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含义。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国民收入(总产出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就是总供给曲线,可以用来表示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各种不同的组合。总供给曲线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得到。 总需求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由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因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可以从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和IS- LM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作为凯恩斯主义重要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他们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运行,他们同时使用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2)运用总供求分析法对经济“滞胀”状态的解释。从图15-5(a)中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二者交点E决定的收入或产量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AD’,短期总供给曲线ASs和新的总需求曲线AD’和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现在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受到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用图15-5(b)表示。 在图15-5(b)中,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二者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人为y,价格水平为P。现在出现供给冲击,ASs左移到AS’s,与总需求曲线AD交于E’,E’点所决定的产量为y’,价格水平为P’,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3)治理滞胀的对策。在政策主张上,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认为,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内可以处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总需求增加只是提高了价格水平,而不改变产量或收入,如图15-5(c)所示。但短期内的萧条和过度繁荣是不可避免的,仍然可以给社会带来损失。因此,有必要执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以熨平萧条和过度繁荣所带来的经济波动,使经济持续处于稳定的充分就业的状态。 政府治理滞胀的对策主要有:①紧缩的货币政策;②扩张的财政政策;③实施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利用财政杠杆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更多“说明主流学派的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解释经济的“滞胀”状态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世纪上半叶,形形色色的法学学派大致可分为()等主流学派。

    A.社会法学派

    B.分析法学派

    C.新自然法学派

    D.新康德主义一新黑格尔主义法学

    E.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派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经济学家提出了几种理论来解释说盼短期总供绘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些理论又是怎样解释说明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


    答案:
    解析:
    (1)经济学家提出了三种理论来解释说明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黏性工资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和黏性价格模型。这三种总供给模型用来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是市场不完全性,第一个模型假设名义工资是黏性的;第二个模型假设有关价格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第三个模型假设价格是黏性的。虽然假设不同,但这些模型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因为世界可以包含所有这三种市场不完全性,而且,所有这些市场不完全性都可能有助于短期总供给行为的形成。 (2)这些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得出同一个总供给函数,即Y= Y+a(P-Pe)。并且三种理论都得出,产出与自然率的背离是和物价水平与预期物价水平的背离相关的。如果物价水平高于预期的物价水平,产出大于其自然率;如果物价水平低于预期的物价水平,产出小于其自然率。 1)黏性工资模型。在黏性工资模型中,假设劳动市场失灵,名义工资具有黏性,不能随劳动的供求状况立即调整。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上涨不会立即影响名义工资,而实际工资(W/P)下降,更低的实际工资使企业雇佣更多劳动力,从而导致产出增加。如图21-4所示,图(a)表示劳动需求曲线。由于名义工资W是粘住不变的,物价水平从P.上升到P2,使实际工资从W/P.下降到W/P2,较低的实际工资使劳动需求量从L1上升到L2。图(b)表示生产函数,劳动量从L1上升到L2,使产出从Y1增加到Y2。图(c)表示概括了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这种关系的总供给曲线,物价水平从P1上升到P2,使产出从yl增加到Y2。

    2)不完全信息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假设由于不完全信息,生产者有时混淆了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和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动。如暴一个生产者观察到其产品的名义价格变动,甚至仅仅是因为一般价格水平变动,他却将之归因于相对价格的变动,这种混淆影响了供给多少的决策,而这就引起了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在短期的正相关关系。

  • 第3题:

    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衰退、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答案:
    解析:
    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中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从图15-13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第二种情况: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AD’时,短期总供给曲线AS。和新的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现在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5-14表示。

    在图15-14中,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As’s,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人为y’,价格水平为P’,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 第4题: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是下面哪个学派公认的代表人物()

    • A、国势学派
    • B、描述学派
    • C、推断学派
    • D、政治算术学派

    正确答案:D

  • 第5题:

    边际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的用于解释消费者行为的概念是()。

    • A、动机
    • B、效用
    • C、欲望
    • D、恩格尔定律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是()的基本理论。

    • A、古典学派
    • B、货币学派
    • C、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
    • D、新剑桥学派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是指对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

    • A、综合分析法
    • B、总量分析法
    • C、结构分析法
    • D、个体分析法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试说明主流学派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说明经济的“滞胀”状态的?

