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建筑物建在饱和软土地基上,拟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为减少挤土对周边已建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宜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小桩间距 B.沉桩方式由打入式改为静力压入 C.合理安排沉桩顺序,并控制沉桩速率 D.设置塑料排水板

题目
某高层建筑物建在饱和软土地基上,拟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为减少挤土对周边已建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宜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小桩间距
B.沉桩方式由打入式改为静力压入
C.合理安排沉桩顺序,并控制沉桩速率
D.设置塑料排水板


相似考题
更多“某高层建筑物建在饱和软土地基上,拟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为减少挤土对周边已建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宜采取的措施有(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高层建筑物造在饱和软土地基上,拟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为减少挤土对周边已建建筑物和道路下管线的影响,宜采取下列()措施。
    A.增加桩长,提高单桩承载力,增加桩间距B.沉桩方式由打入式改为静力压入
    C.合理安排沉桩顺序,并控制沉桩速率 D.设置塑料排水板


    答案:A,B,C
    解析:

  • 第2题:

    地下水位很高的地基,上部为填土,下部为砂、卵石土,再下部为弱透水层。拟开挖一15m深基坑。由于基坑周边有重要建筑物,不允许降低地下水位。下面哪些选项的支护方案是适用的?(  )

    A、水泥土墙
    B、地下连续墙
    C、土钉墙
    D、排桩,在桩后设置截水帷幕

    答案:B,D
    解析: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第3.3.2条表3.3.2(见题表)规定,对于此工程,地下连续墙和排桩的支护方案是适用的。



    结合土层和地下水情况,“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宜采用降水、排桩加载水帷幕或地下连续墙”。

  • 第3题:

    某建筑场地为饱和软土地基,拟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为减少锤击沉桩挤土对周边已建的建筑物的影响,可采用()。

    • A、设置塑料排水板
    • B、设置隔离板桩
    • C、合理安排沉桩顺序,且控制沉桩速率
    • D、增加桩长、增加桩间距

    正确答案:A,B,C

  • 第4题:

    桩按()的不同可以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

    • A、成桩时对地基土的影响程度
    • B、桩的功能
    • C、成桩方法
    • D、施加预应力工艺

    正确答案:A

  • 第5题: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相比,其特点是()。

    • A、施工时无挤土
    • B、施工工期长
    • C、不受地下水位影响
    • D、施工时无须接桩

    正确答案:C

  • 第6题:

    铁路通过某软土场地,软土层厚度为2.5m,表层无硬壳,软土呈流塑状态,工期较紧,该场地宜选用下述()方法进行地基加固。()

    • A、换填法
    • B、抛石挤淤法
    • C、预压固结法
    • D、挤密砂桩或碎石桩法

    正确答案:A,B

  • 第7题:

    为避免或减少沉桩挤土效应和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在施打大面积密集桩群时,可采取()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以减少挤土现象。

    • A、预钻孔
    • B、设置隔离板
    • C、设置地下连续墙
    • D、设置袋装砂井
    • E、设置塑料排水板

    正确答案:A,D,E

  • 第8题:

    单选题
    对于软土地区的桩基,下述()不正确。()
    A

    甲级建筑桩基不宜采用桩端置于软弱土层上的摩擦桩

    B

    对欠固结土、场地填土、大面积堆载场地应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

    C

    采用挤土桩时,应考虑挤土效应对临近桩基或地下管线的影响

    D

    高灵敏度厚层淤泥场地中宜采用密集沉管灌注桩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桩按成桩时对地基土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锤击预制桩施工可能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A

    地面的隆起

    B

    噪音

    C

    地下管线位移断裂

    D

    周边建筑物开裂

    E

    建筑物受振动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为避免或减小沉桩挤土效应和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影响,施打大面积密集桩群时,下列哪些辅助措施是不可以采取的?()
    A

    设置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以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

    B

    预钻孔,孔径应比桩径(或方桩对角线)大50~100mm,以减少挤土效应;

    C

    设置隔离板桩或地下连续墙;

    D

    打桩时由远离建筑物、地下管线一侧向建筑物、地下管线推进;

    E

    限制打桩速率;

