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信号检测论引入心理学的60周年,它是现代心理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信号检测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将个体的感受性、反应偏好等加以区分 B.最早由坦纳和斯韦茨应用于心理学 C.假定信号与噪音均正态分布 D.噪声分布总是比信号分布的心理感受更强些

题目
2014年是信号检测论引入心理学的60周年,它是现代心理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信号检测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将个体的感受性、反应偏好等加以区分
B.最早由坦纳和斯韦茨应用于心理学
C.假定信号与噪音均正态分布
D.噪声分布总是比信号分布的心理感受更强些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B,C
解析:
信号检测论。 1954年坦纳和斯韦茨首先将信号检测论应用于心理学,信号检测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心理物理学对阈限的理解,将个体客观的感受性和主观的动机、反应偏好等加以区分,后来发展成为现代心理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信号检测论的前提是噪音与信号均正态分布,而且分布有重叠。同时由于信号总是叠加在噪音背景之上,因此总体上信号分布总是比噪音分布的心理感受更强些。故选择ABC。
更多“2014年是信号检测论引入心理学的60周年,它是现代心理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信号检测论的说法,正确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信号检测论中虚报概率+击中概率=1。()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 第2题:

    下列关于费希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出了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三种心理物理学方法
    B.提出了感觉“阈限”概念,并对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C.提出了“负感觉”概念,并用负的数量来表示无意识现象
    D.发晨了新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信号检测论

    答案:A,B,C
    解析:
    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的历史。 费希纳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于:①费希纳定律。他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费希纳定律,该定律说明在物理量不断增加时,心理量的增加速度逐渐减慢。②心理物理学实验方法。费希纳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为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他提出了感觉“阈值”概念,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负感觉”。概念。④对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人弥补了阈限概念的不足和缺陷,发展了新的理物理学方法——信号检测论。此外,费希纳还首次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于1860年,费希纳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信号检测论最早被坦纳和斯韦茨(Tanner和Swets,1954)等人首先用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见郭秀艳、杨治良《基础实验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故D选项错误。费希纳作为实验心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关于他的知识。

  • 第3题:

    小明想寻找一种最精确的信号检测论实验方法,它是()

    A.有无法
    B.评价法
    C.迫选法
    D.随机法

    答案:C
    解析:
    信号检测论。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包括:有无法、评价法、迫选法。(可以出多选)有无法就是事先确定信号、噪音和先定概率,让被试判断信号是有还是无。评价法中被试不仅要回答是否有信号,而且还要回答肯定或否定的程度(对信号进行评价,即用评价等级表示对刺激不同的确信程度)。由于评价法在一轮实验中使用了多个标准,故它可以获得有无法多轮实验才能得到的结果。迫选法一般给被试呈现2-8个刺激,其中有一个是信号,让被试选出信号。主试的兴趣主要在于被试的辨别力,而不关心判断标准。这是最精确的方法。故选择C选项。

  • 第4题:

    在信号检测论中,P(y/SN)指(  )

    A.正确否定率
    B.虚报率
    C.漏报率
    D.击中率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请结合信号检测论分析“针刺麻醉”说,并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1)针刺麻醉,即针灸镇痛说,用心理学的术语解释是指被试或患者由于接受了针灸处理而使得他们的痛阈提高的说法。
    (2)设计思想: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在实验中分别采用传统心理法的极限法测量针灸前后的阈限变化,和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来测量针灸前后的d’和β的变化。
    (3)具体程序:采用被试内设计,针灸前后用枪式热辐射仪测量被试的痛觉感受方面的反应,并记录各个刺激值和被试相应的反应值。极限法—计算微痛阈限和耐痛阈限。对结果进行t检验,看针灸前后微痛阈和痛阈的差异是否显著。信号检测论—计算针灸前后的虚惊率、击中率,和由此得出的d’和β。对结果进行t检验,看针灸前后被试的客观感受性和主观决策标准的变化情况。
    (4)结果分析:针灸前后,如果d’不变,而只是β发生了变化,那么可知针灸镇痛说,看到的只是主观因素对痛觉报告的影响;如果用极限法得到的阈限是随着针灸前后而发生变化的话,或者说表现出了针灸镇痛的效应,与信号检测论的结果非常不同,那么可能信号检测论是一个好的指标,能将主客观因素区分开。

  • 第6题:

