亚硝酸酯类药物,对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都有扩张作用。用药后的综合结果是减轻了心脏的前、后负荷,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有利于消除心绞痛。
    (2)使冠脉血流量重新分配:
    ①硝酸酯和亚硝酸酯类能增加心内膜下供血。心脏内膜层血管是由心外膜血管垂直穿过心肌而行走的,内膜层血流易受心室壁肌张力及室内压力的影响,张力和压力增高时,内膜层血流量就减少。心绞痛发作时左室舒张末压(LVEDP)增加,故心内膜下区域缺血最为严重。硝酸甘油等能降低LVEDP,又能舒张较大的心外膜血管,就使血液易从心外膜区域向心内膜下缺血区流动。
    ②该类药物能明显舒张较大的心外膜血管及侧支血管,而对阻力血管的舒张作用微弱。当冠状动脉痉挛或狭窄时,缺血区的阻力血管却因缺氧而处于舒张状态。这样,在硝酸甘油等作用下,非缺血区阻力比缺血区为大,这就迫使血流从输送血管经侧支血管而流向缺血区,改善缺血区的血流供应。

  • 第6题:

    对非ST段抬高ACS的治疗方案,下列哪项最合理()。

    • A、硝酸酯类+阿司匹林
    • B、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 C、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药
    • D、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药+静脉溶栓
    • E、硝酸酯类+阿司匹林+静脉溶栓

    正确答案:C

  • 第7题:

    试述硝酸酯类与普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学基础?


    正确答案: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普萘洛尔可消除硝酸酯类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增强,而硝酸酯类可消除普萘洛尔阻断β2受体引起的冠脉收缩和阻断β受体引起的室壁张力增加,二者合用使心肌耗氧量下降,但应注意剂量,以防血压过低。

  • 第8题:

    单选题
    对非ST段抬高ACS的治疗方案,下列最合理的是()。
    A

    硝酸酯类+阿司匹林

    B

    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C

    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药

    D

    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药+静脉溶栓

    E

    硝酸酯类+阿司匹林+静脉溶栓


    正确答案: D
    解析: 非ST段抬高ACS的治疗,可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β受体阻滞药治疗,必要时可加用钙拮抗剂,不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硝酸酯类与普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学基础?

    正确答案: 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普萘洛尔可消除硝酸酯类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增强,而硝酸酯类可消除普萘洛尔阻断β2受体引起的冠脉收缩和阻断β受体引起的室壁张力增加,二者合用使心肌耗氧量下降,但应注意剂量,以防血压过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普萘洛尔与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应用,协同抗心绞痛的同时副作用也增加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对非ST段抬高ACS的治疗方案,下列哪项最合理()。
    A

    硝酸酯类+阿司匹林

    B

    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C

    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药

    D

    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药+静脉溶栓

    E

    硝酸酯类+阿司匹林+静脉溶栓


    正确答案: A
    解析: 非ST段抬高ACS的治疗,可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β受体阻滞药治疗,必要时可加用钙拮抗剂,不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 第12题:

    问答题
    治疗心绞痛药时,为什么常将硝酸酯类与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

    正确答案: 治疗心绞痛,单一用药往往疗效不佳,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是治疗心绞痛的重要措施。
    硝酸酯类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时,两类药物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缺血区供血的有益作用可以相加。此外,β受体阻断药可降低硝酸酯类所致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加强,而硝酸酯类可减弱β受体阻断药引起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室射血时间延长及心室容积的扩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硝酸酯类的临床应用正确的是

    A、仅对稳定型心绞痛有效

    B、不宜用于变异心绞痛

    C、不宜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

    D、不宜用于急性心肌梗塞

    E、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类型的心绞痛


    参考答案:E

  • 第14题:

    简述硝酸甘油的临床应用。


    答案:
    解析:
    答案:(1)心绞痛(2分)(2)急性心肌梗塞;(1分)(3)心力衰竭(1分)(4)控制血压、胆绞痛等;(1分)

  • 第15题:

    STEMI如何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正确答案: STEMI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了斑块破裂,形成以纤维蛋白为主的红色血栓,为完全闭塞性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多数发展为急性Q波型心梗,少数为非Q波型梗死。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及早开通冠状动脉,防止梗死扩大,挽救濒死的心肌、预防猝死及防治各种并发症;使病人不但能渡过急性期,而且康复后还能保持良好的心功能。对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应迅速评价溶栓禁忌证,开始抗缺血治疗,并尽快开始再灌住治疗[11]。在最初再灌注治疗STEMI后复发缺血型胸部不适的病人,必须升级硝酸酯和β受体阻滞剂的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减轻缺血[15]。对抗心肌缺血的治疗只要患者无禁忌症通常使用硝酸酯类药物静脉滴注24~48小时,如静脉给予硝酸异山梨酯2~7mg/h直到出现血液动力学效应和抗心绞痛效应,按1mg/h增加剂量是安全的。对合并高血压的病人可以静脉推注1mg10~15分钟观察血压,在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将给药剂量调整至推注前剂量和现推注量的总和。对于静脉硝酸酯剂量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由于硝酸酯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及时调整剂量,临床上可以用症状缓解及血压的变化来调节剂量;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步增加直到疗效满意为止。如果患者产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应立即停止硝酸酯类药物。当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慎用硝酸酯类药物:
    (1)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线水平下降≥30mmHg、严重的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或可疑右室梗塞。右室梗塞的患者,心排血量可明显降低,更易出现低血压,应避免硝酸酯类药物治疗。
    (2)在最近24小时内接受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或48小时内曾用过西地那非的患者。

  • 第16题:

    治疗心绞痛药时,为什么常将硝酸酯类与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


    正确答案: 治疗心绞痛,单一用药往往疗效不佳,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是治疗心绞痛的重要措施。
    硝酸酯类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时,两类药物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缺血区供血的有益作用可以相加。此外,β受体阻断药可降低硝酸酯类所致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加强,而硝酸酯类可减弱β受体阻断药引起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室射血时间延长及心室容积的扩大。

  • 第17题:

    普萘洛尔与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应用,协同抗心绞痛的同时副作用也增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在治疗心绞痛时,若将propranolol与硝酸酯类合用能(),同时propranolol可对抗硝酸酯类引起()和(),硝酸酯类可缩小propranolol所致的()和()。


    正确答案:协同降低耗氧量;反射性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室容积增大;心室射血时间延长

  • 第19题:

    临床最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是()

    • A、硝酸异山梨酯
    • B、硝酸甘油
    • C、单硝酸异山梨酯
    • D、戊四硝酯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填空题
    在治疗心绞痛时,若将propranolol与硝酸酯类合用能(),同时propranolol可对抗硝酸酯类引起()和(),硝酸酯类可缩小propranolol所致的()和()。

    正确答案: 协同降低耗氧量,反射性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室容积增大,心室射血时间延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STEMI如何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正确答案: STEMI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了斑块破裂,形成以纤维蛋白为主的红色血栓,为完全闭塞性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多数发展为急性Q波型心梗,少数为非Q波型梗死。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及早开通冠状动脉,防止梗死扩大,挽救濒死的心肌、预防猝死及防治各种并发症;使病人不但能渡过急性期,而且康复后还能保持良好的心功能。对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应迅速评价溶栓禁忌证,开始抗缺血治疗,并尽快开始再灌住治疗[11]。在最初再灌注治疗STEMI后复发缺血型胸部不适的病人,必须升级硝酸酯和β受体阻滞剂的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减轻缺血[15]。对抗心肌缺血的治疗只要患者无禁忌症通常使用硝酸酯类药物静脉滴注24~48小时,如静脉给予硝酸异山梨酯2~7mg/h直到出现血液动力学效应和抗心绞痛效应,按1mg/h增加剂量是安全的。对合并高血压的病人可以静脉推注1mg10~15分钟观察血压,在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将给药剂量调整至推注前剂量和现推注量的总和。对于静脉硝酸酯剂量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由于硝酸酯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及时调整剂量,临床上可以用症状缓解及血压的变化来调节剂量;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步增加直到疗效满意为止。如果患者产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应立即停止硝酸酯类药物。当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慎用硝酸酯类药物:
    (1)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线水平下降≥30mmHg、严重的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或可疑右室梗塞。右室梗塞的患者,心排血量可明显降低,更易出现低血压,应避免硝酸酯类药物治疗。
    (2)在最近24小时内接受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或48小时内曾用过西地那非的患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临床最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是
    A

    硝酸异山梨酯

    B

    硝酸甘油

    C

    单硝酸异山梨酯

    D

    戊四硝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硝酸酯类与普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基础。

    正确答案: 二药合用能协同降低耗氧量,普萘洛尔能对抗硝酸酯类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硝酸酯类可缩小普萘洛尔所致的心室容积增大和心室射血时间延长,相互取长补短,合用时用量减少,副作用也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