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两个场地的两个钻孔内的同样深度上进行做标贯试验,用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规定的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场地钻孔标贯处的黏粒含量ρc为1%;乙场地钻孔标贯处的黏粒含量ρc为3%, 则()。 A.甲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乙处的3倍 B.甲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乙处的1.73倍 C.乙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甲处的1.73倍 D.甲、乙两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相等

题目
在某两个场地的两个钻孔内的同样深度上进行做标贯试验,用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规定的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场地钻孔标贯处的黏粒含量ρc为1%;乙场地钻孔标贯处的黏粒含量ρc为3%, 则()。
A.甲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乙处的3倍
B.甲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乙处的1.73倍
C.乙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是甲处的1.73倍
D.甲、乙两处的标准贯入击数临界值相等


相似考题
更多“在某两个场地的两个钻孔内的同样深度上进行做标贯试验,用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规定的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场地钻孔标贯处的黏粒含量ρc为1%;乙场地钻孔标贯处的黏粒含量ρc为3%, 则()。 ”相关问题
  • 第1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影响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的因素有下列哪些选项?(  )

    A、设计地震分组
    B、可液化土层厚度
    C、标贯试验深度
    D、场地地下水位

    答案:A,C,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3.4条规定,锤击数临界值与地震分组、地下水水位、标准贯入试验深度有关。

  • 第2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下水位于地表下3m,某钻孔揭示的地层及标贯资料如表所示。经初判,场地饱和砂土可能液化,试计算该钻孔的液化指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为简化计算,表中试验点数及深度为假设)(  )


    A. 0
    B. 1.6
    C. 13.7
    D. 19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3条第2款规定,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因此②粉土不液化。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根据表4.3.4得:N0=12;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β=0.95。
    第4.3.4条规定,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为:



    土层厚度di与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Wi(单位为m-1)见计算结果见表:
    各参数计算结果汇总



    第4.3.5条规定,对存在液化砂土层、粉土层的地基,应探明各液化土层的深度和厚度,按下式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

  • 第3题:

    某民用建筑场地地层资料如下:
    ① 0~3 m黏土,I1=0.4,fak=180 kPa;
    ② 3~5 m粉土,黏粒含量为18%,fak=160 kPa;
    ③ 5~7 m细砂,黏粒含量15%,中密,fak=200 kPa;地质年代为Q4;
    ④ 7~9 m密实砂土,fak=380 kPa,地质年代为Q3;
    ⑤9 m以下为基岩。
    场地地下水位为2.0 m,基础埋深为2.0 m,位于8度烈度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初步判定,不能排除液化的土层有( )。

    A 一层
    B 二层
    C 三层
    D 四层

    答案:A
    解析:
    ① Q3及其以前的土层7度、8度不液化,因此可排除第④层。
    ② 第①层为普通黏土层,不液化。
    ③ 第②层为粉土层,8度烈度,黏粒含量大于13%,不液化。
    ④ 第③层为砂土,不考虑黏粒含量,且地质年代为Q4,晚于Q3,应按地下水位及非液化土层厚度进行初步判定。
    a.非液化土层厚度du=3+2=5(m)
    b.d0+db-2=8+2-2=8>du
    c.d0+db-3=8+2-3=7>dw
    d.1.5d0+2db-4.5=1.5×8+2×2-4.5=11.5
    du+dw=5+2=7.0(m)
    du+dw<1.5d0+2db-4.5
    不能排除该土层液化,需进一步判别。

  • 第4题:

    某8度烈度区场地位于全新世一级阶地上,表层为可塑状态黏性土,厚度为5 m,下部为粉土,粉土黏粒含量为12%,地下水埋深为2 m,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2.0 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初步判定场地液化性为( )。

    A 不能排除液化
    B不液化
    C 部分液化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① 场地位于全新世一阶地上,地质年代为Q4,不能排除液化。
    ② 8度烈度,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不能排除液化。
    ③ 按非液化土层厚度du及地下水位判别。
    d0+db-2=7+2-2=7>du=5
    d0+db-3=7+2-3=6>dw=2
    1.5d0+2db-4.5=1.5×7+2×2-4.5=10>du+dw=7
    该土层初判不能排除液化可能性。

  • 第5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地下水位埋深6.0m,地层资料见下表,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用标准贯入试验进行进一步液化判别,该场地液化等级为下列哪个选项(  )


    A. 轻微
    B. 一般
    C. 中等
    D. 严重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3~4.3.5条。
    地下水位埋深6m,判别深度20m,初判3层可能液化,对3层进行复判。
    (1)临界锤击数计算
    地震分组第一组,β=0.80;加速度0.20g,N0=12。