    应用超声波法对GIS进行局部放电检测时,如果检测信号区域大,且在圆周方向上信号变化不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信号源位于中心导体;
    • B、信号源位于信号最强点的罐体上;
    • C、无法确定信号源位置;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

    • A、人工语法
    • B、序列反应时
    • C、复杂系统
    • D、信号检测论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与有无法相比,评价法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与有无法相比,评价法有两个明显的优势:
    (1)信息量大。有无法只要求被试做有无信号的判断,被试就只能以某一标准来判断,但是在实际上不同时刻被试在判断有无时的信心水平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信心水平可以在评价法实验中得以充分表现,所以评价法实验能够更充分的显示被试信号检测中的心理活动特征。
    (2)效率高。一个评价法的实验过程可以相当于几次有无法的实验成效,效率大大的提高了,比如被试对信号判断的确信等级分为6等时,其得到的实验结果相当于5个有无法实验得到的结果。

  • 第9题:

    为什么说信号检测论引进到心理实验中来,是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


    正确答案: (1)在感受性的测量上,把主观态度与辨别力分开,获得了成功。
    (2)在解决辨别力指数的问题上,明确地建立起反映噪音变量的虚报概念,这一点对于辨别力的估量不可缺少,而且对于被试主观态度或反应偏好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3)信号检测论不仅把信号当信息,也把噪音当信息,这相对于传统心理物理学来说是一个发展,因为噪音引起的感觉分布是信号检测的主要困难,只有充分地分析噪音信息才能更好地研究被试的辨别力的性质。

  • 第10题:

    侦察试验是信号检测论的一种吗?请加以简单解释。


    正确答案:不是的。侦察实验是反应时间的概念,而信号检测论是心理物理法的概念。在简单反应时间的实验中,为了克服被试抢先的“假反应”现象,改变每次刺激呈现与预备信号之间的距离。实验中插入“侦察试验”,发出“空白刺激”,在预备信号发出后,并不呈现刺激。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

    正确答案: 信号检测实际就是从噪音背景中检测信号,所以信号和噪音是信号检测论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在心理学领域,信号检测论所指的信号可以理解为刺激。
    而噪音就是信号所伴随的背景。
    心理学上的信号检测实验一般是在信号和背景不易分清的条件下进行的。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这里的“噪音”不仅是指纯音信号出现时的其他噪音而言的;在视觉实验中,伴随着亮点信号出现时的照度均匀的背景也叫做“噪音”。总之,对信号起着干扰作用的因素都可当作“噪音”。主试呈现的刺激,有时只呈现“噪音”刺激(以N表示);有时信号刺激和噪音刺激同时呈现(以SN表示),让被试对信号刺激做出反应,被试每次都要判断所接受到的:(1)仅仅是噪音背景;或者(2)在噪音背景上叠加了信号。
    信号伴随噪音,和单独出现噪音这两种情况下,分别可以在心理感受量值上形成两个分布:信号加噪音(SN)分布和噪音(N)分布,前者也常常简称为信号分布。由于信号总是叠加在噪音背景之上,因此总体上信号分布总是比噪音分布的心理感受更强些。
    信号分布的均值总是大于噪音分布的均值,由于信号和噪音的感觉强度都受各种随机因素影响,因此两个分布都呈正态。信号分布和噪音分布在中间强度上相互重叠,说明这一强度范围的感觉可能由信号导致,但是单独的噪音也有可能引起这一强度的感受。信号的心理感受强度可以用两个分布之间的距离来描述。同样,信号分布和噪音分布间的距离也可以作为心理物理学实验中对被试感受性的衡量指标,这被称为辨别力指标(d’)。
    我们可以将上述信号和噪音两个感觉分布视为无数次感觉过程累计。这样,观察者(被试)的每一次感觉过程都会产生一定的感觉量值x。这个x必定落在噪音分布和信号分布所覆盖的范围内。如果x很弱并离开了信号分布,就必定来自噪音分布;反之x很强并离开了噪音分布,也就一定是信号。问题集中在信号分布和噪音分布重叠的中间感受区域上:这一区间的x值即可能对应信号,也可能对应于噪音。对于此区间内任意一个x,它来自信号分布或噪音分布的可能性,可以用其在两个分布中对应的纵线高度(O)来衡量。x对应的两个分布上的纵线高度之比被称作似然比,它被记为l(x)。)()()(NOSNOxl=信号检测论假设,观察者选择某一个似然比的值作为产生“信号”、“噪音”两种判断反应的分界点,或称决策标准(β)。观察者的决策规则(decisionrule)就是比较当前观察得到的x所对应的似然比l(x),与观察者自定的决策标准β的大小。如果l(x)大于等于β,观察者就选择进行“信号”反应;如果l(x)小于β,观察者就选择进行“噪音”反应。
    决策标准的设定受到各种非感觉因素的影响,包括信号出现的先定概率,以及利益得失的权衡等。信号检测论可以给出在给定信号强度和敏感性水平下能得到的最大收益的β值(βOPT)。其计算公式为:
    )()()()()()(MCHVFACCRVSPNP++×=β式中P(N)和P(S)分别是噪音概率,V代表由正确反应得到的价值,C代表错误反应得到的代价(负值)。当V(CR)+C(FA)=V(H)+C(M)时,最大收益将从最小错误而得到。此时βOPT随信号概率P(S)的变化而变化(P(S)十P(N)=1),当P(S)上升时,放宽反应标准,即降低β是有利的反应策略;当P(S)降低时,严格的反应标准使提高β更有利。但当从正确反应中得到的收益与错误反应付出的代价不等时,βOPT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以上分析使我们明确了反应偏向(β)的含义。可见β值虽被认定为反应阈限,但这个阈限和传统阈限概念不同,它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SN和N两种先定概率和判定结果的奖惩办法而变动的。更准确地说,β不再是对被试感觉状态的绝对分界,而是被试主观决策反应的判断标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信号检测论引进到心理实验中来,是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

