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拟建公路隧道工程穿越碎屑岩地层,平面上位于地表及地下分水岭以南1.6km、长约4.3km、埋深约240m、年平均降水量1245mm,试按大气降水入渗法估算大气降水引起的拟建隧道日平均涌水量接近下列哪个值(该地层降水影响半径按R=1780m,大气降水入渗系数λ=0.10计算,汇水面积近似取水平投影面积且不计隧道两端入渗范围)(  )。A. 4600m3/d B. 4960m3/d C. 5220m3/d D. 5450m3/d

题目
某拟建公路隧道工程穿越碎屑岩地层,平面上位于地表及地下分水岭以南1.6km、长约4.3km、埋深约240m、年平均降水量1245mm,试按大气降水入渗法估算大气降水引起的拟建隧道日平均涌水量接近下列哪个值(该地层降水影响半径按R=1780m,大气降水入渗系数λ=0.10计算,汇水面积近似取水平投影面积且不计隧道两端入渗范围)(  )。


A. 4600m3/d
B. 4960m3/d
C. 5220m3/d
D. 5450m3/d

相似考题
更多“某拟建公路隧道工程穿越碎屑岩地层,平面上位于地表及地下分水岭以南1.6km、长约4.3km、埋深约240m、年平均降水量1245mm,试按大气降水入渗法估算大气降水引起的拟建隧道日平均涌水量接近下列哪个值(该地层降水影响半径按R=1780m,大气降水入渗系数λ=0.10计算,汇水面积近似取水平投影面积且不计隧道两端入渗范围)(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铁路隧道通过岩溶化极强的灰岩,由地下水补给的河泉流量Q′为50×104m3/ d,相应于Q′的地表流域面积F为100km2,隧道通过含水体的地下集水面积A为 10km2,年降水量W为1800mm,降水入渗系数a为0.4。按《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年版),用降水入渗法估算,并用地下径流模数(M)法核对,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经常涌水量Q最接近( )。

    A. 2.0×10·4m3/D.
    B. 5.4×10·4m3/D.
    C. 13.5×10·4m3/D.
    D. 54.0×10·4m3/D.

    答案:B
    解析:
    据《铁路工程地质手册》相关内容计算
    用降水入渗透法计算



    用地下径流模数法计算

  • 第2题: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以( )估算。

    A.总补给量
    B.总排泄量
    C.降水入渗补给量
    D.地表水入渗量

    答案:A
    解析: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时,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只计算排泄量。平原、盆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应以计算补给量为主。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地区,应利用排泄量法结合地下水动态资料,进行补给量与排泄量的平衡分析。

  • 第3题:

    在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差,以垂直补给为主的潜水分布区,可利用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资料,分析由于降水入渗补给引起的地下水水位上升幅度,以推求降水入渗补给量。已知水位变化带岩层的给水度μ=0.02,计算面积F=10000㎡,年内降水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累积上升幅度∑ΔH=1m,则日均降雨入渗补给量Q为( )m3

    A.0.548
    B.0.555
    C.0.648
    D.0.758

    答案:A
    解析:
    日均降雨入渗补给量Q=μ·F·∑ΔH/365=0.02×10000×1/365=0.548m3。式中,μ表示水位变化带岩层的给水度;F表示计算面积;∑ΔH表示年内降水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累积上升幅度。

  • 第4题:

    自然界中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A、截留、填洼、入渗、蒸发
    • B、蒸发、降水、入渗、径流
    • C、截留、入渗、径流、蒸发
    • D、蒸发、散发、降水、入渗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以()估算。

    • A、总补给量
    • B、总排泄量
    • C、降水入渗补给量
    • D、地表水入渗量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包括()

    • A、降水入渗补给
    • B、地表水体入渗补给
    • C、地下径流侧渗补给
    • D、人工回灌补给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为了说明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情况,通常用()来度量。

    • A、地下水均衡值
    • B、径流模数
    • C、入渗系数
    • D、下渗系数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正确答案: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自然界中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A

    截留、填洼、入渗、蒸发

    B

    蒸发、降水、入渗、径流

    C

    截留、入渗、径流、蒸发

    D

    蒸发、散发、降水、入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差,以垂直补给为主的潜水分布区,可利用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资料,分析由于降水入渗补给引起的地下水水位上升幅度,以推求降水入渗补给量。已知水位变化带岩层的给水度μ=0.02,计算面积F=10000m2,年内降水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累积上升幅度∑ΔH=1m,则日均降雨入渗补给量Q为()m3。
    A

