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为报夺妻之恨想要杀死丙,为请好友乙帮忙便欺骗乙说,自己只是想教训教训丙。甲、乙共同用木棍打击丙,乙只打击丙的大腿,并告诫甲不要下手太狠。由于甲一直猛击丙的头部,导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二者不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二者在故意伤害罪的限度内构成共同犯罪 C.由于“一人行为,全部负责”,甲、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 D.甲、乙都应按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追究刑事责任

题目
甲为报夺妻之恨想要杀死丙,为请好友乙帮忙便欺骗乙说,自己只是想教训教训丙。甲、乙共同用木棍打击丙,乙只打击丙的大腿,并告诫甲不要下手太狠。由于甲一直猛击丙的头部,导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二者不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二者在故意伤害罪的限度内构成共同犯罪
C.由于“一人行为,全部负责”,甲、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
D.甲、乙都应按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考题
更多“ 甲为报夺妻之恨想要杀死丙,为请好友乙帮忙便欺骗乙说,自己只是想教训教训丙。甲、乙共同用木棍打击丙,乙只打击丙的大腿,并告诫甲不要下手太狠。由于甲一直猛击丙的头部,导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持刀杀乙,乙与甲扭打在一起。在搏斗中,乙不慎将刀插入自己心脏部位,死亡。乙的死亡与甲的行为
    具有因果关系
    B.甲追杀乙,乙狂奔逃命,结果被乙的另一个仇人丙看到,丙在甲尚未赶到时,就一枪将乙打死。甲的行为
    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C.甲试图砍杀乙,但看错了人,将长相与乙相似的丙杀死。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D.甲试图毒死乙,被乙识破。乙欲借刀杀人,即将甲送来的有毒食品转赠自己的仇人丙,丙食后死亡。甲的
    行为与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答案:A
    解析:
    【 解析】A。A中,乙的行为是扭打时经常会发生的情况,所以“介入因素不异常”,因果关系不中断。B中,甲的行为对死亡结果没有发挥作用,所以因果关系中断。C中,丙是被甲杀死的,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当然具有因果关系。D中,由于乙已经知道食品有毒,所以后面的毒死人行为是乙的自主行为,与甲无关。故因果关系中断。

  • 第2题:

    甲欲杀乙,向乙开枪,但未瞄准,子弹从乙身边穿过打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 B、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 C、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 D、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B

  • 第3题:

    甲打击乙,乙奋力还击,丙路过,甲请丙帮忙,共同对乙实施打击,致乙重伤。甲、丙的行为属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一般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甲、乙、丙共谋要“狠狠教训一下”他们共同的仇人丁。到丁家后,甲在门外望风,乙、丙进屋打丁。但当时只有丁的好友田某在家,乙、丙误把体貌特征和丁极为相似的田某当作是丁进行殴打,遭到田某强烈抵抗和辱骂,二人分别举起板凳和花瓶向田某头部猛击,将其当场打死。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 A、甲、乙、丙构成共同犯罪
    • B、甲、乙、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
    • C、甲不需要对丁的死亡后果负责
    • D、甲成立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A,D

  • 第5题:

    甲将自己依法配置的猎枪借给乙使用,但在次日,甲便向乙索要猎枪,乙问为什么提前要回猎枪,甲说需要用枪杀丙,于是乙将猎枪还给了甲,甲随后杀死了丙。关于本案错误的说法是()。

    • A、甲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 B、乙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 C、乙构成甲的共犯
    • D、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甲依法配置猎枪,某日乙向甲借枪,甲问干什么用,乙说因与丙有仇,又打不过丙,所以借枪杀丙,甲碍于情面,将猎枪借与乙,乙持猎枪将丙杀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 B、甲构成乙的共犯
    •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 D、甲无杀死丙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甲依法配置猎枪,某日乙向甲借枪,,甲问干什么用,乙说因与丙有仇,又打不过丙,所以借枪,杀丙,甲碍于情面,将猎枪,借与乙,乙持猎枪,将丙杀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构成非法出借**支罪
    • B、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 D、甲无杀死丙的故意,所以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甲给乙5万元让乙“教训”一下丁。乙收钱后,给丙2万元让丙“教训”一下丁。后甲又后悔便告诉乙取消行动。乙说知道了,但未告诉丙。丙仍按照原计划将丁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 B、犯罪中止
    • C、犯罪既遂
    • D、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

  • 第9题:

    甲将自己依法配置的猎枪借给乙使用,但在次日,甲便向乙索要猎枪,乙问为什么提前要回猎枪,甲说需要用枪杀丙,于是乙将猎枪还给了甲,甲随后杀死了丙。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 B、乙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 C、乙不构成甲的共犯
    • D、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甲与乙签订了行纪合同,由乙为甲购买二手汽车。乙知道丙想转手卖掉自己的汽车,乙告诉了丙其与甲之间的关系,而与丙订立买卖合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为乙与丙
    • B、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为甲与丙
    • C、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为甲与乙
    • D、乙已经向丙披露了甲,甲可以要求丙履行义务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

    甲以伤害故意、乙以杀人故意共同对丙实施暴力导致丙死亡,由于二人主观故意不同,二人不成立共同犯罪

    B

    乙误认为路边的皮包是他人遗失的,明知真相(皮包是丙的)的甲教唆乙将皮包拿走,甲和乙构成侵占罪的共同犯罪,甲另外构成盗窃罪

    C

    甲绑架丙的儿子后向丙勒索巨额财物,得知丙报警后,打算杀死丙的儿子。甲向好友乙述说要杀死丙的儿子的想法,乙遂帮忙掐死了丙的儿子,乙构成绑架罪,适用“杀死被绑架人”的法定刑

    D

    乙教唆甲实施抢劫,但甲实施抢劫时,刚好路过的乙发现被劫持者是自己的邻居,遂劝说甲停手,甲不从,将乙打昏后劫得财物,甲成立犯罪既遂,乙成立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依据部分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二人主观故意不同不影响共同犯罪的成立。
    B项,甲教唆乙实施侵占行为,二人在侵占罪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由于甲是利用不知情的乙实施了盗窃行为,甲另外构成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C项,在结合犯的情形,承继人只对后一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也即乙只成立单独的故意杀人罪。
    D项,乙的劝阻行为并未消除先前教唆行为所引起的因果力,不成立有效的中止,而属于犯罪既遂。

  • 第12题:

    单选题
    甲给乙5万元让乙“教训”丙,乙收钱后找到丁给其2万元让丁“教训”丙,后甲又反悔便告知乙取消行动。乙说:“知道了”,但未转告丁。丁仍按照原计划将丙打成重伤。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犯罪预备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甲虽然反悔并告知乙取消行动,但未满足犯罪中止需要的条件,即不满足犯罪中止的有效性。构成犯罪中止要求没有发生行为人原本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行为人要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因此,甲构成犯罪既遂,不构成犯罪中止。

  • 第13题:

    关于共同犯罪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二人共同对丙实施暴力,致丙死亡。事后查明,甲只想伤害,乙则暗藏杀机。由于二人的故意内容不同,因此不成立共犯
    B、甲(15岁)邀请乙(20岁)在其盗窃时为其望风,乙答应,甲成功窃得财物3000元。因为甲无需对自己的盗窃行为负责,因此乙成立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C、甲乙共谋杀丙,到丙家后,甲从前门进入,乙则堵住后门。结果丙见到甲后向后门逃窜,被守在后门的乙杀死。由于丙是被乙杀死的,因此,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甲成立故意杀人未遂
    D、甲将乙囚禁在地下室,第三天,甲的好友丙在知情的情况下加入进来,与甲一同看管乙。甲的行为虽然已既遂,但不妨碍甲丙二人成立共犯

    答案:D
    解析:
    A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甲乙二人的主观故意内容不同,不影响二人成立共犯。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二人在构成要件重合(即故意伤害)的范围内成立共犯。
    B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共犯是一种“共同制造利益侵害”的模式,其成立与罪责无关。甲乙二人显然是共同造成了他人的财产损失,因此成立共犯。只不过,甲由于15周岁,不需要为盗窃罪承担最终的刑事责任而已。但此时,综合甲乙二人在案件中的作用,无法说明乙是将甲作为犯罪的工具予以支配,因此乙不成立盗窃罪的间接正犯,而是帮助犯。
    C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甲乙二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同正犯,彼此要为彼此的行为导致的结果负责(正所谓“部分实行,全部责任”)。
    D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丙属于承继的共犯,与甲共同承担非法拘禁罪的刑事责任。

  • 第14题:

    甲、乙、丙三人共谋要给丁一点教训,揍丁一顿。到丁家后,丙在门外放风,甲、乙进屋教训丁,结果将丁当场打死,对此案应定()

