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影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
A.末梢膜电位的水平
B.末梢内线粒体的数量
C.末梢内囊泡的数量
D.末梢膜上化学门控Ca2+通道的数量
E.进入末梢内的Ca2+量
第2题:
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是
A.兴奋传到神经末梢
B.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
C.Ca进入突触前末梢
D.前膜内轴浆黏度的高低
E.前膜内侧负电位的大小
正确答案:C
经典突触传递过程兴奋传到神经末梢→前膜去极化→前膜Ca通道开放→Ca入突触前膜→由于Ca作用,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电位。选B不如选C准确。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是()
第6题:
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参与突触传递的特殊蛋白质。
第7题:
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的顺序是() ①突触小体 ②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③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④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之兴奋或抑制 ⑤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
第8题:
促进突触前神经末梢合成递质
促进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减少突触前神经末梢合成递质
减少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调节突触前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量
第9题:
缺乏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特化结构
递质的释放与神经末梢的曲张体有关
目前认为只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有关
该方式在中枢和外周都存在
传递时间较长
第10题:
膜两侧电位差
末梢内线粒体的数量
末梢内囊泡的数量
末梢膜上化学门控Na+通道的数量
进入末梢内的Ca2+量
第11题:
兴奋传到神经末梢
前膜内侧负电位的大小
Ca2+进入突触前末梢
前膜内轴浆黏度的高低
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
第12题:
兴奋传到神经末梢
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
Ca2+进入突触前末梢
前膜内轴质黏度的高低
膜两侧电位差
第13题:
突触前膜自身受体的作用是
A.促进突触前神经末梢合成递质
B.促进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C.减少突触前神经末梢合成递质
D.减少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E.调节突触前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量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突触传递中,影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
第17题:
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是()
第18题:
突触前膜自身受体的作用是()
第19题:
兴奋传到神经末梢
突触前膜发生除权
Ca2+进入突触前末梢
前膜内轴浆黏度的高低
前膜内侧负电位的大小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末梢膜电位的水平
末梢内线粒体的数量
末梢内囊泡的数量
进入末梢内的Ca2+量
末梢膜上化学门控Ca2+通道的数量
第22题:
末梢膜钠通道密度
进入末梢的Ca2+量
末梢内囊泡数量
囊泡内递质含量
活化区面积大小
第23题:
兴奋传到神经末梢
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
Ca2+进入突触前末梢
前膜内轴浆黏度的高低
前膜内侧负电位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