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下列关于肾小管泌H+的描述,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肾小管分泌H+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分泌1个H+可有多个HCO3-重吸收

    B.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

    C.通过质子泵和Na+-H+交换而实现

    D.肾小管泌NH3有碍于泌H+

    E.仅发生于远端小管


    正确答案:C
    H+的分泌是由Na+-H+交换体和质子泵完成的,可发生于全部肾小管,小管上皮细胞代谢产生的NH3是脂溶性的,它与H+的分泌密切相关,H+的分泌可以促进NH3的分泌。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生成H2CO3,H2CO3解离成H+和HCO3-,前者由质子泵泵入原尿中,后者通过基侧膜回到血液。

  • 第2题:

    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肾小管上皮细胞()。

    A.泌H+增加,泌K+增加

    B.泌H+减少,泌NH3减少

    C.泌K+减少,重吸收Na+减少

    D.泌K+增加,重吸收HCO3-减少

    E.泌NH3增加,泌Na+增加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关于肾小管分泌H+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
    B、通过质子泵和NA+-H+交换而实现
    C、仅发生于远端小管
    D、分泌1个H+可有多个HCO3-重吸收
    E、肾小管泌NH3有碍于泌H+

    答案:B
    解析:
    H+的分泌是由Na+-H+交换体和质子泵完成的,可发生于全部肾小管,小管上皮细胞代谢产生的NH3是脂溶性的,它与H+的分泌密切相关,H+的分泌可以促进NH3的分泌。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生成H2CO3,后者解离成H+和HCO3-,前者由质子泵泵入原尿中,后者通过基侧膜回到血液

  • 第4题:

    肾小管泌NH3


    A.主要由谷氨酰胺脱氨而生成
    B.酸中毒时泌NH3增多
    C H+增加可促使泌NH3增多
    D.参与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答案:A,B,C,D
    解析:

  • 第5题:

    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功能的说明,错误的是(  )


    A.泌H+有利于Na+和HCO3-重吸收

    B.泌NH3有利于排H+

    C.泌NH3排H+有利于留Na+

    D.泌K+有利于排H+

    E.泌K+有利于留Na+

    答案:D
    解析:

  • 第6题:

    低钾血症产生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机制:H+由()向()转移;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酶泵活性↑,使H+排泌↑。


    正确答案:细胞外;细胞内;[H+];H+-ATP

  • 第7题:

    试述肾小管泌H+的意义


    正确答案: 肾小管分泌H+的意义:
    (1)促进NaHCO3的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每分泌1个H+,就可使1个HCO3-和1个Na+重吸收回血,Na+和HCO3-再组成的NaHCO3是体内重要的碱储。
    (2)促进NH3的分泌分泌的H+可降低小管液的pH值,使NH3容易向小管液中扩散。分泌的NH3与H+结合生成NH4+,并进一步与强酸盐(如NaCl)的负离子结合为铵盐随尿排出。强酸盐的正离子(如Na+)则与H+交换后和细胞内的HCO3-一起被转运回血。因此,H+的分泌具有排酸保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

  • 第8题:

    关于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发病机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由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引起
    • B、管腔与管周液间无法形成高H+梯度
    • C、肾小管上皮细胞H+泵衰竭
    • D、肾小管上皮细胞通透性异常使泌入腔内的H+主动扩散至管周液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填空题
    低钾血症产生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机制:H+由()向()转移;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酶泵活性↑,使H+排泌↑。

    正确答案: 细胞外,细胞内,[H+],H+-ATP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肌酐清除率主要反映肾脏的功能是()。
    A

    肾小管排泄功能

    B

    肾小球滤过功能

    C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D

    肾小管泌H+功能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代谢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主要的代偿调节方式是()
    A

    泌H+、泌NH3,及重吸收HCO3-减少

    B

    泌H+、泌NH3及重吸收HCO3-增加

    C

    泌H+、泌NH3不变,重吸收HCO3-增加

    D

    泌H+和NH3减少,重吸收HCO3-增加

    E

    泌H+、泌NH3增加,重吸收HCO3-减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肾小管泌H+的意义

