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设置对照班来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这种方法叫(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测验法

题目
通过设置对照班来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这种方法叫( )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测验法

相似考题
更多“通过设置对照班来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这种方法叫(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研究新旧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时,通常研究的班级是一个自然班,不能打乱原来的班级再重新组班,此时适合使用()。

    A、非实验设计

    B、准实验设计

    C、真实验设计

    D、纯实验设计


    参考答案:A

  • 第2题:

    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业成绩发生了变化,这当中,就是该项研究中的自变量是——也就是研究者要操纵的变量是哪一个?

    A、教学方法

    B、学业成绩

    C、学生的学习态度

    D、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A

  • 第3题:

    请教教师资格考试: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

    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D[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题中所述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 第4题:

    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中的 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控制班)。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始后,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请回答: (l)该实验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 (2)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3)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哪些? (4)该实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 (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研究的设计类型为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不相等控制组设计,或非随机分派控制组设计)。 (2)本实验研究的假设是:如果数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就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该研究的自变量是学生的各种反思训练活动;因变量是反映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测验成绩;无关变量包括教师情况、课堂纪律状况、学生学习风格等不作自变量处理的变量。 (4)这种设计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因为它可以控制历史、成熟、测量工具、被试者的流失等因素;由于有前测,可以与后测进行比较,凸显实验效果。缺点是:没有完全采用随机方式分派被试,会干扰实验效果,影响实验的效度。 (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等。

  • 第5题:

    某研究拟考察三种教学方法对两种认知风格和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

    A.3
    B.4
    C.6
    D.12

    答案:A
    解析:
    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独立变量,它是实验者在研究问题、实施实验时有意加以选择和操纵的变量。本研究中自变量有三个,分别是教学方法、认知风格和性别。学习成绩是因变量。

  • 第6题:

    以下是关于“初中生物概念图教学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步骤,不恰当的是( )。

    A.选择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入学摸底考试成绩等均无差异
    B.甲老师在实验班进行概念图教学,乙老师在对照班进行传统方式的教学
    C.利用期终考试进行观测,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D.运用问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概念图教学满意度”的调查

    答案:B
    解析:
    实验研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都应该是同一位老师进行教学,故B项做法错误。

  • 第7题:

    为了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学校选用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师负责用改进的方法教“实验1班”和“实验2班”的数学,另外随机选择老师用传统方法教“普通1班”和“普通2班”的数学,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随机分配。结果实验班各科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论是改进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能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值得推广。 如果班级的称谓对研究的内部效度有影响,从性质和来源上看,该影响属于()。

    • A、历史因素
    • B、选择因素
    • C、成熟因素
    • D、测量和测试手段
    • E、实验处理和程序

    正确答案:E

  • 第8题:

    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班主任王老师规定:今后根据每次考试成绩给全班学生安排座位,成绩前5名的学生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座位,6至10名的学生其次挑选依次类推。这种做法试图通过影响哪种心理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正确答案:此做法试图通过影响学习期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及学习的信念等。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所指向的可以是成绩,也可以是奖品、教师的赞扬、名誉、地位等。本题中教师通过成绩的好坏来挑选座位,这是一种学习期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此做法试图通过影响学习期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第9题:

    对照实验:是一种运用参照或对照组通过实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的方法,去揭示所研究的对象。这种实验主要用来验证某些()、()或()


    正确答案:现象;理论;假设

  • 第10题:

    单选题
    为了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学校选用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师负责用改进的方法教“实验1班”和“实验2班”的数学,另外随机选择老师用传统方法教“普通1班”和“普通2班”的数学,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随机分配。结果实验班各科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论是改进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能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值得推广。 如果班级的称谓对研究的内部效度有影响,从性质和来源上看,该影响属于()。
    A

    历史因素

    B

    选择因素

    C

    成熟因素

    D

    测量和测试手段

    E

    实验处理和程序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为了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学校选用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师负责用改进的方法教“实验1班”和“实验2班”的数学,另外随机选择老师用传统方法教“普通1班”和“普通2班”的数学,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随机分配。结果实验班各科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论是改进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能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值得推广。 从实验设计上看,该研究()。
    A

