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的“两阶段”设计法中,第二阶段设计时应采用( )。 A.多遇地震作用 B.偶遇地震作用 C.罕遇地震作用 D.对应基本烈度的地震作用

题目
抗震设防的“两阶段”设计法中,第二阶段设计时应采用( )。
A.多遇地震作用 B.偶遇地震作用
C.罕遇地震作用 D.对应基本烈度的地震作用


相似考题
更多“抗震设防的“两阶段”设计法中,第二阶段设计时应采用(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抗震规范》将建筑分为4个抗震设防类别
    • B、抗震设计基本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C、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对各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 D、我国《抗震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法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什么是延性系数?进行延性结构设计时应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抗震设防三水准目标?


    正确答案: ①延性是结构屈服后变形能力大小的一种性质,是结构吸收能量能力的一种体现,所谓延性系数是结构最大变形与屈服变形的比值。
    ②应采用:一是强柱弱梁,所谓强柱弱梁是指节点处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MCY和梁端实际受弯承载力Mby之间满足Mcy>Mby。目的是控制塑性铰出现的位置在梁端,尽可能避免塑性铰在柱中出现。
    二是强剪弱弯。所谓强剪弱弯就是防止梁端部,柱和剪力墙底部在弯曲破坏前出现剪切破坏,它意味着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要大于构件弯曲破坏时实际达到的剪力,目的是保证构件发生弯曲延性破坏,不发生剪切脆性破坏。
    三是强节弱杆,所谓强节弱杆就是防止杆件破坏之前发生节点的破坏,节点核心区是保证框架承载力和延性的关键部位,它包括节点核心受剪承载力以及杆件端部钢筋的锚固。
    四是强压若拉,所谓强压若拉指构件破坏特征是受拉区钢筋先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后压坏,构件破坏前,其裂缝和绕度有一明显的发展过程,故而具有良好的延性,属于延性破坏,这个原则就是要求构件发生类似梁的适筋破坏或柱的大偏心受压破坏。

  • 第3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采用两阶级设计实现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下述表述中()是错误的。()

    • A、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
    • B、承载力验算时应取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
    • C、第二阶段设计时目标是满足第二水准目标
    • D、对于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正确答案:B,C

  • 第4题:

    在一般情况下,对大多数的结构而言,抗震设防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是通过( )实现的。

    • A、第一阶段设计
    • B、第二阶段设计
    • C、概念设计
    • D、抗震构造措施

    正确答案:C,D

  • 第5题:

    下列关于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B、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指“小震下结构设计,中震下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
    • C、小震下结构设计为弹塑性设计
    • D、第二阶段抗震设计为大震下的弹性变形验算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  )[2011年真题]
    A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B

    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C

    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D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正确答案: A
    解析:
    ABC三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0.1条条文说明规定,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10规范继续保持89规范提出的并在2001规范延续的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某种具体化。规范继续采用二阶段设计实现上述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取第一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D项,根据第1.0.5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所对应的烈度值)。

  • 第7题:

    单选题
    抗震设防的"两阶段"设计法中,第一阶段设计时应采用()。
    A

    多遇地震作用

    B

    偶遇地震作用

    C

    罕遇地震作用

    D

    对应基本烈度的地震作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延性系数?进行延性结构设计时应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抗震设防三水准目标?

    正确答案: ①延性是结构屈服后变形能力大小的一种性质,是结构吸收能量能力的一种体现,所谓延性系数是结构最大变形与屈服变形的比值。
    ②应采用:一是强柱弱梁,所谓强柱弱梁是指节点处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MCY和梁端实际受弯承载力Mby之间满足Mcy>Mby。目的是控制塑性铰出现的位置在梁端,尽可能避免塑性铰在柱中出现。
    二是强剪弱弯。所谓强剪弱弯就是防止梁端部,柱和剪力墙底部在弯曲破坏前出现剪切破坏,它意味着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要大于构件弯曲破坏时实际达到的剪力,目的是保证构件发生弯曲延性破坏,不发生剪切脆性破坏。
    三是强节弱杆,所谓强节弱杆就是防止杆件破坏之前发生节点的破坏,节点核心区是保证框架承载力和延性的关键部位,它包括节点核心受剪承载力以及杆件端部钢筋的锚固。
    四是强压若拉,所谓强压若拉指构件破坏特征是受拉区钢筋先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后压坏,构件破坏前,其裂缝和绕度有一明显的发展过程,故而具有良好的延性,属于延性破坏,这个原则就是要求构件发生类似梁的适筋破坏或柱的大偏心受压破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是()。
    A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B

    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C

    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D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抗震设防的"两阶段"设计法中,第二阶段设计时应采用()。
    A

    多遇地震作用

    B

    偶遇地震作用

    C

    罕遇地震作用

    D

    对应基本烈度的地震作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要求是什么?为达到这些要求,应采用哪几个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正确答案: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要求使“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高层建筑结构在小震作用下应维持在弹性状态,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为第一水准;在中等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可以局部进入塑性状态,可能有一定的损坏,但结构不允许破坏,震后经一般修复可以继续使用,为第二水准;当遭受强烈地震作用时,建筑物不应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为第三水准。
    为达到这些要求,应采用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是针对所有进行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除了确定结构方案和进行结构布置时考虑抗震要求外,还应按照小震作用进行抗震计算和保证结构延性的抗震构造设计,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第二阶段设计:主要针对甲级建筑和不规则的结构。用大震作用进行结构易损部位(薄弱层)的塑性变形验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建筑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正确答案: 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两阶段:
    一、通过对多遇地震弹性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截面强度验算。
    二、通过对罕遇地震烈度作用下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 A、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 B、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 C、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 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涉及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什么是建筑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正确答案: 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两阶段:
    一、通过对多遇地震弹性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截面强度验算。
    二、通过对罕遇地震烈度作用下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

  • 第15题:

    抗震设防的"两阶段"设计法中,第一阶段设计时应采用()。

    • A、多遇地震作用
    • B、偶遇地震作用
    • C、罕遇地震作用
    • D、对应基本烈度的地震作用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抗震设计的两阶段设计分别为:第一阶段为()阶段,第二阶段为()阶段。


    正确答案:结构设计、验算

  • 第17题:

    抗震设计的两阶段设计分别为:第一阶段为结构设计阶段,第二阶段为验算阶段。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B

    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指“小震下结构设计,中震下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

    C

    小震下结构设计为弹塑性设计

    D

    第二阶段抗震设计为大震下的弹性变形验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采用两阶级设计实现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下述表述中()是错误的。()
    A

    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

    B

    承载力验算时应取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

    C

    第二阶段设计时目标是满足第二水准目标

    D

    对于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抗震设计的两阶段设计分别为:第一阶段为()阶段,第二阶段为()阶段。

    正确答案: 结构设计,验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在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抗震规范》将建筑分为4个抗震设防类别

    B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C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对各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D

    我国《抗震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在一般情况下,对大多数的结构而言,抗震设防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是通过( )实现的。
    A

    第一阶段设计

    B

    第二阶段设计

    C

    概念设计

    D

    抗震构造措施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A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B

    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C

    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D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涉及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抗震设计的两阶段设计分别为:第一阶段为结构设计阶段,第二阶段为验算阶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