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下列有关于边坡支护形式适用性的论述,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锚杆挡墙不宜在高度较大且无成熟工程经验的新填方边坡中应用 B、变形有严格要求的边坡和开挖土石方危及边坡稳定性的边坡不宜采用重力式挡墙 C、挂壁式挡墙在填方高度10~15m的边坡中采用是较为经济合理的 D、采用坡率法时应对边坡环境进行整治

题目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下列有关于边坡支护形式适用性的论述,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锚杆挡墙不宜在高度较大且无成熟工程经验的新填方边坡中应用
B、变形有严格要求的边坡和开挖土石方危及边坡稳定性的边坡不宜采用重力式挡墙
C、挂壁式挡墙在填方高度10~15m的边坡中采用是较为经济合理的
D、采用坡率法时应对边坡环境进行整治

相似考题
更多“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下列有关于边坡支护形式适用性的论述,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相关问题
  • 第1题:

    Ⅲ类岩体边坡拟采用喷锚支护,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中有关规定,以下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系统锚杆采用全长黏结锚杆
    B、系统锚杆间距为2、5m
    C、系统锚杆倾角为15
    D、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为100mm

    答案:A,C
    解析:
    ABC三项,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10.3.1条,系统锚杆的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锚杆布置宜采用行列式排列或菱形排列;②锚杆间距宜为1.25m~3m;且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一半;③锚杆安设倾斜角宜为10°~20°;④应采用全粘结锚杆。D项,根据第10.3.2条第1款,对永久性边坡,Ⅲ类岩体边坡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50mm;对临时性性边坡,Ⅲ类岩体边坡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00mm。

  • 第2题: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以下边坡工程的设计中哪些不需要进行专门论证?(  )

    A、坡高10m且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
    B、坡高30m稳定性差的土质边坡
    C、采用新技术、新结构的一级边坡工程
    D、边坡潜在滑动面内有重要建筑物的边坡工程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1.0.2条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岩质边坡高度为30m以下(含30m)、土质边坡高度为15m以下(含15m)的建筑边坡工程以及岩石基坑边坡工程。根据第3.1.12条规定,下列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①高度超过本规范适用范围的边坡工程;②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稳定性极差的一级边坡工程;③边坡塌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工程;④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的一、二级边坡工程。即BCD三项需论证;A项高度为10m,不超过第1.0.2条的规定,不需论证。

  • 第3题: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的规定,下列哪些岩质边坡不应采角 钢筋砼锚喷支护()
    A.膨胀性岩石边坡 B.坡高10m的Ⅲ类岩质边坡
    C.坡高20m的Ⅱ类岩质边坡 D.具有严重腐蚀性地下水的岩质边坡


    答案:A,D
    解析:
    .《建筑边坡规范》9.1.2规定,对膨胀性岩石的边坡,具有严重腐蚀性的边坡不应采用锚喷支护。

  • 第4题:

    某建筑边坡坡高10.0m,开挖设计坡面与水平面夹角50°,坡顶水平,无超载(如图所示),坡体黏性土重度19kN/m3,内摩擦角12°,黏聚力20kPa,坡体无地下水,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边坡破坏时的平面破裂角θ最接近哪个选项(  )


    A. 30°
    B. 33°
    C. 36°
    D. 39°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6.2.10条。
    可得:η=2c/(γh)=2×20/(19×10)=0.211。
    因此,可得边坡破坏时的平面破裂角为:

  • 第5题:

    关于建筑边坡有下列主张:
    Ⅰ.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筑物、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工程,其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
    Ⅱ.计算锚杆面积,传至锚杆的作用效应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Ⅲ.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临时边坡,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20;
    Ⅳ.采用重力式挡墙时,土质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0m。
    试问,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有关规定,针对上述主张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

    A. Ⅰ、Ⅱ、Ⅳ正确
    B. Ⅰ、Ⅳ正确
    C. Ⅰ、Ⅱ正确
    D. Ⅰ、Ⅱ、Ⅲ正确

    答案:B
    解析:
    Ⅰ项正确,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3.1.12条规定,下列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①高度超过本规范适用范围的边坡工程;②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稳定性极差的一级边坡工程;③边坡塌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工程;④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的一、二级边坡工程。
    Ⅱ项错误,根据第3.3.2条第3款规定,计算锚杆面积、锚杆杆体与砂浆的锚固长度、锚杆锚固体与岩土层的锚固长度时,传至锚杆的作用效应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Ⅲ项错误,根据第5.3.2条表5.3.2,查表得安全等级为一级的临时边坡,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25。
    Ⅳ项正确,根据第11.1.2条规定,采用重力式挡墙时,土质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0m,岩质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2m。

