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测验的外部效度
B.多次测验降低或增加了被试对实验变量的敏感性
C.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D.选择×实验变量可能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第2题:
A.内部效度
B.构思效度
C.外部效度
D.效标效度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效标关联效度,又称()效度。
第7题: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生态化趋势有利于提高教育的()
第8题:
效度分析有多种方法,其测量结果反映效度的不同方面,其中()又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指所设计的题项能否代表所有测量的内容或主题,对此效度常采用逻辑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第9题:
影响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第10题:
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充分必要条件
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充分但不必要的条件
外部效度是内部效度的必要条件
第11题:
第12题:
生态效度
聚合效度
区分效度
构想效度
第13题:
又称准则效度的是()
A、表现效度
B、内容效度
C、效标效度
D、预测效度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应如何处理这些因素?
(1)研究被试的代表性差
(2)研究变量的抽象与操作定义不明确,测量方式信度、效度差,致使研究可重复性小。
(3)研究对被试的反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研究本身(如:对被试的行为、态度的测量)可能改变被试的典型行为
(4)事前测量与实验处理的相互影响
(5)多重处理的干扰。当被试同时参加多个实验或多次接受实验处理时,就会因参加研究经验增多、各项处理的相互影响等发生各项处理之间的干扰。
(6)实验者效应。指实验者本身的动机、情绪、个性以及其他细微而无意的行为影响被试,把研究目的、结果的期望等在无意中传递给被试。
(7)研究与实际情景相差较大。
(8)被试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要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必须注意在研究中消除和控制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做好取样工作。在这里,取样不但包括被试的取样,而且也包括有代表性的研究背景、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和研究时间的选取。取样的背景越广泛,与实际情景越接近,研究结果的可能性、适用性、推广性就越强。
略
第18题:
实验的外在效度可分为()效度和生态效度。
第19题:
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第20题: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21题:
内容效度
预测效度
结构效度
方法效度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