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利工程位于8度地震区,抗震设计按近震考虑。勘察时地下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2.0m,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6.0m。实测砂土(黏粒含量ρc<3% )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20击。工程正常运行后下列四种情况中哪个选项在地震液化复判中应将砂土判为液化土?( ) A.场地普遍填方3.0m B.场地普遍挖方3.0m C.地下水位普遍上升3.0m D.地下水位普遍下降3.0m

题目
某水利工程位于8度地震区,抗震设计按近震考虑。勘察时地下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2.0m,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6.0m。实测砂土(黏粒含量ρc<3% )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20击。工程正常运行后下列四种情况中哪个选项在地震液化复判中应将砂土判为液化土?( )
A.场地普遍填方3.0m B.场地普遍挖方3.0m
C.地下水位普遍上升3.0m D.地下水位普遍下降3.0m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P第P.0.4条,填方和水位下降均值砂土液化可能性减小,可排除AD两项。B项,场地普遍挖方3.0m,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更多“某水利工程位于8度地震区,抗震设计按近震考虑。勘察时地下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2.0m,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6.0m。实测砂土(黏粒含量ρc<3% )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20击。工程正常运行后下列四种情况中哪个选项在地震液化复判中应将砂土判为液化土?(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当采用标准贯入锤击数法进行土的地震液化复判时,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 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应先进行钻杆长度修正
    B. 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应按工程正常运行时的贯入点深度和地下水位深度进行校正
    C.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与标准贯入试验时的贯入点深度和地下水位深度无直接关系
    D. 标准贯入锤击数法可以适用于标准贯入点在地面以下20m内的深度

    答案:B,C
    解析:
    A项错误,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P.0.4条规定,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不进行杆长修正,若试验时贯入点深度、地下水位和工程正常运行时不同,实测击数进行校正。
    B项正确,附录P.0.4条第1款第2项规定,工程正常运行时,应对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进行校正。
    C项正确,第1款第3项规定,由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计算公式可知,应采用标准贯入点在工程正常运行时地面以下的深度和地下水位。
    D项错误,第1款第5项规定,临界值计算公式只适用于标准贯入点在地面以下15m范围内的深度,大于15m的深度内有饱和砂或饱和少黏性土,需要进行地震液化判别时,可采用其他方法判定。

  • 第2题:

    在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进一歩判别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液化时,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地震烈度越高,液化判别标准贯值入锤击数临界値也就越大
    B.设计近嫫场地的标贯棰击数临界值总是比设计远震的临界值更大
    C.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总是随地下水位深度的增大而减少
    D.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总随标贯深度增大而增大


    答案:A,C,D
    解析:
    .该题属于理解题。由《建筑抗震规范》4.3.4及公式可知,地震烈度越高,N0越大;设计近震、设计远震和地震分组有关与锤击数无关。地下水位越深,临界值越小。标贯深度增大,临界值增大

  • 第3题:

    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进一步判定砂土液化性时采用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  )。

    A.标准贯入击入的实测值
    B.标准贯入击数经杆长修正值
    C.标准贯入击数经杆长及地下水影响修正值
    D.标准贯入击数经上覆土层总压力影响修正值

    答案:D
    解析: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第4.4.2条,可知标准贯入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经上覆土层总压力影响修正值。

  • 第4题:

    某公路桥梁场地地面以下2m深度内为亚黏土,重度18kN/m3;深度2~9m为粉砂、细砂,重度20kN/m3;深度9m以下为卵石,实测7m深度处砂层的标贯值为10。场区水平地震系数Kh为0.2,地下水位埋深2m。已知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Cv=0.9,标贯击数修正系数Cn=0.9,砂土黏料含量Pc=3%。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44—1989),7m深度处砂层的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最接近的结果和正确的判别结论应是下列哪个选项?( )
    A. Nc为10,不液化 B. Nc为10,液化
    C. Nc为12,液化 D. Nc为12,不液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1989)第2. 2. 3条,当N1<Nc时为
    液化。
    N1=CnN
    Nc=[11.8×(1+13.06σ0/σeKhCv)1/2-8.09]ξ
    标准贯入点处土的总覆压力:
    σ0=yudw+yd(ds-dw)=18×2 +20×(7-2)=136kPa
    标贯点处土的有效覆盖压力:
    σc=yudw+(yd-10)(ds-dw)=18×2+(20-10)×(7-2)=86
    式中,yu——水位以上土重度;
    yd——水位以下土重度;
    dw——水位埋深;
    ds——标贯点深度。

  • 第5题:

    某公路工程地基为砂土地基,黏粒含量为0,在地表下6.0 m处测得剪应力比为0.16,地下水埋深为2.0 m、8.0 m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8击,该处砂土的地震液化性为( )。

