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拟静力法进行坝高38m土石坝的抗震稳定性验算。在滑动条分法的计算过程中,某滑动体条块的重力标准值为4000kN/m。场区为地震烈度8度区。作用在该土条重心处的水平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Fh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A) 300kN/m (B) 350kN/m (C) 400kN/m (D) 450kN/m

题目
采用拟静力法进行坝高38m土石坝的抗震稳定性验算。在滑动条分法的计算过程中,某滑动体条块的重力标准值为4000kN/m。场区为地震烈度8度区。作用在该土条重心处的水平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Fh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A) 300kN/m (B) 350kN/m
(C) 400kN/m (D) 450kN/m


相似考题
更多“采用拟静力法进行坝高38m土石坝的抗震稳定性验算。在滑动条分法的计算过程中,某滑动体条块的重力标准值为4000kN/m。场区为地震烈度8度区。作用在该土条重心处的水平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Fh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相关问题
  • 第1题:

    采用瑞典圆弧法及简化毕肖普法确定土石坝坝坡稳定计算中,考虑作用在条块重心处的竖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Fv时,计算公式中Fv前边有“ + ”“-”号,( )情况采用“-”号。

    A.竖向地震惯性力向下作用时 B.竖向地震惯性力向上作用时
    C.坝体材料含水量超过液限时 D.坝体材料含水量小于液限时


    答案:B
    解析: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附录A可知,Fv为作用在条块重心处的竖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其作用方向可向上(-)或向下(+),以不利于稳定的方向为准。

  • 第2题:

    某混凝土水工重力坝场地的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在初步设计的建基面标高以下深度15 m范围内地层和剪切波速如表:已知该重力坝的基本自震周期为0.9 s,在考虑设计反映谱时,下列特征周期Tg和设计反映谱最大值的代表值βmax的不同组合中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据:①《面授班辅导讲义》第六十五讲。
    ②《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287-1999)第3. 1. 2条、第3. 1. 3条、 第4. 3. 4条、第4. 3. 6条。
    (1)场地土类型的划分
    250sm(2)场地类别的划分
    dov=12 m,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类。
    (3)场地特征周期Tg
    Tg=0.3 S。
    (4)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代表值βmax即为:混凝土重力坝βmax=2. 0。
    答案为(D)。

  • 第3题:

    某土石坝坝址区设计烈度为8度,土石坝设计高度30m,根据下面的计算简图,采用瑞典圆弧法计算上游坝坡的抗震稳定性,其中第i个滑动条块的宽度b=3.2m,该条块底面中点的切线与水平线夹角θi= 19.3°,该条块内水位高出底面中点的距离Z=6m,条块底面中点孔隙水压力值u = 100kPa,考虑地震作用影响后,第i个滑动条块沿底面的下滑力Si=415kN/m。当不计入孔隙水压力影响时,该土条底面的平均有效法向作用力为583kN/m,根据以上条件按照不考虑和考虑孔隙水压力影响两种工况条件分别计算得出第i个滑动条块的安全系数Ki(=Ri/Si)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某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尺寸9m×9m,各层层高均为4.5m,位于8度(0.3g)抗震设防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已知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8000kN。
    1.假设,用CQC法计算,作用在各楼层的最大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kN)和水平地震作用的各楼层剪力标准值Vi(kN)如下表所示。试问,计算结构扭转位移比对其平面规则性进行判断时,采用的二层顶楼面的“给定水平力F2(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作用在各楼层的最大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和水平地震作用的各楼层剪力标准值Vi

    A.300
    B.780
    C.1140
    D.122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条文说明第3.4.3条规定,在进行结构规则性判断时,计算扭转位移比所用的“给定水平力”采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作用力,因此,作用在二层顶的“给定水平力F2”为:F2=6150-5370=780kN。

  • 第5题:

    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立面简图见下图。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 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层高及计算高度均为3. 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假设重力荷载代表值=5000KN、若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截面抗震验算仅计算水平地 震作用。试问,第二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V2(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答案:D
    解析:
    (D)解答:根据《抗规》第5.2:1条:

  • 第6题:

    在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区,设计高度40m的2级面板堆石坝。()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可以不计。

    • A、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动土压力
    • B、上游坝坡遭遇的地震浪压力
    • C、顺河流方向的水平向地震作用
    • D、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动水压力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在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区,设计高度40m的2级面板堆石坝。下列哪个选项的地震作用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可以不计?()

    • A、水平向地地震作用的动土压力
    • B、上游坝坡遭遇的地震浪压力
    • C、顺河流方向的水平向地震作用
    • D、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动水压力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某土石坝坝高为75m,该地设计地震烈度为9度,其压实度宜采用(  )。
    A

    96%

    B

    97%

    C

    98%

    D

    1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进行土钉墙整体稳定性验算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A

    毕肖普法

    B

    简化毕肖普法

    C

    圆弧滑动条分法

    D

    数值计算法或萨尔玛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区,设计高度40m的2级面板堆石坝。下列哪个选项的地震作用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可以不计?()
    A

    水平向地地震作用的动土压力

    B

    上游坝坡遭遇的地震浪压力

    C

    顺河流方向的水平向地震作用

    D

    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动水压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当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B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可靠度容许有一定程度降低

    C

    基础底面压力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并采用拟静力法计算

    D

    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特征值较静力荷载下承载力特征值有所提高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修建一座高60m的土石坝,若坝底的地震作用系数值为1.0,则距坝底36m高度处坝体的地震作用系数为()。
    A