  • 第6题: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规定,临时性边坡是指()。

    • A、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的边坡
    • B、使用年限不超过5年的边坡
    • C、使用年限不超过10年的边坡
    • D、使用年限不超过20年的边坡

    正确答案:A

  • 第7题:

    Ⅲ类岩体边坡拟采用喷锚支护,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有关规定,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系统锚杆采用全长黏结锚杆
    • B、系统锚杆间距为2.5m
    • C、系统锚杆倾角为30°
    • D、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为100mm

    正确答案:A

  • 第8题:

    边坡工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进行设计;应遵循先设计后施工,边施工边治理,边施工边监测的原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对下列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2013年真题]
    A

    规模较大的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宜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

    B

    对规模较小,结构面组合关系较复杂的块体滑动破坏,宜采用赤平投影法

    C

    在采用折线滑动法进行计算时,当最前部条块稳定性系数不能较好的反映边坡整体稳定性时,可以采用所有条块稳定系数的平均值

    D

    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边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5.2.3条规定,计算沿结构面滑动的稳定性时,应根据结构面形态采用平面或折线形滑面。计算土质边坡、极软岩边坡、破碎或极破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时,可采用圆弧形滑面
    B项,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5.2.2条条文说明规定,边坡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可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结构复杂的岩质边坡,可结合采用极射赤平投影法实体比例投影法;当边坡破坏机制复杂时,可采用数值极限分析法。因此,对边坡规模较小、结构面组合关系较复杂的块体滑动破坏,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及实体比例投影法较为方便。
    D项,根据第5.2.7条规定,当边坡可能存在多个滑动面时,对各个可能的滑动面均应进行稳定性计算

  • 第10题:

    多选题
    Ⅲ类岩体边坡拟采用喷锚支护,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中有关规定,以下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

    系统锚杆采用全黏结锚杆

    B

    系统锚杆间距为2.5m

    C

    系统锚杆倾角为15°

    D

    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为100mm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BC三项,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10.3.1条规定,系统锚杆的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锚杆布置宜采用行列式排列或菱形排列;②锚杆间距宜为1.25m3.00m;且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一半;对Ⅰ、Ⅱ类岩体边坡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对Ⅲ、Ⅳ类岩体边坡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00m;③锚杆安设倾斜角宜为10°20°;④应采用全黏结锚杆。D项,根据第10.3.2条第1款规定,对永久性边坡,Ⅲ类岩体边坡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50mm;对临时性性边坡,Ⅲ类岩体边坡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00mm

  • 第11题:

    多选题
    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规定,下列哪些建筑边坡应进行稳定性评价( )。
    A

    选作建筑场地的自然边坡

    B

    由于开挖或填筑形成井需要进行稳定性验算的边坡

    C

    施工期出现不利工况的边坡

    D

    使用条件发生变化的边坡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Ⅲ类岩体边坡拟采用喷锚支护,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有关规定,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

    系统锚杆采用全长黏结锚杆

    B

    系统锚杆间距为2.5m

    C

    系统锚杆倾角为30°

    D

    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为100m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采用扶壁式挡土墙加固边坡时,以下关于挡墙配筋的说法哪个是不合理的?(  )

    A、立板和扶壁可根据内力大小分段分级配筋
    B、扶壁按悬臂板配筋
    C、墙趾按悬臂板配筋
    D、立板和扶壁、底板和扶壁之间应根据传力要求设置连接钢筋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条文说明第12.3.4条规定,A项,宜根据立板、墙踵板及扶壁的内力大小分段分级配筋;B项,扶壁按倒T形悬臂深梁进行配筋;C项,立板和墙踵板按板配筋,墙趾板按悬臂板配筋;D项,立板扶壁、底板与扶壁之间根据传力要求设计连接钢筋。

  • 第14题: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下列哪些选项是必须进行的计算或验算?(  )

    A、支护桩的抗弯承载力计算
    B、重力式挡墙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C、边坡变形验算
    D、支护结构的稳定验算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3.3.6条规定,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①支护结构及其基础的抗压、抗弯、抗剪、局部抗压承载力的计算;支护结构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计算;②锚杆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及锚杆杆体抗拉承载力的计算;③支护结构稳定性验算。

  • 第15题: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以下关于建筑边坡工程设计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

    A、计算支护结构稳定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其分项系数可取1.0
    B、计算支护桩配筋时,应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标准组合,支护结构的重要性系数γ0对一级边坡取1.1
    C、复核重力式挡墙地基承载力时,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D、计算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答案:A,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3.3.2条第2款规定,计算边坡和支护结构稳定性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其分项系数可取1.0;B项,根据第3.3.2条第4款规定,计算支护结构配筋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C项,根据第3.3.2条第1款规定,复核地基承载力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D项,根据第3.3.2条第5款规定,计算支护结构变形、锚杆变形及地基沉降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 第16题:

    拟开挖一高度为8m的临时性土质边坡,如下图所示。由于基岩面较陡,边坡开挖后土体易沿基岩面滑动,破坏后果严重。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稳定性计算结果见下表,当按该规范的要求治理时,边坡剩余下滑力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



    A. 336kN/m
    B. 338kN/m
    C. 346kN/m
    D. 362kN/m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3.2.1条规定,边坡工程应根据其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边坡类型和边坡高度等因素,按表3.2.1确定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土质边坡,H=8<10,破坏后果严重,查表3.2.1得: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根据第5.3.2条规定,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应按表5.3.2确定,当边坡稳定性系数小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时应对边坡进行处理。查表5.3.2得:二级临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1.20。
    ①边坡治理前




    ②边坡治理后



  • 第17题: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定值设计法()

    • A、《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中容许承载力设计
    • B、《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基础结构的抗弯设计
    • C、《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地基稳定性验算
    • D、《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边坡稳定性计算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必须采用动态设计法的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 )。

    • A、一级
    • B、一级、二级
    • C、一级、二级、三级
    • D、所有等级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规定,下列哪些建筑边坡应进行稳定性评价( )。

    • A、选作建筑场地的自然边坡
    • B、由于开挖或填筑形成井需要进行稳定性验算的边坡
    • C、施工期出现不利工况的边坡
    • D、使用条件发生变化的边坡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判断题
    边坡工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进行设计;应遵循先设计后施工,边施工边治理,边施工边监测的原则。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下列有关于边坡支护形式适用性的论述,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锚杆挡墙不宜在高度较大且无成熟工程经验的新填方边坡中应用

    B

    变形有严格要求的边坡和开挖土石方危及边坡稳定性的边坡不宜采用重力式挡墙

    C

    挂壁式挡墙在填方高度10~15m的边坡中采用是较为经济合理的

    D

    采用坡率法时应对边坡环境进行整治


    正确答案: A,B
    解析:
    A项,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9.1.4条规定,填方锚杆挡墙在设计和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填方土体造成的锚杆附加拉应力过大。高度较大的新填方边坡不宣采用锚杆挡墙方案。
    B项,根据第11.1.3条规定,对变形有严格要求或开挖土石方可能危及边坡稳定的边坡不宜采用重力式挡墙,开挖土石方危及相邻建筑物安全的边坡不应采用重力式挡墙
    C项,根据第12.1.2条规定,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适用于高度对悬臂式挡墙不超过6m,对扶壁式挡墙不宜超过10m
    D项,根据第14.1.4条规定,采用坡率法时应进行边坡环境整治、坡面绿化和排水处理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相关要求,下列关于锚杆挡墙的适用性说法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2014年真题]
    A

    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锚杆挡土墙适用于填土边坡

    B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肋式锚杆挡土墙适用于挖方边坡

    C

    钢筋混凝土格构式锚杆挡土墙适用稳定性差的土质边坡

    D

    可能引发滑坡的边坡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土墙支护


    正确答案: B
    解析:
    C项,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9.1.2条第3款规定,高度较大、稳定性较差的土质边坡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AB两项,第9.1.1条条文说明规定,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锚杆挡墙适用于填方地段;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肋式锚杆挡土墙适用于挖方地段,当土方开挖后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应采用“逆作法”施工。钢筋混凝土格架式锚杆挡土墙:墙面垂直型适用于整体性较好的Ⅰ、Ⅱ类岩石边坡。
    D项,根据第9.1.2条规定,下列边坡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①位于滑坡区域或切坡后可能引发滑坡的边坡;②切坡后可能沿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破坏后果严重的边坡;③高度较大、稳定性较差的土质边坡;④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筑物基础的Ⅳ类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

  • 第23题:

    多选题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规定,下列哪些岩质边坡不应采用钢筋混凝土锚喷支护?(  )[2009年真题]
    A

    膨胀性岩石边坡

    B

    坡高10m的Ⅲ类岩质边坡

    C

    坡高20m的Ⅱ类岩质边坡

    D

    具有严重腐蚀性地下水的岩质边坡


    正确答案: D,A
    解析:
    BC两项,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10.1.1条第1款规定,对永久性岩质边坡(基坑边坡)进行整体稳定性支护时,Ⅰ类岩质边坡可采用混凝土锚喷支护;Ⅱ类岩质边坡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锚喷支护;Ⅲ类岩质边坡应采用钢筋混凝土锚喷支护,且边坡高度不宜大于15m。
    AD两项,根据第10.1.2条规定,膨胀性岩质边坡和具有严重腐蚀性的边坡不应采用锚喷支护,有深层外倾滑动面或坡体渗水明显的岩质边坡不宜采用锚喷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