    A液化 B不液化

    答案:A
    解析:
    解法一 根据剪应力比与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关系式可求得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 解得Nc=16.1 σ0=18×2+20×(8-2)=156 Cn=0.842 N1=Cn·N63.5=0.842×18=15.2 N1<Nc,砂土液化。 解法二 N1<Nc,砂土液化。

  • 第6题:

    某水利工程位于8度地震区,抗震设计按近震考虑,勘察时地下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2.0 m,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6 m,实测砂土 (黏粒含量Po(A)场地普遍填方3. 0 m (B)场地普遍挖方3. 0 m
    (C)地下水位普遍上升3. 0 m (D)地下水位普遍下降3. 0 m


    答案:B
    解析:
    据:①《面授班辅导讲义》第六十七讲。
    ②《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P。
    (1)判断选项(A)。
    ①工程正常运行时的修正标贯击数队N63.5为:
    ②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r为:
    N63.5>Ncr
    选项(A)不液化。
    (2)判断选项(B)。
    ①工程正常运行时的修正标贯击数队N63.5为:
    ②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r
    (3)用同样的办法可判断选项(C)、(D)均不液化。
    答案为(B)。

  • 第7题:

    在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进一步判别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液化时,下列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 A、地震烈度越高,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也就越大
    • B、设计近震场地的标贯锤击数临界值总是比设计远震的临界值更大
    • C、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总是随地下水位深度的增大而减少
    • D、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总随标贯深度增大而增大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液化复判时,下述()正确。()

    • A、液化判别的深度不超过20m
    • B、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判别液化性时,如测试点深度大于15m时,计算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只按15m考虑
    • C、对于粉土,计算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黏粒百分含量应取实测值
    • D、对于砂土,计算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黏粒百分含量应取3

    正确答案:A,D

  • 第9题:

    单选题
    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地震液化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应进行钻杆长度修正

    B

    临界标准贯入击数受深度影响,土层埋深越大时,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越小

    C

    黏粒含量越大时,临界标准贯入击数相对越小

    D

    地下水位埋深越大时,土层越不易液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采用标准贯入锤击数法对水工建筑物场地土的液化性进行复判时,应采用()。
    A

    实测锤击数

    B

    工程正常运行时,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和水位下的锤击数

    C

    经深度修正后的锤击数

    D

    按上覆土层总压力修正后的锤击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在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进一步判别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液化时,下列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A

    地震烈度越高,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也就越大

    B

    设计近震场地的标贯锤击数临界值总是比设计远震的临界值更大

    C

    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总是随地下水位深度的增大而减少

    D

    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总随标贯深度增大而增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公路桥梁场地地面以下2m深度内为亚黏土,重度18kN/m3;深度2~9m为粉砂、细砂,重度20kN/m3;深度9m以下为卵石,实测7m深度处砂层的标贯值为10。设计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下水位埋深2m。已知特征周期为0.35s,砂土黏料含量ρc=3%。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 02—2013),7m深度处砂层的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r最接近的结果和正确的判别结论应是下列哪个选项?(  )[2008年真题]
    A

    Ncr为8.4,不液化

    B

    Ncr为8.4,液化

    C

    Ncr为11.2,液化

    D

    Ncr为11.2,不液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第4.3.3条第1款规定,当不能判别为不液化或不需考虑液化影响,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进行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土的液化判别。在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
    Ncr=N0[0.9+0.1(ds-dw)](3/ρc1/2=8×[0.9+0.1×(7-2)]×1=11.2N0为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应按表4.3.3采用。
    N=10<Ncr ,故液化。

  • 第13题:

    对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进行液化判别时,在同一标准贯入试验深度和地下水位的条件下,如果砂土和粉土的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相同,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 粉细砂比粉土更容易液化
    B. 黏粒含量较多的砂土较容易液化
    C. 平均粒径d50为0.10~0.20mm的砂土不易液化
    D. 粉土中黏粒含量越多越不容易液化

    答案:A,D
    解析:
    A项正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4条规定,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粉细砂的黏粒含量百分率小于粉土,由式(4.3.4)可知,可知粉细砂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大于粉土,故粉细砂比粉土更容易液化;BC两项错误,砂土的抗液化性能与平均粒径d50的关系密切,容易液化的砂土平均粒径d50在0.02~1.00mm之间,d50在0.07mm附近时最容易液化,砂土中黏粒含量超过16%时就很难液化;D项正确,粉土中的黏粒含量是影响粉土液化的重要因素,当粉土中黏粒含量增加时,土体中的黏粒逐渐从润滑作用变为密实、镶嵌作用,粉土的黏粒含量越高越不容易液化。

  • 第14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在深厚第四系覆盖层地区,对于可液化土的液化判别,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正确?(  )