    12m处:



    液化。
    13m处:



    液化。
    (2)液化指数计算(题23解表)




    0<IlE=2.05≤6,判别为轻微液化。

  • 第6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液化复判时,下述()正确。()

    • A、液化判别的深度不超过20m
    • B、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判别液化性时,如测试点深度大于15m时,计算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只按15m考虑
    • C、对于粉土,计算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黏粒百分含量应取实测值
    • D、对于砂土,计算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黏粒百分含量应取3

    正确答案:A,D

  • 第7题:

    单选题
    第四纪更新世饱和砂土,位于7o地震区,其粘粒含量为10.5%,此土层应如何进行判别液化:()
    A

    应进行液化判别

    B

    应进行标贯试验判别

    C

    不需进行液化判别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土的液化判定时,下述正确的说法是()。
    A

    当场地烈度不超过6度时,可不必进行液化性判别

    B

    砂土的液化性初判时,可不考虑黏粒含量百分率的影响

    C

    一般情况下,实测标准贯入击数越大,土的液化可能性就越小

    D

    地下水水位越高,液化可能性就越小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某砂土场地地下水埋深为2.0m,砂土为中砂与粗砂互层,黏粒含量微量,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在8.0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得锤击数为16击,该测试点处砂层是否液化,如液化,砂层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应为()。
    A

    0

    B

    1/3

    C

    2/3

    D

    1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判别场地液化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进行场地初步液化判别的深度为自地面以下20m

    B

    进行场地液化判别的对象为饱和砂土及亚砂土层

    C

    应首先根据地层时代,黏粒含量与地震烈度,地下水埋深,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等进行初判,初判有液化可能性时,应进一步判定其液化性

    D

    对初判有可能液化的土层,必须通过标准贯入方法进一步判定液化性,不得采用其他方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在深厚第四系覆盖层地区,对于可液化土的液化判别,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正确?(  )[2014年真题]
    A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饱和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5%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B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拟建8层民用住宅采用桩基础,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地基土的液化情况时,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

    C

    当饱和砂土未经杆长修正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D

    勘察未见地下水时,应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进行液化判别


    正确答案: C
    解析:
    B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4条规定,当饱和砂土、粉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20m范围内土的液化;但对本规范第4.2.1条规定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各类建筑,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A项,根据第4.3.3条规定,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C项,根据4.3.4条规定,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D项,根据第4.4.4条第3款规定,地下水位深度,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年内最高水位采用。

  • 第12题:

    多选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对饱和砂土或粉土进行液化初判时,判别条件包括( )。
    A

    地质年代

    B

    黏粒含量

    C

    地下水位

    D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公路桥梁场地地面以下2m深度内为亚黏土,重度18kN/m3;深度2~9m为粉砂、细砂,重度20kN/m3;深度9m以下为卵石,实测7m深度处砂层的标贯值为10。场区水平地震系数Kh为0.2,地下水位埋深2m。已知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Cv=0.9,标贯击数修正系数Cn=0.9,砂土黏料含量Pc=3%。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44—1989),7m深度处砂层的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最接近的结果和正确的判别结论应是下列哪个选项?( )
    A. Nc为10,不液化 B. Nc为10,液化
    C. Nc为12,液化 D. Nc为12,不液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1989)第2. 2. 3条,当N1<Nc时为
    液化。
    N1=CnN
    Nc=[11.8×(1+13.06σ0/σeKhCv)1/2-8.09]ξ
    标准贯入点处土的总覆压力:
    σ0=yudw+yd(ds-dw)=18×2 +20×(7-2)=136kPa
    标贯点处土的有效覆盖压力:
    σc=yudw+(yd-10)(ds-dw)=18×2+(20-10)×(7-2)=86
    式中,yu——水位以上土重度;
    yd——水位以下土重度;
    dw——水位埋深;
    ds——标贯点深度。

  • 第14题:

    对于8度地区受远震影响的土石坝,黏粒含量16%,标贯试验贯入点深度和地下水位在测试地面以下的深度与工程正常应用时的深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试验时标贯点在地面下6m,地下水位2m,实测标贯击数为10击;工程正常应用时标贯点在地面下 8m,地下水位1m。则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对该点土层是否液化判别正确的是( )。

    A.液化
    B.不液化
    C.可能液化
    D.无法判别

    答案:B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附录N,地震设防烈度8度,黏粒含量16%<18%,初判该土层可能液化,需进一步复判土层是否液化。
    根据土的地震液化复判方法,实测标贯击数与修正后的作为复判依据的标贯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第15题:

    某公路小桥场地地下水埋深为1.0 m,场地由中砂土组成,黏粒含量约为零,场地位于9度烈度区,在4.0 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测得锤击数为23击,该测试点处砂层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应为( )。

    A 0
    B
    C
    D 1

    答案:B
    解析:
    ① 计算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场地烈度为9度,水平地震系数为:Kh=0.4,测试点埋深ds=4 m,Cv=0.976总上覆压力σ0。σ0=γuds+γd(ds-dw)=18×1+20×(4-1)=78(kPa)有效覆盖压力σeσe=γudw+(γd-10)(ds-dw)=18×1+(20-10)×(4-1)=48(kPa)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
    ② 计算实测修正标准贯入锤击数N1。 σ0=78 kPa,Cn=1.17 N1=CnN63.5=1.17×23=26.9
    ③ 液化抵抗系数C。。
    ④ 折减系数α。ds=4.0 m,Ce=0.97,查表2.2.4得

  • 第16题:

    某公路桥场地位于9度地震烈度区,场地由中砂土组成,黏粒含量约为零,地下水埋深为1m,在4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测得锤击数为23击,计算该测试点处砂层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应为( )。
    A. 0 B. 1/3 C. 2/3 D. 1


    答案:C
    解析: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1989)第2. 2. 3 ~ 2. 2. 4条,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键击数Nc:
    场地地震烈度为9度,根据表1.0.7,水平地震系数为:Kh=0.4,测试点埋深ds=4m,根据表2.2.3-2,折减系数Cv=0.976;

  • 第17题:

    在进行公路场地抗震液化详细判别时,临界标贯锤击数N0的计算与()相关。

    • A、标贯点处土的总上覆压力σ0和有效上覆压力σe
    • B、竖向地震系数Kv
    • C、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
    • D、黏粒含量修正系数

    正确答案:A,C,D

  • 第18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对饱和砂土或粉土进行液化初判时,判别条件包括( )。

    • A、地质年代
    • B、黏粒含量
    • C、地下水位
    • D、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单选题
    两个场地两个钻孔在相同深度上做标贯试验,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场地饱和砂层的粘粒含量为1%,乙场地的饱和粘粒含量为2%,请选择正确答案:()
    A

    甲场地的标贯临界值是乙场地的2.0倍

    B

    甲场地的标贯临界值是乙场地的1.33倍

    C

    甲、乙两场地的标贯临界值相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于可液化土的液化判别,下列选项中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5%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B

    抗震设防裂度为8度的地区,拟建8层民用住宅采用桩基础,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地基土的液化情况时,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

    C

    当饱和土经杆长修正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D

    勘察未见地下水时,不需要进行液化判别


    正确答案: A,B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3条第2款规定,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B项,根据第4.3.4条规定,当饱和砂土、粉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20m范围内土的液化;但根据第4.2.1条规定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各类建筑,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根据第4.2.1条第2款规定,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C项,根据第4.3.4条规定,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D项,根据第4.3.3条第3款规定中对地下水位深度的定义,为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或近期内年最高水位。勘察未见地下水,可能是勘察时间为枯水期,不代表土体无液化可能。故勘察未见地下水时,也需要进行液化判别。

  • 第21题:

    多选题
    在进行公路场地抗震液化详细判别时,临界标贯锤击数N0的计算与()相关。
    A

    标贯点处土的总上覆压力σ0和有效上覆压力σe

    B

    竖向地震系数Kv

    C

    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

    D

    黏粒含量修正系数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液化复判时,下述()正确。()
    A

    液化判别的深度不超过20m

    B

    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判别液化性时,如测试点深度大于15m时,计算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只按15m考虑

    C

    对于粉土,计算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黏粒百分含量应取实测值

    D

    对于砂土,计算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黏粒百分含量应取3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在进行公路场地抗震液化详细判别时,临界标贯锤击数N0的计算与(  )相关。[2007年真题]
    A

    标贯点处土的总上覆压力δ0和有效上覆压力δe

    B

    竖向地震系数Kv

    C

    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

    D

    黏粒含量修正系数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B04—2013)第4.3.3条规定,经初步判定有可能液化的土层,可通过标准贯入试验,进一步判定土层是否液化,当土层实测的修正标准贯入锤击数N1小于计算的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0时,则判为液化,否则为不液化。由公式4.3.3-1和公式4.3.3-2可知,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与标贯点处土的总上覆压力δ0有效上覆压力δe标准贯入点深度及黏粒含量修正系数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