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土石坝坝址区地震烈度为8度,在10号孔深度为3m、6m和13m处测得剪切波速值分别为104m/s、217m/s和313m/s,该孔15m深度范围内土层2.0m以内为回填黏性土层,2~15m内为第四系沉积粉砂细砂层,在工程正常运作时,该处地面淹没于水面以下,在进行地震液化初判时,()是正确的。 A. 3m处的砂土层可能液化,6m和13m处的砂土层不液化 B. 3m和6m处的砂土层可能液化,13m处的砂土层不液化 C. 3m、6m、13m处的砂土层都可能液化 D. 3m、6m、13m处的砂土层均不液化

题目
某土石坝坝址区地震烈度为8度,在10号孔深度为3m、6m和13m处测得剪切波速值分别为104m/s、217m/s和313m/s,该孔15m深度范围内土层2.0m以内为回填黏性土层,2~15m内为第四系沉积粉砂细砂层,在工程正常运作时,该处地面淹没于水面以下,在进行地震液化初判时,()是正确的。
A. 3m处的砂土层可能液化,6m和13m处的砂土层不液化
B. 3m和6m处的砂土层可能液化,13m处的砂土层不液化
C. 3m、6m、13m处的砂土层都可能液化
D. 3m、6m、13m处的砂土层均不液化


相似考题
更多“某土石坝坝址区地震烈度为8度,在10号孔深度为3m、6m和13m处测得剪切波速值分别为104m/s、217m/s和313m/s,该孔15m深度范围内土层2.0m以内为回填黏性土层,2~15m内为第四系沉积粉砂细砂层,在工程正常运作时,该处地面淹没于水面以下,在进行地震液化初判时,()是正确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混凝土水工重力坝场地的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在初步设计的建基面标高以下深度15 m范围内地层和剪切波速如表:已知该重力坝的基本自震周期为0.9 s,在考虑设计反映谱时,下列特征周期Tg和设计反映谱最大值的代表值βmax的不同组合中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据:①《面授班辅导讲义》第六十五讲。
    ②《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287-1999)第3. 1. 2条、第3. 1. 3条、 第4. 3. 4条、第4. 3. 6条。
    (1)场地土类型的划分
    250sm(2)场地类别的划分
    dov=12 m,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类。
    (3)场地特征周期Tg
    Tg=0.3 S。
    (4)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代表值βmax即为:混凝土重力坝βmax=2. 0。
    答案为(D)。

  • 第2题:

    某建筑工程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表下14~16m为粉土层,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1m,土层的剪切波速为350m/s,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 2008)可判断土层深度15m处( )。
    A.液化 B.不液化 C.可能液化 D.无法判别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某场地地面下的黏性土层厚5m,其下的粉砂层厚10m。整个粉砂层都可能在地震中发生液化。已知粉砂层的液化抵抗系数Ce=0.7。若果用摩擦桩基础,桩身穿过整个粉砂层范围,深入其下的非液化土层中。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 89),由于液化影响,桩侧摩阻力将予以折减。在通过粉砂层的桩长范围内,桩侧摩阻力总的折减系数约等于( )。

    A 1/6
    B 1/3
    C 1/2
    D 2/3

    答案:C
    解析:
    由《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第2.2.4条可得
    Ce=0.7时
    当ds≤10m时,a=1/3
    当10m<ds≤20m时,a=2/3
    所以对于穿过10m厚的液化粉砂层的桩身来说,上面5m,a=1/3;下面5m,a=2/3。总的摩阻力为原来的1/2。

  • 第4题:

    某土层厚度H=10m,剪切波速为νs=250m/s,则该土层的特征周期Tg为 ( )。

    A.0.15s
    B.0.04s
    C.0.16s
    D.0.20s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某混凝土水工重力坝场地的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在初步设计的建基面标高以下深度15m范围内分布的地层和剪切波速列于表9-3中。已知该重力坝的基本自振周期为0.9s,在考虑设计反应谱时,下列特征周期Tg和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代表值βmax的不同组合中,哪个选项的取值是正确的?( )

    A.Tg=0.20s,βmax=2.50 B. Tg=0.20s,βmax=2.00
    C.Tg=0.30s, βmax=2.50 D. Tg=0.30s,βmax=2.00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4. 1.4条第1款,可知覆盖层厚度为12m。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 vsm为土层平均剪切波速,取建基面以下15m内且不深于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各层剪切波速,按土层厚度加权平均: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表3. 1. 2,属于中硬场地;
    根据表3.1.3,场地类别为II类;根据表4.3.6,结构的特征周期Tg=0.3s;
    根据表4.3.4,设计反应谱最大值代表值βmax,对于重力坝为βmax=2.0。

  • 第6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的液化判别工作可分为初判和复判两个阶段,下述说法中哪个不正确()