    正确答案: (1)在感受性的测量上,把主观态度与辨别力分开,获得了成功。
    (2)在解决辨别力指数的问题上,明确地建立起反映噪音变量的虚报概念,这一点对于辨别力的估量不可缺少,而且对于被试主观态度或反应偏好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3)信号检测论不仅把信号当信息,也把噪音当信息,这相对于传统心理物理学来说是一个发展,因为噪音引起的感觉分布是信号检测的主要困难,只有充分地分析噪音信息才能更好地研究被试的辨别力的性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信号检测论中漏报概率+正确否决概率=1。()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 第14题:

    简述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
    解析:
    信号检测论是一种新的心理物理学方法,它能把被试的辨别力和其反应偏向分开,因此在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应用如下:(1)在感知觉方面,用于测量个体的视觉、知觉、听觉和各种皮肤知觉等方面的感受性。(2)在认知研究中,用于研究被试对不同特征的刺激的编码和判断,以及判断的标准和准确性等。进而对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分析。(3)个体反应倾向性的评价。(4)在内隐记忆、闽下知觉、意识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第15题:

    下列关于信号检测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
    B.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
    C.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
    D.可以根据所得资料的分析对操作进行改进

    答案:A,B,C,D
    解析:
    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的感知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通过被试对呈现刺激的强度、肯定程度等的判断测量个体判断时的感受性、判断标准和反应倾向性。

  • 第16题:

    信号检测论相对于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把感受性与判断标准混在一起而不能区分它们。例如,用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时允许三类反应,就会使差别阈限受到自信或谨慎态度的很大影响。SDT对心理物理学的贡献,就是使实验者可以用一些方法测量反应的倾向性,并使测得的被试的辨别力不受反应倾向性的影响,并分别采用两个指标对反应倾向性和辨别力进行测量。

  • 第17题:

    应用超声波法对GIS进行局部放电测量时,如果检测信号区域小,且在检测区域内信号变化梯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号源位于中心导体;
    • B、信号源位于信号最强点的罐体上;
    • C、无法确定信号源位置;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关于音叉开关的主要工作原理,正确的是()

    • A、检测差压信号
    • B、检测电流信号
    • C、检测振动信号
    • D、检测温度信号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下面关于信号检测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区分感觉觉察的两个独立的过程
    • B、它研究感觉觉察的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 C、一是最初的感觉过程,反映观察者对刺激强度的感受性;二是随后独立的决策过程,反映观察者的反应偏差
    • D、信号检测论是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


    正确答案: 辨别力指标d’和判断标准,前者是观察者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后者是观察者反应偏向的度量,常用似然比标准β或报告标准C来进行衡量。

  • 第21题:

    试述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


    正确答案:信号检测实际就是从噪音背景中检测信号,所以信号和噪音是信号检测论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在心理学领域,信号检测论所指的信号可以理解为刺激。
    而噪音就是信号所伴随的背景。
    心理学上的信号检测实验一般是在信号和背景不易分清的条件下进行的。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这里的“噪音”不仅是指纯音信号出现时的其他噪音而言的;在视觉实验中,伴随着亮点信号出现时的照度均匀的背景也叫做“噪音”。总之,对信号起着干扰作用的因素都可当作“噪音”。主试呈现的刺激,有时只呈现“噪音”刺激(以N表示);有时信号刺激和噪音刺激同时呈现(以SN表示),让被试对信号刺激做出反应,被试每次都要判断所接受到的:(1)仅仅是噪音背景;或者(2)在噪音背景上叠加了信号。
    信号伴随噪音,和单独出现噪音这两种情况下,分别可以在心理感受量值上形成两个分布:信号加噪音(SN)分布和噪音(N)分布,前者也常常简称为信号分布。由于信号总是叠加在噪音背景之上,因此总体上信号分布总是比噪音分布的心理感受更强些。
    信号分布的均值总是大于噪音分布的均值,由于信号和噪音的感觉强度都受各种随机因素影响,因此两个分布都呈正态。信号分布和噪音分布在中间强度上相互重叠,说明这一强度范围的感觉可能由信号导致,但是单独的噪音也有可能引起这一强度的感受。信号的心理感受强度可以用两个分布之间的距离来描述。同样,信号分布和噪音分布间的距离也可以作为心理物理学实验中对被试感受性的衡量指标,这被称为辨别力指标(d’)。
    我们可以将上述信号和噪音两个感觉分布视为无数次感觉过程累计。这样,观察者(被试)的每一次感觉过程都会产生一定的感觉量值x。这个x必定落在噪音分布和信号分布所覆盖的范围内。如果x很弱并离开了信号分布,就必定来自噪音分布;反之x很强并离开了噪音分布,也就一定是信号。问题集中在信号分布和噪音分布重叠的中间感受区域上:这一区间的x值即可能对应信号,也可能对应于噪音。对于此区间内任意一个x,它来自信号分布或噪音分布的可能性,可以用其在两个分布中对应的纵线高度(O)来衡量。x对应的两个分布上的纵线高度之比被称作似然比,它被记为l(x)。)()()(NOSNOxl=信号检测论假设,观察者选择某一个似然比的值作为产生“信号”、“噪音”两种判断反应的分界点,或称决策标准(β)。观察者的决策规则(decisionrule)就是比较当前观察得到的x所对应的似然比l(x),与观察者自定的决策标准β的大小。如果l(x)大于等于β,观察者就选择进行“信号”反应;如果l(x)小于β,观察者就选择进行“噪音”反应。
    决策标准的设定受到各种非感觉因素的影响,包括信号出现的先定概率,以及利益得失的权衡等。信号检测论可以给出在给定信号强度和敏感性水平下能得到的最大收益的β值(βOPT)。其计算公式为:
    )()()()()()(MCHVFACCRVSPNP++×=β式中P(N)和P(S)分别是噪音概率,V代表由正确反应得到的价值,C代表错误反应得到的代价(负值)。当V(CR)+C(FA)=V(H)+C(M)时,最大收益将从最小错误而得到。此时βOPT随信号概率P(S)的变化而变化(P(S)十P(N)=1),当P(S)上升时,放宽反应标准,即降低β是有利的反应策略;当P(S)降低时,严格的反应标准使提高β更有利。但当从正确反应中得到的收益与错误反应付出的代价不等时,βOPT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以上分析使我们明确了反应偏向(β)的含义。可见β值虽被认定为反应阈限,但这个阈限和传统阈限概念不同,它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SN和N两种先定概率和判定结果的奖惩办法而变动的。更准确地说,β不再是对被试感觉状态的绝对分界,而是被试主观决策反应的判断标准。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

    正确答案: 辨别力指标d’和判断标准,前者是观察者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后者是观察者反应偏向的度量,常用似然比标准β或报告标准C来进行衡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侦察试验是信号检测论的一种吗?请加以简单解释。

    正确答案: 不是的。侦察实验是反应时间的概念,而信号检测论是心理物理法的概念。在简单反应时间的实验中,为了克服被试抢先的“假反应”现象,改变每次刺激呈现与预备信号之间的距离。实验中插入“侦察试验”,发出“空白刺激”,在预备信号发出后,并不呈现刺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