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划分场地类别的依据为( )。
第8题:
液化
不液化
不确定
第9题:
液化
不液化
不确定
部分液化
第10题:
0.075
0.15
0.20
0.30
第11题:
场地土类型
等效剪切波速
覆盖层厚度
地下水位
第12题:
0
1/3
2/3
1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某建筑场地中A为边长1.5m的正方形基础;B为边长4.0m的正方形基础,场地红黏土最小厚度为6m,基础埋深为1.0m。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下列组合中下伏碳酸盐岩系()。Ⅰ.建筑物A为均匀地基Ⅱ.建筑物A为非均匀地基Ⅲ.建筑物B为均匀地基Ⅳ.建筑物B为非均匀地基()
第19题:
液化
不液化
不能判定
第20题:
液化
不液化
需考虑液化影响
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第21题:
0.2
0.4
0.6
0.8
第22题:
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对8度烈度区甲类建筑宜按9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场地为Ⅱ类时,9度烈度区乙类建筑宜按8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场地为Ⅲ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的地区宜按9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场地为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宜按7度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第23题:
不能排除液化
不液化
部分液化
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