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 ① 0~7 m,黏土,I1=0.30,fak=200 kPa; ② 7~10 m,砂土,中密,fak=220 kPa,在8.0 m处测得vs=230 m/s; ③ 10 m以下基岩。 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地下水位为3.0 m,该场地中砂土的液化性判定结果应为( )。A 液化 B 不液化 C 不能判定

题目
某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
① 0~7 m,黏土,I1=0.30,fak=200 kPa;
② 7~10 m,砂土,中密,fak=220 kPa,在8.0 m处测得vs=230 m/s;
③ 10 m以下基岩。 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地下水位为3.0 m,该场地中砂土的液化性判定结果应为( )。

A 液化
B 不液化
C 不能判定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vs>vscr,砂土层不液化。
更多“某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 ”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的划分除考虑对建筑抗震的影响、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及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A.场地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B.场地岩土层的厚度
    C.水文地质条件
    D.岩土层中地应力的分布及应力场特征

    答案:C
    解析:
    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的划分应考虑对建筑抗震的影响、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及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

  • 第2题:

    某丁类建筑场地勘察资料如下:
    ① 0~3 m淤泥质土,fak=130 kPa;
    ② 3~15 m黏土,fak=200 kPa;
    ③ 15~18 m密实粗砂,fak=300 kPa;
    ④ 18 m以下,岩石。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该场地类别为( )。

    A.Ⅰ类 (B) Ⅱ类 (C) Ⅲ类 (D) Ⅳ类

    答案:B
    解析:
    ① 各岩土层剪切波速按经验及表4.1.3取值如下: vs1=150 m/s,vs2=250 m/s,vs3=280 m/s,vs4=500 m/s。 ② 取覆盖层厚度d0v=18 m。 ③ 取计算深度d0=18 m。 ④ 等效剪切波速值vse
    ⑤场地类别: d0v=18 m,vse=228.7 m/s 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

  • 第3题:

    某建筑场地土层分布如下表示,所拟建8层建筑,高25m,根据《建筑抗震规范》 (GB50011- 2001),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现无实测剪切波速,该建筑诙建场地的类别划分可根据经验按下列哪一选项考虑?


    答案:B
    解析:
    ①根据岩土名称及性状,深度60m以内不可能有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故覆盖层厚度应取60m
    ②在计算深度20m范围内的土层应属于中软土,等效剪切波速介于140-250m/s之间
    ③场地类別可划分为Ⅲ类。

  • 第4题:

    某工程场地钻孔地质资料如表7,该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为(  )。
    表7 某工程场地钻孔地质资料

    A.I
    B.Ⅱ
    C.Ⅲ
    D.Ⅳ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5条规定,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为:

  • 第5题:

    某公路工程位于河流高漫滩上,地质年代为第四系全新统,地质资料如下:0~8.0 m,亚黏土,8.0~16.0 m砂土,黏粒含量为14%,稍密,16 m以下为基岩。地下水埋深为2.0 m,地震烈度为8度,该场地液化初步判别结果为( )。

    A 液化
    B 需考虑液化影响
    C 不液化
    D 不考虑液化影响

    答案:D
    解析:
    ① 地质年代晚于Q3,需考虑液化影响。
    ② 砂土,不可用黏粒含量进行初判。
    ③ du=8.0 m,dw=2.0 m,查图[2.2.2.(b)]知,该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 第6题:

    陕北地区某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中某探井每隔1m取土样,测得各土样的δzsi和δ如下表所示,该场地的湿陷类型为(),地基的湿陷等级为()。

    • A、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 B、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 C、黄土地基湿陷等级Ⅱ级
    • D、黄土地基湿陷等级Ⅲ级

    正确答案:A,D

  • 第7题:

    对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的划分除考虑对建筑抗震的影响、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及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A、场地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 B、场地岩土层的厚度
    • C、水文地质条件
    • D、岩土层中地应力的分布及应力场特征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我国大型建设项目工程地质测绘研究的内容包括()。

    • A、地层岩性
    • B、地质结构
    • C、地形地貌
    • D、水文地质
    • E、动力地质作用与现象
    • F、已有建筑物
    • G、天然建筑材料
    • H、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D,E,F,G,H

  • 第9题:

    多选题
    陕北地区某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中某探井每隔1m取土样,测得各土样的δzsi和δ如下表所示,该场地的湿陷类型为(),地基的湿陷等级为()。
    A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B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C

    黄土地基湿陷等级Ⅱ级

    D

    黄土地基湿陷等级Ⅲ级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某民用建筑场地勘察资料如下。0~0.5m:黏性土,q=4500kPa,fs=1000kPa。5~8.0m:砂土,q=5200kPa,fs=1600kPa。8.0m以下,强风化泥岩。地下水位埋深为2.0m,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锥尖阻力基准值可取11kPa,该场地砂土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可判定为()。
    A

    液化

    B

    不液化

    C

    不确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农村民居建设选址应当调查了解场地的()等有关资料。
    A

    地震基本烈度

    B

    历史

    C

    工程地质

    D

    水文地质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地震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地震区地质调绘前应搜集活动断裂、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地震破坏变形的历史资料

