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结构受力如图所示。若用N1,、N2、N3和匕分别代表杆①、②、③的轴力和伸长,用表示点A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为(),截面C的位移为()。


    参考答案:

  • 第2题:

    在图示四个轴力N1、N2、N3和N4中,( )。

    :(A)N1和N2为正,N3和N4为负。

    (B)N1和N4为正,N2和N3为负。

    (C)N2和N3为正,N1和N4为负。

    (D)N3和N4为正,N1和N2为负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杆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若用Nmax和Nmin,分别表示杆内的最大轴力和最小轴力,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Nmax=50kN,Nmin= -5kN
    B. Nmax=55kN,Nmin= -40kN
    C. Nmax=55kN,Nmin= -25kN
    D. Nmax=20kN,Nmin= -5kN

    答案:A
    解析:
    提示:从左至右四段杆中的轴力分别为10kN、50kN、-5kN、20kN。

  • 第4题: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各杆EA相同,若以N1、N2、N3和

    分别表示杆①、②、③的轴力和纵向线应变,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两杆的抗拉刚度EA相同。若节点A的水平位移为,节点A的竖直位移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提示:由受力分析可知AC杆轴力为零,AB杆轴力为P,故= 0, ,再用切线代替圆弧的方法求出变形后A点的位置,可以得出结论D是正确的。

  • 第6题:

    图示结构的两杆面积和材料相同,在铅直向下的力F作用下,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

    A、 C点位移向下偏左,1杆轴力不为零
    B、 C点位移向下偏左,1杆轴力为零
    C、 C点位移铅直向下,1杆轴力为零
    D、 C点位移向下偏右,1杆轴力不为零

    答案:B
    解析:

    首先取节点C为研究对象,根据节点C的平衡可知,杆1受力为零,杆2的轴力为拉力F;再考虑两杆的变形,杆1无变形,杆2受拉伸长。由于变形后两根杆仍然要连在一起,因此C点变形后的位置,应该在以A点为圆心,以杆1原长为半径的圆弧,和以B点为圆心、以伸长后的杆2长度为半径的圆弧的交点C'上,如图所示。显然这个点在C点向下偏左的位置。

  • 第7题:

    图示两桁架结构杆AB的内力分别记为N1和N2。则两者关系为:


    A. N1>N2
    B. N12
    C. N1=N2
    D. N1=-N2

    答案:C
    解析:
    提示:利用静定结构内部构造变换性质,或直接用平衡条件判断。

  • 第8题:

    如图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若用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正确是(  )。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b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较小,因此折射率较小,是红光。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小于蓝光,即n1

  • 第9题:

    在轴向拉压杆和受扭圆轴的横截面上分别产生()

    • A、线位移、线位移
    • B、角位移、角位移
    • C、线位移、角位移
    • D、角位移、线位移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如图所示桁架,在结点C沿水平方向受P力作用。各杆的抗拉刚度相等。若结点C的铅垂位移以VC表示,BC杆的轴力以NBC表示,则()。
    A

    NBC=0,Vc=0

    B

    NBC=0,VC≠O

    C

    NBC≠O,VC=O

    D

    NBc≠0,VC≠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双转子发动机的转速用N1和N2表示,其中N1表示(),N2表示()

    正确答案: 低压转子转速,高压转子转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用图乘法求刚架和梁结构位移,常不考虑轴力和剪力对变形的影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截面C的位移为( ) 。


    参考答案:7Fa/2EA

  • 第14题: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若物体产生位移,则必定同时产生变形;
    ②若物体各点均无位移,则该物体必定无变形;
    ③若物体产生变形,则物体内总有一些点会产生位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全不对

    答案:C
    解析:
    此题是考查对轴向拉伸压缩的掌握

  • 第15题:

    材料相同的两根杆件受力如图所示。若杆①的伸长量为,杆②的伸长量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提示:有公式分别计算杆①和杆②的伸长量,再加以比较,可以得到结论。

  • 第16题:

    两个结构受力如图所示。AB、CD梁的抗弯刚度均为EI,而BD杆的抗拉(压)刚度均为EA。若用Na和Nb分别表示两结构中杆的轴力,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Na=Nb B.Nab
    C. Na>Nb D.无法比较Na和Nb的大小


    答案:A
    解析:
    提示:若AB梁B点挠度用f1表示,CD粱D点挠度用f2表示,BD杆的缩短量用Δa表示(以上变形均是绝对值),则图a)的几何变形方程是f1+f2 =Δa, 图b)的几何变形方程为f1-f2 =Δa;看起来两方程不同,但实际上经过受力分析后把力值代入可知两方程是相同的。

  • 第17题:

    图示桁架,在结点C处沿水平方向受P力作用。各杆的抗拉刚度相等。若结点C的沿垂位移以VC表示,BC杆的轴力以NBC表示,则:



    答案:B
    解析:
    N=0,BC杆不受力,但C在竖直方向有位移。

  • 第18题: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各杆EA相同。若以N1、N2、N3和别表示杆①、 ②、③的轴力和纵向线应变,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
    提示:应用几何变形协调条件和物理方程可知N1=N2=N3;又根据胡克定律,可知

  • 第19题:

    图示两桁架结构杆AB的内力分别记为N1和N2。则两者关系为:

    A. N1>N2 B. N12 C. N1=N2 D. N1=-N2


    答案:C
    解析:
    提示:利用静定结构内部构造变换性质,或直接用平衡条件判断。

  • 第20题:

    下列关于支座与节点的论述,错误的是( )。

    A.铰支座A表示结构可以绕A点转动,但A点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被限制
    B.滚轴支座A表示容许结构绕A点转动,又容许结构沿平行支承方向滑动,但A点处垂直支承面的移动则被限制
    C.刚支座的特征是节点处各杆之间可以相互传递弯矩
    D.铰节点的特征是节点处各杆都可以绕铰节点自由转动

    答案:D
    解析:
    铰节点的特征是节点处各杆都可以绕铰节点有一定的转动,而不是自由转动。

  • 第21题:

    双转子发动机的转速用N1和N2表示,其中N1表示(),N2表示()


    正确答案:低压转子转速;高压转子转速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基坑监测点布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阴角处

    B

    支撑轴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平面上

    C

    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

    D

    支撑立柱监测宜设置在端墙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图5-1-2所示结构的两杆面积和材料相同,在铅直向下的力F作用下,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2014年真题]图5-1-2
    A

    C点位移向下偏左,1杆轴力不为零

    B

    C点位移向下偏左,1杆轴力为零

    C

    C点位移铅直向下,1杆轴力为零

    D

    C点位移向下偏右,1杆轴力不为零


    正确答案: A
    解析:
    在力F作用下,假设节点C铅直向下移动,此时杆1和杆2均产生变形。根据物理方程,杆1和杆2内部会产生轴力。取节点C为研究对象,根据节点C在水平方向的平衡可知,仅靠杆1的水平分量不足以使节点平衡,还需杆2向右的水平分量。因此,C点位移应该向下偏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