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归因是指从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 (1)心理学家韦纳在海德内外因理论和罗特控制点理论基础之上系统的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其认为人们倾向于将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①内外源维度,即行为的成败取决于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②稳定性维度,即决定行为的原因是稳定还是不稳定的。要综合以上两个维度才能做出总结性的归因。他认为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是个体分析工作成败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其中能力是内在的稳定性因素,努力是内在的不稳定因素,运气是外在的不稳定因素,任务难度是外在的稳定因素。(2)行为原因除了有内外源与稳定性两个维度外,还有第三个维度——可控性维度,即行为原因能否为行为这个人所控制 如果是可控的,意味着行动者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内外控者所理解的控制点位置不同,因而他们对事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不同。(3)行为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成败的语气,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4)若新的结果和过去不同,常归因于不稳定因素;若结果一致,则常归因于稳定的因素。(5)归因还会导致情绪反应,若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成功时则感到满意自豪,失败时则内疚羞愧;若归结为外部原因,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有太大的情绪反应。同时,和他人相比也会不同。
更多“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动机理论为()。
    A.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成就动机理论
    D.成败归因理论
    E.期待价值理论


    答案:D
    解析:
    (1)强化理论。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N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他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3)成就动机理论。默里将成就需要定义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成就动机涉及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4)成败归因理论。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的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5)期待价值理论。早期的一种动机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另一种动机的认知理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效能期望)。

  • 第2题:

    由海德提出,并由韦纳进行系统探讨的动机理论是(  )

    A.归因理论
    B.强化理论
    C.自我实现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答案:A
    解析:
    海德是归因问题研究的创始人。1958年他在《人际关系的心理学》一书中从朴素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他把行为的原因基本分为两类:内因与外因。韦纳1972年提出了他的归因理论,是在海德的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观点认为:内因一外因方面只是归因判断的一个方面,还应增加另一方面,即暂时一稳定方面,两方面都很重要,是彼此独立的。后来又扩充到三维度的归因理论。

  • 第3题:

    简述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归因类别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归因就是在成功或失败体验中的归因。韦纳对这类归因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成功失败的归因理论,称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韦纳等人提出了一个包括两个步骤的归因过程。
    第一,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时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即决定控制源。
    第二,进行了内在或外在归因之后,观察者还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稳定地发生的,还是不稳定地发生的。(内在,稳定——能力;内在,不稳定——努力;外在,稳定——任务难度;外在,不稳定——运气)

  • 第4题:

    简述韦纳自我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纳对归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每个人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进行原因分析时,往往从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等方面进行归因。从来源上分,有内在因素,有外在因素。
    从稳定性来分,有稳定的,有不稳定的。
    从控制性来分,有能够自我控制的,有的是不能控制的。
    一般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或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而把行为结果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对后继行为的动力。

  • 第5题:

    动机的归因理论的主要提出者是()。

    • A、韦纳
    • B、班杜拉
    • C、费斯廷格
    • D、赛里格曼

    正确答案:A

  • 第6题:

    简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及其对后续行为的影响。


    正确答案: 韦纳认为,人们获得成功或者遭遇失败时,总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原因,即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运气)。这四种因素又可以按照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努力和能力属于内部原因,任务难度和机遇属于外部原因;努力和机遇比较容易改变,时不稳定的,而一个人的能力和任务难度则是稳定、不易改变的;努力可以由个体控制、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不行。
    对成败的归因情况对个人以后的行为表现有很重要的影响。例如,把成功归于内部原因会使人感到满意和自信,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则容易使人产生内疚和自责感;把成功归于稳定性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把失败归于稳定性因素则会降低以后工作的积极性。

  • 第7题: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动机理论为()。

    • A、强化说
    • B、动机归因理论
    • C、自我效能感理论
    • D、成就动机理论
    • E、概括说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判断题
    在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中,内外归因理论是由韦纳提出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以下的理论,(  )是韦纳提出的。
    A

    归因理论        

    B

    自我效能感理论

    C

    成就动机理论        

    D

    需要层次理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了成就动机归因理论,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地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将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B项,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C项,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D项需要层次理论由马斯洛提出。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韦纳(B.Weiner)的归因理论。

    正确答案: ①韦纳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了个人成就的归因过程是如何决定或影响个人成就行为的。按照这种理论,在成就情境中,伴随着特定的行为结果,个体有意无意地都会寻找它产生的原因,这种归因又通过影响人们的期望和情绪情感而影响人们的成就动机。
    ②归因是通过影响人们的期望和情绪情感而影响人们的成就动机的,其规律可概括如下:
    A.失败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将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而失败被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则不会弱化甚至还会强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
    B.成功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将会强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而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则无助于甚至还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韦纳的成功与失败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韦纳的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类别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归因就是在成功或失败体验中的归因。韦纳提出归因可以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决定控制源,包括内在和外在的;二是决定稳定性,包括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如把这个理论应用于考试成败的归因,我们判断那位同学考得好的原因:因为他确实好,能力好(稳定的内在归因);因为考试容易(稳定的外在归因);因为他做了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归因);因为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归因)。因此,归因的类型有四种类型,即能力、任务难度、努力和运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归因及韦纳的归因理论。