    F

    增加施工机具,加快打桩进度。


    正确答案: B,F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为避免或减少沉桩挤土效应和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在施打大面积密集桩群时,可采取()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以减少挤土现象。
    A

    预钻孔

    B

    设置隔离板

    C

    设置地下连续墙

    D

    设置袋装砂井

    E

    设置塑料排水板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CFG桩桩间土的承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非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等于地基土天然承载力
    B.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大于地基土天然承载力
    C.对可挤密的桩间土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高于地基天然承载力
    D.对不可挤密的结构性土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应小于地基天然承载力


    答案:B,C
    解析:
    参见《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条文说明第9. 2. 5条规定。

  • 第14题:

    对于软土地区的桩基,下述()不正确。()

    • A、甲级建筑桩基不宜采用桩端置于软弱土层上的摩擦桩
    • B、对欠固结土、场地填土、大面积堆载场地应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
    • C、采用挤土桩时,应考虑挤土效应对临近桩基或地下管线的影响
    • D、高灵敏度厚层淤泥场地中宜采用密集沉管灌注桩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为减小冻胀对桩基的影响,宜采用()桩。()

    • A、预制桩
    • B、钻孔桩
    • C、挤土桩
    • D、半挤土桩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地下水位很高的地基,上部为填土,下部为含水的砂、卵石土,再下部为弱透水层。拟开挖一15m深基坑。由于基坑周边有重要建筑物,不允许周边地区降低地下水位。()的支护方案是适用的。

    • A、地下连续墙
    • B、水泥土墙
    • C、排桩,在桩后设置截水帷幕
    • D、土钉墙

    正确答案:A,C

  • 第17题:

    关于灰土挤密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灰土挤密桩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
    • B、灰土挤密桩可处理的地基深度为5~15m
    • C、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35%、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选用灰土挤密桩
    • D、灰土挤密桩处理的面积应大于建筑物底层平面的面积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锤击预制桩施工可能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 A、地面的隆起
    • B、噪音
    • C、地下管线位移断裂
    • D、周边建筑物开裂
    • E、建筑物受振动

    正确答案:A,B,C,D,E

  • 第19题:

    桩按成桩时对地基土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非挤土桩。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多选题
    对CFG桩桩间土的承载力,下述()说法不正确。()
    A

    采用非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等于地基土天然承载力

    B

    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应大于地基土天然承载力

    C

    对可挤密的桩间土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高于地基土天然承载力

    D

    对不可挤密的结构性土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应小于天然地基承载力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地下水位很高的地基,上部为填土,下部为含水的砂、卵石土,再下部为弱透水层。拟开挖一15m深基坑。由于基坑周边有重要建筑物,不允许周边地区降低地下水位。()的支护方案是适用的。
    A

    地下连续墙

    B

    水泥土墙

    C

    排桩,在桩后设置截水帷幕

    D

    土钉墙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为减小冻胀对桩基的影响,宜采用()桩。()
    A

    预制桩

    B

    钻孔桩

    C

    挤土桩

    D

    半挤土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在软土地区施工预制桩,下列哪些措施能有效减少或消除挤土效应的影响?(  )[2012年真题]
    A

    控制沉桩速率

    B

    合理安排沉桩顺序

    C

    由锤击沉桩改为静压沉桩

    D

    采取引孔措施


    正确答案: D,A
    解析:
    AD两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条文说明第3.4.1条第3款规定,挤土沉桩在软土地区造成的事故不少,一是预制桩接头被拉断、桩体侧移和上涌,沉管灌注桩发生断桩、缩颈;二是邻近建筑物、道路和管线受到破坏。设计时要因地制宜选择桩型和工艺,尽量避免采用沉管灌注桩。对于预制桩和钢桩的沉桩,应采取减小孔压和减轻挤土效应的措施,包括施打塑料排水板、应力释放孔、引孔沉桩控制沉桩速率等。
    B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条文说明第7.4.4条规定,沉桩顺序是沉桩施工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施工单位不注意合理安排沉桩顺序造成事故的事例很多,如桩位偏移、桩体上涌、地面隆起过多、建筑物破坏等。合理安排沉桩顺序,可以实现应力释放,减小挤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