    0.548

    B

    0.555

    C

    0.648

    D

    0.758


    正确答案: A
    解析: 日均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公式为:Q=μ·F·∑ΔH/365式中:μ——水位变化带岩层的给水度;F——计算面积;∑ΔH——年内降水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累积上升幅度。所以,Q=0.02×10000×1/365=0.548msup>3。

  • 第11题:

    单选题
    某市水资源计算成果为,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Up=10.95亿m3,平原区地表水体对地下水的多年平均入渗补给量Us=7.58亿m3,山丘区降水补给的、侧渗入平原区的多年平均水量Usm=3.29亿m3,多年平均越层补给量Ue1=0,多年平均河道入渗补给量Ur=2.63亿m3,该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亿m3。
    A

    14.24

    B

    18.53

    C

    21.82

    D

    24.49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计算地下水资源量时,先按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分别计算各区的地下水资源量,然后将其进行汇总,求得总的地下水资源量。所以,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Up+Us+Usm=10.95+7.58+3.29=21.82(亿m3)。

  • 第12题:

    单选题
    大气降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时,其间土壤含水率有明显降低的是()
    A

    饱和区

    B

    过渡区

    C

    传导区

    D

    湿润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一铁路隧道通过岩溶化极强的灰岩,由地下水补给的河泉流量Q′为50×104m3/ d,相应于Q′的地表流域面积F为100km2,隧道通过含水体的地下集水面积A为 10km2,年降水量W为1800mm,降水入渗系数a为0.4。按《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年版),用降水入渗法估算,并用地下径流模数(M)法核对,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经常涌水量Q最接近( )。

    A 2.0×104m3/d
    B 5.4×104m3/d
    C 13.5×104m3/d
    D 54.0×104m3/d

    答案:B
    解析:
    据《铁路工程地质手册》相关内容计算
    用降水入渗透法计算

    用地下径流模数法计算

  • 第14题: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时,很重要的一项是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在某地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试验中,采用人工调控式简易地中渗透蒸发模仪,通过对一年中的观测,得出如下数据:降水量700mm,降水入渗补给量为20mm,则该地区的降水入渗补给率为( )。

    A.2.5%
    B.2.9%
    C.3.0%
    D.3.1%

    答案:B
    解析:
    降水人渗补给率是降水入渗补给的地下水量与其相应降水值的比值。即,入渗补给率=20/700×100%=2.9%。

  • 第15题:

    降水多发生在大的面积上,但仪器观测的点位相对面积很微小,因此一般的降水观测仪器所观测的降水量为()。

    • A、面降水量
    • B、点降水量
    • C、平均降水量
    • D、时段降水量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根据多年水量平衡方程,地下水资源量等于总排泄量或总补给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以()估算。

    • A、总补给量
    • B、总排泄量
    • C、降水入渗补给量
    • D、地表水入渗量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包括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地下水径流的侧向流入、含水层的越流补给以及各种人工补给等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大气可降水量


    正确答案: 单位面积空气柱中所有水汽都凝结成液态水时所具有的厚度

  • 第19题:

    用水均衡法计算隧道涌水量,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A、大气降水量
    • B、隧道吸引范围的集水面积
    • C、大气降雨渗入系数
    • D、大气降雨渗入地下后到达隧道涌水处所需的渗流时间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多选题
    用水均衡法计算隧道涌水量,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A

    大气降水量

    B

    隧道吸引范围的集水面积

    C

    大气降雨渗入系数

    D

    大气降雨渗入地下后到达隧道涌水处所需的渗流时间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以()估算。
    A

    总补给量

    B

    总排泄量

    C

    降水入渗补给量

    D

    地表水入渗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时,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只计算排泄量。平原、盆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应以计算补给量为主。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地区,应利用排泄量法结合地下水动态资料,进行补给量与排泄量的平衡分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时,很重要的一项是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在某地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试验中,采用人工调控式简易地中渗透蒸发模仪,通过对一年中的观测,得出如下数据:降水量700mm,降水入渗补给量为20mm,则该地区的降水入渗补给率为()。
    A

    2.5%

    B

    2.9%

    C

    3.0%

    D

    3.1%


    正确答案: B
    解析: 降水人渗补给率是降水入渗补给的地下水量与其相应降水值的比值。即,入渗补给率=20/700×100%=2.9%。

  • 第23题:

    单选题
    为了说明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情况,通常用()来度量。
    A

    地下水均衡值

    B

    径流模数

    C

    入渗系数

    D

    下渗系数


    正确答案: D
    解析: 入渗系数是指一年内降水入渗值与年降水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