    1.5

    B

    1.67

    C

    2.5

    D

    2.67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河流下游区拟修建土石坝,场区设计烈度为7度,建基面以下的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为 30m,地层岩性为粘性土和砂土的交互沉积层,vsm=230m/s,该土石坝的附属水工结构物 基本自振周期为1.1s,该水工结构物抗震设计时的场地特征周期宜取下列何值()
    A. 0.20 B. 0.25 C. 0.30 D. 0.35


    答案:C
    解析:
    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第3.1.2条,第3.1.3条,第4.3.6条,Vsm =230m/s
    土为中软场地土,覆盖层厚度为30m,场地类别为Ⅱ类,Tg=0.30s

  • 第14题:

    根据勘察资料和变形监测结果,某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且可分为2个条块(如下图所示),每个滑块的重力、滑动面长度和倾角分别为:G1=500kN/m,L1=12m,β1=30° ; G2=800kN/m,L2=10m,β2=10°。现假设各滑动面的内摩擦角标准值φ均为10°,滑体稳定系数K=1.0,如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反分析求滑动面的黏聚力标准值c,其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数值?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某土石坝坝址区设计烈度为8度,土石坝设计高度30m。计算简图如图6-18所示,采用瑞典圆弧法计算上游坝坡的抗震稳定性,其中第i个滑动条块的宽度b=3.2m,该条块底面中点的切线与水平线夹角θi= 19. 3°,该条块内水位高出底面中点的距离Z=6m,条块底面中点孔隙水压力值u=100KPa,考虑地震作用影响后,第i个滑动条块沿底面的下滑力Si=415kN/m,当不计入孔隙水压力影响时。该土条底面的平均有效法向作用力为583kN/m,根据以上条件按照不考虑和考虑孔隙水压力影响两种工况条件分别计算得出第i个滑动条块的安全系数Ki( = Ri/Si)最接近( )。(土石坝填料凝聚力c=0,内摩擦角φ=42°)

    A. 1.27; 1.14 B. 1.27; 0.97 C. 1.22; 1.02 D. 1.22; 0.92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某五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立面简图见图。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各层层高及计算高度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假设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G3=G4=5000kN、G5=4000kN。若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截面抗震验算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试问,第二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V2(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8Fek
    B.0.9Fek
    C.1.1Fek
    D.1.2Fek

    答案:D
    解析:

  • 第17题:

    某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修建一座高60m的土石坝,若坝底的地震作用系数值为1.0,则距坝底36m高度处坝体的地震作用系数为()。

    • A、1.5
    • B、1.67
    • C、2.5
    • D、2.67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当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 B、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可靠度容许有一定程度降低
    • C、基础底面压力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并采用拟静力法计算
    • D、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特征值较静力荷载下承载力特征值有所提高

    正确答案:C,D

  • 第19题:

    单选题
    土石坝抗震计算中,(  )情况除采用拟静力法计算外,还应同时用有限元法对坝基和坝体进行动力分析。
    A

    设计烈度为8度,70m以下的土石坝,或地基中无可液化土时

    B

    设计烈度为7度,70m以上的土石坝,或地基中存在可液化土时

    C

    设计烈度为8度、9度的70m以上的土石坝,或地基中存在可液化土时

    D

    设计烈度为8度、9度的70m以上的土石坝,或地基中无可液化土时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 35047—2015)第6.1.2条规定,土石坝应采用拟静力法进行抗震稳定计算,设计烈度为8度、9度的70m以上的土石坝,或地基中存在可液化土时,应同时采用有限元法对坝体和坝基进行动力分析,综合判断其抗震安全性。

  • 第20题:

    单选题
    采用瑞典圆弧法及简化毕肖普法确定土石坝坝坡稳定计算中,考虑作用在条块重心处的竖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Fv时,计算公式中Fv前边有“+”“-”号,(  )情况采用“-”号。
    A

    竖向地震惯性力向下作用时

    B

    竖向地震惯性力向上作用时

    C

    坝体材料含水量超过液限时

    D

    坝体材料含水量小于液限时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 35047—2015)附录A第A.2条规定,Fv为作用在条块重心处的竖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其作用方向可向上(-)或向下(+),以不利于稳定的方向为准。

  • 第21题:

    单选题
    采用拟静力法进行坝高38m土石坝的抗震稳定性验算。在滑动条分法的计算过程中,某滑动体条块的重力标准值为4000kN/m。场区为地震烈度8度区。作用在该土条重心处的水平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Fh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2007年真题]
    A

    300kN/m

    B

    350kN/m

    C

    400kN/m

    D

    450kN/m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35047—2015)第5.5.9条规定,当采用拟静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时,沿建筑物高度作用于质点i的水平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应按下式计算:Fi=ahξGEiαi/g。式中,Fi为作用在质点i的水平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ξ为地震作用的效应折减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取0.25;GEi为集中在质点i的重力作用标准值;αi为质点i的动态分布系数,应按本规范各类水工建筑物章节中的有关条文规定采用;g为重力加速度。
    查表4.3.1知,ah=0.2g。
    因此,得Fh=4000×0.2g×0.25×1.75/g=350kN/m。

  • 第22题:

    单选题
    在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区,设计高度40m的2级面板堆石坝。()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可以不计。
    A

    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动土压力

    B

    上游坝坡遭遇的地震浪压力

    C

    顺河流方向的水平向地震作用

    D

    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动水压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建筑基坑采用土钉墙进行支护时,其整体稳定性应采用()验算。()
    A

    圆弧滑动条分法

    B

    毕肖普法

    C

    有限差分法

    D

    有限单元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