    A、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饱和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3%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B、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拟建8层民用住宅采用桩基础,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地基土的液化情况时,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
    C、当饱和砂土未经杆长修正的标准贯人锤击数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D、勘察未见地下水时,应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进行液化判别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4条,当饱和砂土、粉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20m范围内土的液化;但对本规范第4.2.1条规定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各类建筑,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A项,根据第4.3.3条,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C项,根据4.3.4条,当饱和土标准贯人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D项,勘察未见地下水时,应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进行液化判别。

  • 第15题:

    某公路桥梁场地地面以下2m深度内为亚粘土,重度18kN/m3;深度2m~9m为粉砂、细砂,重度20kN/m3;深度9m以下为卵石,实测7m深度处砂层的标贯值为10。场区水平地震系数kh为0.2,地下水位埋深2m。已知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Cv=0.9,标贯击数修正系数Cn=0.9,砂土粘料含量Pc=3%。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4-89),7m深度处砂层的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0最接近的结果和正确的判别结论应是下列哪个选项?
    A. N0为10,不液化 B. N0为10,液化
    C.N0为12,液化 D.N0为12,不液化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对于8度地区受远震影响的土石坝,黏粒含量16%,标贯试验贯入点深度和地下水位在测试地面以下的深度与工程正常应用时的深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试验时标贯点在地面下6m,地下水位2m,实测标贯击数为10击;工程正常应用时标贯点在地面下 8m,地下水位1m。则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对该点土层是否液化判别正确的是( )。

    A.液化
    B.不液化
    C.可能液化
    D.无法判别

    答案:B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附录N,地震设防烈度8度,黏粒含量16%<18%,初判该土层可能液化,需进一步复判土层是否液化。
    根据土的地震液化复判方法,实测标贯击数与修正后的作为复判依据的标贯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第17题:

    某水利工程场地勘察,在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5m,地下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2m。工程正常运用时,场地已在原地面上覆盖了3m厚的填土,地下水位较原水位上升了4m,已知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比相应的震中烈度小2度。现需对该场地粉砂(黏粒含=6%)进行地震液化复判。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 -2008,当时实测的标准贯入锤击数至少要不小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时,才可将该粉砂复判为不液化土?
    (A) 14 (B) 13
    (C) 13 (D)11


    答案:D
    解析:
    【解答】

  • 第18题: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1989),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地震液化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 A、黏粒含量越大时,临界标准贯入击数相对越小
    • B、地下水位埋深越大时,土层越不易液化,临界标准贯入击数越小
    • C、临界标准贯入击数受深度影响,土层埋深越大时,临界标准贯入击数相对越小
    • D、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应进行钻杆长度修正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地震液化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 A、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应进行钻杆长度修正
    • B、临界标准贯入击数受深度影响,土层埋深越大时,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越小
    • C、黏粒含量越大时,临界标准贯入击数相对越小
    • D、地下水位埋深越大时,土层越不易液化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采用标准贯入锤击数法对水工建筑物场地土的液化性进行复判时,应采用()。

    • A、实测锤击数
    • B、工程正常运行时,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和水位下的锤击数
    • C、经深度修正后的锤击数
    • D、按上覆土层总压力修正后的锤击数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多选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于可液化土的液化判别,下列选项中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5%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B

    抗震设防裂度为8度的地区,拟建8层民用住宅采用桩基础,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地基土的液化情况时,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

    C

    当饱和土经杆长修正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D

    勘察未见地下水时,不需要进行液化判别


    正确答案: A,B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3条第2款规定,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B项,根据第4.3.4条规定,当饱和砂土、粉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20m范围内土的液化;但根据第4.2.1条规定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各类建筑,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根据第4.2.1条第2款规定,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C项,根据第4.3.4条规定,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D项,根据第4.3.3条第3款规定中对地下水位深度的定义,为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或近期内年最高水位。勘察未见地下水,可能是勘察时间为枯水期,不代表土体无液化可能。故勘察未见地下水时,也需要进行液化判别。

  • 第22题:

    多选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液化复判时,下述()正确。()
    A

    液化判别的深度不超过20m

    B

    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判别液化性时,如测试点深度大于15m时,计算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只按15m考虑

    C

    对于粉土,计算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黏粒百分含量应取实测值

    D

    对于砂土,计算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黏粒百分含量应取3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在深厚第四系覆盖层地区,对于可液化土的液化判别,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正确?(  )[2014年真题]
    A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饱和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5%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B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拟建8层民用住宅采用桩基础,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地基土的液化情况时,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

    C

    当饱和砂土未经杆长修正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D

    勘察未见地下水时,应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进行液化判别


    正确答案: C
    解析:
    B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4条规定,当饱和砂土、粉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20m范围内土的液化;但对本规范第4.2.1条规定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各类建筑,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A项,根据第4.3.3条规定,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C项,根据4.3.4条规定,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D项,根据第4.4.4条第3款规定,地下水位深度,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年内最高水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