    • A、甲、乙、丙共同犯有故意伤害罪
    • B、甲、乙、丙共同犯有故意杀人罪
    • C、甲、乙犯有故意杀人罪,丙犯有故意伤害罪
    • D、甲、乙犯有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丙犯有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甲想杀死乙,举枪瞄准乙扣动扳机,枪声过后乙没有被杀死,却击中了丙,丙当场死亡。甲不构成故意杀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甲对乙实施抢劫,乙奋起抗争,恰遇甲之好友丙经过,甲请丙帮忙,共抢得乙身上钱财若干。甲、丙的共同犯罪属于()。

    • 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 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 C、复杂共同犯罪
    • D、必要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甲唆使乙帮助杀死邻居丙。某日,乙按甲授意,到丙家中,与丙闲谈,伺机作案,后因不忍下手而离去。关于本案,处理正确的是()。

    • A、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共同犯罪
    • B、乙属于犯罪预备
    • C、乙属于犯罪中止
    • D、乙没有杀害丙,所以甲属于教唆未遂

    正确答案:A,C

  • 第18题:

    甲教唆乙杀邻居丙。某日,乙按甲的授意,到丙家中,伺机作案,乙觅得机会正欲杀丙,后因不忍下手而离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共同犯罪
    • B、乙属于犯罪预备
    • C、乙属于犯罪中止
    • D、乙没有杀害丙,所以甲属于教唆未遂

    正确答案:A,C

  • 第19题:

    甲、乙二人绑架丙,丙家人交付20万元赎金。甲为灭口执意要杀掉丙,乙认为丙家人已交赎金,杀之不义,坚决反对。在甲动手杀丙时,乙与丙联手将甲杀死。乙、丙杀死甲的行为性质属于()。

    • A、正当防卫
    • B、防卫过当
    • C、故意杀人罪
    • D、紧急避险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风,甲进入丙家后,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施暴力,并抢劫了丙的1万元现金。本案应当如何认定?()

    • A、甲与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 B、甲与乙在盗窃罪范围内构成共犯
    • C、甲属主犯,乙属从犯
    • D、甲与乙不能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B,C,D

  • 第21题:

    甲欲杀死乙,在乙饭碗里投放毒药,不料朋友丙分食了乙的饭菜,甲为了杀死乙,没有阻止丙,结果导致乙和丙均中毒死亡。甲对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 A、过于自信的过失
    • B、疏忽大意的过失
    • C、间接故意
    • D、直接故意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

    甲(成年人)教唆15岁的乙去丙家小区里拦住丙进行抢劫,但是丙一直没有出现,乙就想去丙家看看丙是不是已经回家了,结果正好看见丙家的门虚掩着,乙进入丙家进行了盗窃,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

    B

    甲在抢夺丙之后,被丙追赶,正在厮打时,甲的朋友乙正好经过,甲就叫乙帮忙,乙问甲什么情况,甲如实说了,乙知晓后帮助甲一起殴打丙,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C

    甲、乙商量想给丙点颜色看看,但是其实乙早就对丙起了杀心,在甲、乙一起殴打丙的过程中,乙就一直攻击丙的头部,最后导致丙死亡。甲、乙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共犯

    D

    甲、乙一起殴打丙,想教训一下丙,在殴打过程中,乙拿起身边的椅子朝丙砸去,砸到了丙的头上,导致丙死亡,甲、乙均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是只有乙承担致死的加重后果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A项,甲教唆乙抢劫,但是乙实施的是盗窃,抢劫罪包含了盗窃罪的犯意,两人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违法层面的共同犯罪。
    B项,乙在得知甲的犯罪过程后仍然帮助甲对丙实施暴力,乙构成甲的承继的共犯,所以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C项,乙有杀害丙的故意,甲只有伤害的故意,两人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但是甲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乙成立故意杀人罪。
    D项,在共同犯罪中,只要个别犯罪人的行为没有明显超出犯罪意图,那么所有犯罪人就都要对结果承担责任,虽然是乙的行为导致了丙的死亡,但是乙的行为是在伤害的故意下出现的,并未超出共同犯意,所以甲乙都要对死亡结果承担责任

  • 第23题:

    单选题
    甲与乙签订了行纪合同,由乙为甲购买二手汽车。乙知道丙想转手卖掉自己的汽车,乙告诉了丙其与甲之间的关系,而与丙订立买卖合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为乙与丙

    B

    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为甲与丙

    C

    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为甲与乙

    D

    乙已经向丙披露了甲,甲可以要求丙履行义务


    正确答案: A
    解析: 《合同法》第四百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行纪人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论第三人是否知道行纪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合同当事人均为行纪人与第三人,因此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为乙与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