    B

    地震区进行可液化土勘察时,测试孔间距不宜大于100m

    C

    地震区场地评价时,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g的地区,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型

    D

    踏勘阶段地震区资料编制时,应在工程地质说明中阐述沿线地震动参数的划分情况及划分依据、方案比选意见及对下阶段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议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拟建电力工程场地,属于较重要建筑项目,地质灾害发育中等,地形地貌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较强烈,问:本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 应为哪一类()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或三级


    答案:A
    解析:
    .《地质灾害评估条例》5.8规定,地质条件复杂的较重要建筑项目,等级应为一级。

  • 第14题:

    某水工建筑物基础埋深为5 m,场地地层资料如下:
    ① 0~3 m黏土,I1=0.5,vs1=50 m/s
    ② 3~12 m密实中砂,vs2=340 m/s;
    ③ 12 m以下基岩,vs3=800 m/s。
    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② 场地类别为( )。

    A Ⅰ类
    B Ⅱ类
    C Ⅲ类
    D Ⅳ类

    答案:B
    解析:
    ① 覆盖层厚度为12 m。
    ② 平均剪切波速vsm(自建基面至12 m)。
    ③ 场地土类型。
    vsm=340 m/s,场地土为中硬场地土。
    ④ 场地类型。
    中硬场地土,d0v=12 m,场地类别为Ⅱ类。

  • 第15题:

    某场地地质勘探资料如下:
    ① 黏土0~6 m,可塑,vs=160 m/s;
    ② 砂土6~8 m,中密,vs=270 m/s;
    ③ 砾砂8~11 m,中密,vs=380 m/s;
    ④ 花岗岩,11 m以下,中风化,vs=800 m/s。
    该场地的卓越周期为( )。

    A 0.1 S
    B 0.2 S
    C 0.4 s
    D 0.8 S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某民用建筑场地地层资料如下:
    ① 0~3 m黏土,I1=0.4,fak=180 kPa;
    ② 3~5 m粉土,黏粒含量为18%,fak=160 kPa;
    ③ 5~7 m细砂,黏粒含量15%,中密,fak=200 kPa;地质年代为Q4;
    ④ 7~9 m密实砂土,fak=380 kPa,地质年代为Q3;
    ⑤9 m以下为基岩。
    场地地下水位为2.0 m,基础埋深为2.0 m,位于8度烈度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初步判定,不能排除液化的土层有( )。

    A 一层
    B 二层
    C 三层
    D 四层

    答案:A
    解析:
    ① Q3及其以前的土层7度、8度不液化,因此可排除第④层。
    ② 第①层为普通黏土层,不液化。
    ③ 第②层为粉土层,8度烈度,黏粒含量大于13%,不液化。
    ④ 第③层为砂土,不考虑黏粒含量,且地质年代为Q4,晚于Q3,应按地下水位及非液化土层厚度进行初步判定。
    a.非液化土层厚度du=3+2=5(m)
    b.d0+db-2=8+2-2=8>du
    c.d0+db-3=8+2-3=7>dw
    d.1.5d0+2db-4.5=1.5×8+2×2-4.5=11.5
    du+dw=5+2=7.0(m)
    du+dw<1.5d0+2db-4.5
    不能排除该土层液化,需进一步判别。

  • 第17题:

    对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划分除考虑对建筑抗震的影响、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及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外,还应考虑( )因素。

    • A、场地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 B、场地岩土层的厚度
    • C、水文地质条件
    • D、岩土层中地应力的分布及应力场特征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农村民居建设选址应当调查了解场地的()等有关资料。

    • A、地震基本烈度
    • B、历史
    • C、工程地质
    • D、水文地质

    正确答案:A,C,D

  • 第19题:

    工程地质初步勘察的应进行的基本工作有()。

    • A、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岩石和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
    • B、提供不良地质问题防治工程所需的计算参数及资料
    • C、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侵蚀、渗透性、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
    • D、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范围、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 E、对设计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的建筑物,应制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正确答案:A,D,E

  • 第20题:

    单选题
    某场地地质勘探资料如下:①黏土,0~6m,可塑,υs=160m/s;②砂土,6~8m,中密,υs=270m/s;③砾砂,8~11m,中密,υs=380m/s;④花岗岩,11m以下,中风化,υs=800m/s。该场地的卓越周期为()。
    A

    0.1s

    B

    0.2s

    C

    0.4s

    D

    0.8s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①0~7m,黏土,IL=0.30,fak=200kPa;②7~10m,砂土,中密,fak=220kPa,在8.0m处测得υs=230m/s;③10m以下基岩。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地下水位为3.0m,该场地中砂土的液化性判定结果应为()。
    A

    液化

    B

    不液化

    C

    不能判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主要工作有(  )。
    A

    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

    B

    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C

    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D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4条规定,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进行下列主要工作:①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②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③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④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⑤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⑥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⑦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 第23题:

    单选题
    如果建筑场地是:①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②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③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④地形地貌复杂;⑤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则该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是()。
    A

    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B

    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C

    三级场地(简单场地)

    D

    四级场地(极简单场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