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某桩基工程采用锤击沉入砼预制桩。按设计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砂土,打桩时停止应以下列哪个选项作为控制?()
第5题:
混凝土预制桩采用锤击沉桩施工,桩端达到下列()项时,终止锤击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为辅。()
第6题:
下列关于预制桩锤击沉桩施打顺序的说法中,哪项合理()
第7题:
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
摩擦桩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人土深度控制应以贯人度为主,以标高控制为辅
端承型桩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
端承型桩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贯人度为主,以标高控制为辅
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第8题:
不少于总桩数的1%
不少于总桩数的3%
不少于总桩数的5%
不少于总桩数的10%
第9题:
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
摩擦桩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人土深度控制应以贯人度为主,以标高控制为辅
端承型桩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
端承型桩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人土深度控制应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控制为辅
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第10题:
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打桩机就位→校正→锤击沉桩→吊桩喂桩→接桩→再锤击沉桩→送桩→收锤→切割桩头
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打桩机就位→校正→吊桩喂桩→锤击沉桩→接桩→再锤击沉桩→送桩→收锤→切割桩头
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打桩机就位→吊桩喂桩→校正→锤击沉桩→接桩→再锤击沉桩→送桩→切割桩头→收锤
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打桩机就位→吊桩喂桩→校正→锤击沉桩→接桩→再锤击沉桩→送桩→收锤→切割桩头
第11题:
桩的贯入度
桩端设计标高
以控制桩的贯入度为主,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辅
以控制桩的贯入度为辅,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
第12题:
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
摩擦桩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控制为辅
当端承型桩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
当端承型桩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控制为辅
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某建筑桩采用端承型桩,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为()。
第16题:
下列对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采用锤击沉桩施工时,正确的是()。
第17题:
对采用锤击沉管法施工的端承型桩,沉管深度应以()进行控制。()
第18题:
灌注桩成孔的控制深度与桩型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第19题:
开始沉桩时,宜采用较低落距,桩锤、替打、送桩和桩宜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在锤击过程中,应先采用轻锤低击,再采用重锤高击。
锤击沉桩时,应采用与锤、桩相适应的、适当弹性和厚度的锤垫和桩垫,并在锤击过程中及时修理和更换,避免打坏桩。
环境温度在-10℃以下时,应尽量避免进行钢管桩的锤击沉桩工作。
沉桩过程中,若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应暂停沉桩,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沉桩时,以控制桩底设计标高为主。
第20题:
设计桩长控制
以标高为主、控制贯入度为辅
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
以贯入度为主、控制标高为辅
第21题:
桩端持力层为硬塑黏性土时,锤击沉桩终锤应以控制桩端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
采用静压沉桩时,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压桩机接地压强的1.0倍,且场地应平整,桩身弯曲矢高的允许偏差为1%桩长
对大面积密集桩群锤击沉桩时,监测桩顶上涌和水平位移的桩数应不少于总桩数的5%
当桩群一侧毗邻已有建筑物时,锤击沉桩由该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第22题:
桩的贯入度
桩端设计标高
以控制桩的贯入度为主,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辅
以控制桩的贯入度为辅,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
第23题:
风化岩
密实的砂土
可塑黏土
稍密的碎石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