    正确答案: (1)归因
    归因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分析,推论其性质或原因的过程,即个体对可能导致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多种因素的原因加以解释、推测并判断其属于什么性质的过程。
    (2)韦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认为在个体寻求事件的原因时,从内外源、稳定性、控制性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内外源是行为原因是在个体本身,还是外部环境方面。稳定性是行为原因是稳定的,还是可以变化的。控制性是行为原因是可以控制的,还是不可以控制的。三个维度原因分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四个因素,并认为个体成败行为归因于何种因素,对其以后的工作、学习及其他活动的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内在的、稳定的因素包括能力、身体特征;不稳定因素包括努力、心情;外在的稳定因素包括任务难度、无法克服的障碍;外在的不稳定因素包括运气、机遇。
    维纳把个体行为原因分为三个维度:即把内外源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努力、能力、个性等原因都是内源性的,任务难度、运气、家庭条件等原因是外源性的。把稳定性分为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任务难度、能力、家庭条件等原因是稳定的,努力、运气、心境等原因是不稳定的。把控制性分为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努力等原因是可受个人控制的,运气等原因则不受个人意志的控制。这样就可以把人们对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四个因素: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结合起来,组成归因三维度模式。
    维纳认为,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如何,会对自己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那么,以后考试还会预期失败,因为能力是一个稳定因素;如果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那么,以后考试不大可能预期失败,因为运气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对成败的归因并不一定是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个人的归因存在着偏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韦纳提出的动机的归因理论,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属于( )归因。

    A.内控不稳定
    B.外控不稳定
    C.内控稳定
    D.外控稳定

    答案:C
    解析:
    韦纳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并将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作为划分动机维度的四个主要因素。把成败归因于能力属于内控稳定归因,归因于努力属于内控不稳定归因,归因于任务难度属于外控稳定归因,归因于运气属于外控不稳定归因。

  • 第14题:

    在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中,内外归因理论是由韦纳提出的。

    A

    B



  • 第15题:

    简述韦纳(B.Weiner)的归因理论。


    正确答案:①韦纳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了个人成就的归因过程是如何决定或影响个人成就行为的。按照这种理论,在成就情境中,伴随着特定的行为结果,个体有意无意地都会寻找它产生的原因,这种归因又通过影响人们的期望和情绪情感而影响人们的成就动机。
    ②归因是通过影响人们的期望和情绪情感而影响人们的成就动机的,其规律可概括如下:
    A.失败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将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而失败被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则不会弱化甚至还会强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
    B.成功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将会强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而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则无助于甚至还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

  • 第16题:

    在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中,内外归因理论是由韦纳提出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简述韦纳的成功与失败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韦纳的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类别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归因就是在成功或失败体验中的归因。韦纳提出归因可以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决定控制源,包括内在和外在的;二是决定稳定性,包括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如把这个理论应用于考试成败的归因,我们判断那位同学考得好的原因:因为他确实好,能力好(稳定的内在归因);因为考试容易(稳定的外在归因);因为他做了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归因);因为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归因)。因此,归因的类型有四种类型,即能力、任务难度、努力和运气。

  • 第18题:

    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 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很重要的。因为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学生的不正确归因需要教师的辅导与帮助。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 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很重要的。因为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学生的不正确归因需要教师的辅导与帮助。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及其对后续行为的影响。

    正确答案: 韦纳认为,人们获得成功或者遭遇失败时,总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原因,即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运气)。这四种因素又可以按照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努力和能力属于内部原因,任务难度和机遇属于外部原因;努力和机遇比较容易改变,时不稳定的,而一个人的能力和任务难度则是稳定、不易改变的;努力可以由个体控制、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不行。
    对成败的归因情况对个人以后的行为表现有很重要的影响。例如,把成功归于内部原因会使人感到满意和自信,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则容易使人产生内疚和自责感;把成功归于稳定性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把失败归于稳定性因素则会降低以后工作的积极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正确答案:
    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1)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有: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比如,能力为内控、稳定、不可控的归因;任务难度为外控、稳定、不可控的归因;努力为内控、不稳定、可控的归因;运气为外控、不稳定、不可控的归因等。
    (2)如果一个新的结果和过去的结果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和运气等;如果新结果与过去的结果一致,人们一般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如任务难度和能力等。这种归因会使人们对下一次的行为结果产生预期。具体来说,如果将成就行为归因为不稳定的因素,人们会预期结果与上一次不一致;如果归因为稳定因素,人们就会预期结果可能与上一次一致。
    (3)归因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在成功时会感到满意和自豪,在失败时会感到内疚和羞愧。但是,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产生太突然的情绪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动机理论为()。
    A

    强化说

    B

    动机归因理论

    C

    自我效能感理论

    D

    成就动机理论

    E

    概括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正确答案: 动机的归因理论
    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在此基础上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维纳:增加稳定性维度。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中的中心要素。新结果与前不同,归于不稳定因素;与前相同归因于稳定因素。并且内归因情绪反应较为明显。(两维归因模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正确答案: 归因类别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归因就是在成功或失败体验中的归因。韦纳对这类归因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成功失败的归因理论,称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韦纳等人提出了一个包括两个步骤的归因过程。
    第一,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时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即决定控制源。
    第二,进行了内在或外在归因之后,观察者还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稳定地发生的,还是不稳定地发生的。(内在,稳定——能力;内在,不稳定——努力;外在,稳定——任务难度;外在,不稳定——运气)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