    具有研究的内部效度

    B

    具有研究的外部效度

    C

    具有研究的总体效度

    D

    具有研究的构思效度

    E

    没有理想的研究效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研究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是否有影响时,自变量为教学方法,因变量为学习成绩,额外变量智力。将智力作为自变量之一考察,通过统计分析出智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从而剔除其影响,得到教育方法对成绩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为()。

    A、纳入为因素法

    B、恒定法

    C、随机法

    D、兼作组法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考答案:(1)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已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2)帮助学生依据学习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式;(3)注重儿童自已的经验、兴趣和学习方式,宁可改变自已预设的教学计划;(4)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策略和方式参与学习;(5)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去观察对象,预见结果,检验假设;(6)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反应整合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之中。

  • 第15题:

    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 移能力的实验。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的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 另一个班是对照班(控制班)。实验前对两个班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 始后,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 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 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 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持续一个学期 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测出实验班的学生知识迁 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 (1) 该实验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 (2) 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3) 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 哪些? (4) 该实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 (5) 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采用的设计类型为:非随 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2) 该实验研究的假设是:反思教学活动可 以提髙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3) 自变量:对学生进行的反思教学活动 (包括每节课5分钟的课堂反思练习及课外反思 练习)。 因变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无关变量:实验班教师与对照班教师的教学 水平、教学风格;由于非随机分派造成的两个裹 学生本身的特征差异(包括学习成绩髙低、学习 风气、学习能力等的不同);被试的缺失;学生成 熟度的影响;历史的影响等。 (4) 优点: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可以控 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 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选择的偏差,从而 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 缺点:没有完全采用随机方式分派被试,选 择与成熟、选择与历史的交互作用可能降低实愛 内在效度;如果两组被试选择不当,可能造成绞 计上的误差。在外部效度方面,不能控制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也不易控制选择偏差、 实验安排造成的反作用效果。 (5)该类型实验报告应主要包括: 题目:指明研究的主要变量。 前言: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目的;对已有 研究的综述以及对本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的描 述;该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理论框 架等。 研究方法:包括核心概念界定,被试的条件、 数量、取样方法。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组与控制 组的情况,研究的自变量及无关变量等的控制等。实验程序,包括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时间 的选择等,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 果的检验方式。 实验结果: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要求简要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客观 呈现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和附录。

  • 第16题:

    研究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的作用,若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智力水平不相同。这时候可以采用()来处理。

    A.方差分析
    B.F检验
    C.协方差分析
    D.t检验

    答案:C
    解析:
    推断统计;方差分析。 因为智力水平会影响教学方法的效果,所以可以采用协方差分析。请注意协方差分析的定义。检验多个组的平均数差异,只能用方差分析;t检验主要用于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检验;F检验是两个独立样本对应的总体方差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17题:

    张明在实验室考察不同颜色对人的视敏度的影响,李亮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

    A.无自变量
    B.有无因变量
    C.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
    D.有无研究假设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两人研究不同的是研究环境不同,一个是实验室中,一个是现场教室中,即前者是实验室实验,后者是现场实验。这两种实验的区别在于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条件不同,前者对额外变量控制得更为严密,即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

  • 第18题:

    请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正确答案: ①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依据学习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式。
    ③注重儿童学习的经验、兴趣和学习方式,宁可改变自己预设的教学计划。
    ④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策略和方式参与学习。
    ⑤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去观察对象,预见结果,检验假设。
    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反应整合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之中。

  • 第19题:

    通过改变词的重音位置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的方法叫(),这种语法手段属于()。


    正确答案:量位;综合性手段

  • 第20题: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填空题
    通过改变词的重音位置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的方法叫(),这种语法手段属于()。

    正确答案: 量位,综合性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对照实验:是一种运用参照或对照组通过实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的方法,去揭示所研究的对象。这种实验主要用来验证某些()、()或()

    正确答案: 现象,理论,假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现代教学方法从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转移到教学并重,并以研究学生创学习方法为创立现代教学法的前提。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