    • A、土的颗粒太粗(粒径大于5mm颗粒含量大于某个界限值)或太细(颗粒小于0.005mm颗粒含量大于某个界限值),在初判时都有可能判定为不液化
    • B、覆盖层厚度范围内,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呈线性增加
    • C、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都相同
    • D、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厚度相同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某水工建筑物基础埋深为5m,场地土层波速值为:0~5m,黏土,Vs1=200m/s;5~15m,砂土,Vs2=350m/s;15~25m,砾石土,Vs3450m/s。该场地土的平均剪切波速为()。

    • A、300m/s
    • B、337.5m/s
    • C、350m/s
    • D、378m/s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某水工建筑物基础埋深为5m,场地土层波速值为0~5m:黏土,=200m/s;5~15m:砂土=350m/s;15~25m:砾石土=450m/s;该场地土的平均剪切波速为()。

    • A、300m/s
    • B、337.5m/s
    • C、350m/s
    • D、383m/s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单选题
    某土石坝坝址区地震烈度为8度,在10号孔深度为3米、6米和13米处测得剪切波速值分别为104m/s、217m/s和313m/s,该孔15米深度范围内土层2.0m以内为回填黏性土层,2m至15m内为第四系沉积粉砂细砂层,在工程正常运用时,该处地面淹没于水面以下,在进行地震液化初判时,下列( )选项是正确的。
    A

    3m处的砂土层可能液化,6m和13m处的砂土层不液化

    B

    3m和6m处的砂土层可能液化,13m处的砂土层不液化

    C

    3m、6m、13m处的砂土层都可能液化

    D

    3m、6m、13m处的砂土层均不液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计算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计算深度与剪切波速在地面与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的比值

    B

    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各土层剪切波速的厚度加权平均值

    C

    当覆盖层厚度大于等于20m时,计算深度取20m,当覆盖层厚度小于20m时,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

    D

    剪切波速在地面与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为剪切波速在地面与计算深度之间各土层中传播时间的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跨孔法波速测试的技术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振源孔和测试孔,应布置在两条直线上

    B

    测试孔的孔距在土层中宜取2~5m,在岩层中宜取8~15m,测点垂直间距宜取1~2m

    C

    近地表测点宜布置在0.4倍孔距的深度处,震源和检波器应置于同一地层的相同标高处

    D

    当测试深度大于15m时,应进行激振孔和测试孔倾斜度和倾斜方位的量测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0.10.3条规定,跨孔法波速测试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振源孔和测试孔,应布置在一条直线上。②测试孔的孔距在土层中宜取25m在岩层中宜取815m,测点垂直间距宜取1~2m;近地表测点宜布置0.4倍孔距的深度处震源和检波器应置于同一地层的相同标高处。③当测试深度大于15m,应进行激振孔和测试孔倾斜度和倾斜方位的量测,测点间距宜取1m。

  • 第12题:

    单选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的液化判别工作可分为初判和复判两个阶段,下述说法中哪个不正确()
    A

    土的颗粒太粗(粒径大于5mm颗粒含量大于某个界限值)或太细(颗粒小于0.005mm颗粒含量大于某个界限值),在初判时都有可能判定为不液化

    B

    覆盖层厚度范围内,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呈线性增加

    C

    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都相同

    D

    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厚度相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的场区修建一座桥梁。场区地下水位埋深5m,场地土为:0~ 5m,非液化黏性土;5~15m,松散均匀的粉砂;15m以下为密实中砂。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1989)计算判别深度为5 ~ 15m的粉砂层为液化土层,液化抵抗系数均为0.7。若采用摩擦桩基础,深度5?15m的单桩摩阻力的综合折减系数α应为( )。
    A. 1/6 B. 1/3 C. 1/2 D. 2/3


    答案:C
    解析: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1989)表2. 2. 4,当ds≤10m时,折减系数α=1/3;当10m<ds≤20m时,折减系数α=2/3;若采用摩擦桩基础,则深度5~15m的单桩摩阻力的综合折减系数α为:

  • 第14题:

    在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的场区修建一座桥梁,场区地下水位埋深5m,场地土为:0?5m:非液化黏性土 5?15m:松散均匀的粉砂 15m以下为密实中砂,按《公路和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计算,判别深度为5?15m的粉砂层为液化土层,液化抵抗系数均为0.7。若采用摩擦桩基础,深度5?15m的单桩摩阻力的综合折减系数。应为下列哪一个选项?()
    A. 1/6 B. 1/3 C. 1/2 D. 2/3


    答案:C
    解析:

  • 第15题:

    一承重墙条形基础埋深2m,基底以下为6m厚粉土层,粉土黏粒含量为9%,其下为 12m厚粉砂层,粉砂层下为较厚的粉质黏土层,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5m,该建筑所在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勘察工作中为判断土及粉砂层密实程度,在现场沿不同深度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其实测N63.5值如图所示,根据提供的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中有关数据,请分析该建筑场地地基土层是否液化,若液化,它的液化指数ILE值是多少。下列与分析结果最接近的是( )。

    A不液化
    B ILE=7.5
    C ILE=12.5
    D ILE=16.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一2001)第4.3.4条和第4.3.5条计算

    同理Ncr(7)=6.4
    Ncr(10)=14
    Ncr(13)=17
    各测试点所代表土层的厚度di及中点深度hi权函数值Wi
    5m处:
    d1=(5+7)/2-5=5.5m
    h1=5+d1/2=5.5m
    W1=10-(h1-5)=9.5
    7m处:
    d2=8-(5+7)/2=2m
    h2=8-d2/2=7m
    W2=10-(h2-5)=8
    10m处:
    d3=(10+13)/2-8=3.5m
    W3=8+d3/2=9.75m
    W3=10-(h3-5)=5.25
    13m处;
    (17+13)/2=15m
    d4=15-(13+10)/2=13.5m
    h4=15-d4/2=13.25m
    W4=10-(h4-5)=1.75
    液化指数

  • 第16题:

    某建筑场地土层柱状分布及实测剪切波速如表所示,则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最接近()。


    A. 128m/s B. 158m/s
    C. 179m/s D. 185m/s


    答案:C
    解析:

  • 第17题:

    某水工建筑物场地位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上,该地区地震烈度为9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40g,蓄水后场地位于水面以下,场地中0~5.0 m为黏性土,5.0~9.0 m为砂土,砂土中大于5 mm的粒组质量百分含量为31%,小于0.005 mm的黏粒含量为13%,砂土层波速测试结果为vs=360 m/s;vs=160 m/s;9.0 m以下为岩石。该水工建筑物场地土的液化性可初步判定为( )。

    A 有液化可能性
    B 不液化
    C 不能判定
    D 不能排除液化可能性

    答案:D
    解析:
    地质年代为全新流Q4,晚于Q3;小于5 mm的颗粒含量大于30%,因此按小于5 mm的颗粒含量进行判别。黏粒含量为13%,换算后为9度烈度,黏粒含量小于20%,不能排除液化。蓄水后土层位于水位以下,不能排除液化。 vs<vst初判不能排除液化可能性。

  • 第18题:

    下列()项满足建筑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值与按厚度加权平均值计算的平均剪切波速vsm值相等。()

    • A、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厚度相同
    • B、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相同
    • C、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呈线性递增
    • D、上述A、B、C项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对等效剪切波速,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等效剪切波速为场地中所有土层波速按厚度加权平均值
    • B、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深度为覆盖厚度与20m的较小值
    • C、等效传播时间为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实际传播时间
    • D、等效剪切波速即加权平均剪切波速

    正确答案:B,C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项满足建筑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值与按厚度加权平均值计算的平均剪切波速vsm值相等。()
    A

    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厚度相同

    B

    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相同

    C

    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呈线性递增

    D

    上述A、B、C项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对等效剪切波速,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等效剪切波速为场地中所有土层波速按厚度加权平均值

    B

    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深度为覆盖厚度与20m的较小值

    C

    等效传播时间为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实际传播时间

    D

    等效剪切波速即加权平均剪切波速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判别场地液化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进行场地初步液化判别的深度为自地面以下20m

    B

    进行场地液化判别的对象为饱和砂土及亚砂土层

    C

    应首先根据地层时代,黏粒含量与地震烈度,地下水埋深,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等进行初判,初判有液化可能性时,应进一步判定其液化性

    D

    对初判有可能液化的土层,必须通过标准贯入方法进一步判定液化性,不得采用其他方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公路桥梁场地地面以下2m深度内为亚黏土,重度18kN/m3;深度2~9m为粉砂、细砂,重度20kN/m3;深度9m以下为卵石,实测7m深度处砂层的标贯值为10。设计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下水位埋深2m。已知特征周期为0.35s,砂土黏料含量ρc=3%。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 02—2013),7m深度处砂层的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r最接近的结果和正确的判别结论应是下列哪个选项?(  )[2008年真题]
    A

    Ncr为8.4,不液化

    B

    Ncr为8.4,液化

    C

    Ncr为11.2,液化

    D

    Ncr为11.2,不液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第4.3.3条第1款规定,当不能判别为不液化或不需考虑液化影响,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进行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土的液化判别。在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
    Ncr=N0[0.9+0.1(ds-dw)](3/ρc1/2=8×[0.9+0.1×(7-2)]×1=11.2N0为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应按表4.3.3采用。
    N=10<Ncr ,故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