    正确答案: 肾小管分泌H+的意义:
    (1)促进NaHCO3的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每分泌1个H+,就可使1个HCO3-和1个Na+重吸收回血,Na+和HCO3-再组成的NaHCO3是体内重要的碱储。
    (2)促进NH3的分泌分泌的H+可降低小管液的pH值,使NH3容易向小管液中扩散。分泌的NH3与H+结合生成NH4+,并进一步与强酸盐(如NaCl)的负离子结合为铵盐随尿排出。强酸盐的正离子(如Na+)则与H+交换后和细胞内的HCO3-一起被转运回血。因此,H+的分泌具有排酸保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肾小管分泌H+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发生于远端小管

    B.通过质子泵和Na+-H+交换而实现

    C.肾小管分泌NH3有碍于分泌H+

    D.分泌1个H+可有多个HCO3-重吸收

    E.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关于肾小管泌H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发生于远端小管
    B.通过质子泵和Na-H交换而实现
    C.肾小管泌NH有碍于泌H
    D.分泌1个H可有多个HCO重吸收
    E.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

    答案:A
    解析:
    肾小管泌H发生于所有肾小管+集合管;集合管细胞膜对NH能高度通透,而对NH的通透性较低,故细胞内生成的NH通过扩散方式进入小管液,与分泌的H结合形成NH随尿排出,故NH有助于泌H。H的分泌和HCO重吸收两者是同时进行的,按照HCO+H→HCO,1:1的关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水钠重吸收有关,与H分泌无关。

  • 第15题:

    下列关于肾小管泌NH3的描述,正确的是

    A. NH3来源于谷氨酰胺脱氨作用
    B. NH3通过主动转运进入小管液
    C.能促进肾小管排酸
    D.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NaHCO3

    答案:A,C,D
    解析:

  • 第16题:

    关于肾小管分泌H+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 B.乙酰唑胺可抑制H+的分泌

    C.远曲小管的主细胞可分泌H+ D. PH降低时肾小管碳酸酐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B
    解析:
    H+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闰细胞主动分泌。碳酸酐酶在HC03—重吸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使用 碳酸酐酶的抑制剂乙酰唑胺可抑制H+的分泌。当pH降低时,碳酸酐酶的活性增加,H+的生成增多。

  • 第17题:

    代谢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主要的代偿调节方式是()

    A泌H+、泌NH3,及重吸收HCO3-减少

    B泌H+、泌NH3及重吸收HCO3-增加

    C泌H+、泌NH3不变,重吸收HCO3-增加

    D泌H+和NH3减少,重吸收HCO3-增加

    E泌H+、泌NH3增加,重吸收HCO3-减少


    B

  • 第18题:

    肌酐清除率主要反映肾脏的功能是()。

    • A、肾小管排泄功能
    • B、肾小球滤过功能
    • C、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 D、肾小管泌H+功能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肾小管泌H+活动对机体pH的影响是()

    • A、排酸保碱
    • B、排酸排碱
    • C、排碱保酸
    • D、保酸保碱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Ⅰ型)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 A、远端肾小管泌H+障碍
    • B、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球滤液中碳酸氢根障碍
    • C、远端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球滤液中碳酸氢根障碍
    • D、远端肾小管泌碳酸氢根障碍
    • 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多选题
    关于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发病机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

    由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引起

    B

    管腔与管周液间无法形成高H+梯度

    C

    肾小管上皮细胞H+泵衰竭

    D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透性异常使泌入腔内的H+主动扩散至管周液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Ⅰ型)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A

    远端肾小管泌H+障碍

    B

    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球滤液中碳酸氢根障碍

    C

    远端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球滤液中碳酸氢根障碍

    D

    远端肾小管泌碳酸氢根障碍

    E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肾小管泌H+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仅发生于远端小管

    B

    通过质子泵和Na+-H+交换而实现

    C

    肾小管泌NH3有碍于泌H+

    D

    分泌1个H+可有多个HCO3重吸收

    E

    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肾小管泌H+发生于所有肾小管+集合管;集合管细胞膜对NH3能高度通透,而对NH4+的通透性较低,故细胞内生成的NH3通过扩散方式进入小管液,与分泌的H+结合形成NH3随尿排出,故NH3有助于泌H+。H+的分泌和HCO3-重吸收两者是同时进行的,按照HCO3-+H+→H2CO3,1:1的关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水钠重吸收有关,与H+分泌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