    正确答案: 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如果经济开始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需求曲线交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垂直的转折点。后来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既定的总需求曲线交于新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区域。与原来的均衡状态相比,现在的收入较低而价格水平较高,形成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滞胀”局面。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左移根源于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工会要求更高的工资或厂商要求更高的利润。
    如果劳动供给存在完全垄断(只有一个工会,所有工人都是工会会员),于是货币工资绝对向下刚性。若其他条件不变,工会要求更高的工资并且真的实现了这一要求。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货币工资的提高使实际工资提高,并降低对劳动的需求,最终降低实际就业量和总供给量。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量的减少意味着总供给曲线的左移。
    如果在产品市场上的厂商是完全垄断者,垄断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原则为MP·MR=W。由于MR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在开放经济中,怎样理解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怎样的均衡状态最为理想?如何实现这种均衡?

    正确答案: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求和社会总供求的均衡不仅指国内市场的均衡,也包括国际市场的均衡,即使得宏观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并且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因此,最理想的均衡是可贷资金市场和产品和服务市场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如果一国经济出现国内非均衡或者国外非均衡,则可以采取相应的财政、货币以及对外贸易政策的组合,使宏观经济趋向既定的目标。但政府宏观政策的调节,应针对本国所处的具体状态,实行不同的政策组合。如:
    (1)经济处于国内均衡与对外不均衡时,只需采取有助于恢复对外均衡的措施,如调整汇率。
    (2)经济处于国内不均衡与对外均衡时,只需采取有助于使投资与储蓄趋于一致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
    (3)经济处于国内、外非均衡时,又要区别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分别简述如下:
    ①如果是失业与国际收支赤字并存,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同时使货币贬值。
    ②如果是失业与国际收支盈余并存,可以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③如果是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赤字并存,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④如果是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盈余并存,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同时使货币升值。
    总之,一国处于国内、外非均衡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将各种经济政策加以适当的配合。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的作用对国内经济活动的调节效果比较直接;外贸、外汇调节国际收支效果比较显著,但同时又会影响多边贸易关系;而货币政策是通过利息率来间接地调节国内总需求水平及国际收支状况的。在实际运用中,应考虑各种政策对经济总量的不同影响,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利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同时实现国内、外的均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是下面哪个学派公认的代表人物()
    A

    国势学派

    B

    描述学派

    C

    推断学派

    D

    政治算术学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主流学派认为,经济在长期内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不必要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认为财政赤字是一种社会公害,是出现滞胀的罪魁的学派是()
    A

    古典经济学派

    B

    凯恩斯学派

    C

    新古典经济学派

    D

    供应学派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关于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端
    B、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开端
    C、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
    D、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结合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学派
    E、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出现“滞胀”,使新自由主义学派(反对国家干预)成为主流

    答案:A,C,D,E
    解析: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结合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学派,形成新古典综合学派,选项B错误。

  • 第14题:

    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家的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主张,同供给学派的供给政策主张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何区别?


    答案:
    解析:
    (1)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用来限制垄断企业和工会对物价和工资操纵的一种重要政策,即实行以管理工资一物价为主要内容的政策。 (2)人力政策。人力政策是用以改进劳动市场状况、消除劳动市场不完整性以克服失业和通货膨胀进退两难困境的一种政策。

  • 第15题:

    卢卡斯是公共选择学派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宏观经济学家开出“药方”要治的病包括()。

    • A、失业
    • B、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 C、通货膨胀
    • D、滞胀

    正确答案:A,C,D

  • 第17题:

    被新奥国学派、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弗莱堡学派推为代表人物的经济学家是()。

    • A、哈耶克
    • B、萨缪尔森
    • C、弗里德曼
    • D、凯恩斯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美国制度学派的直接理论渊源来自于()。

    • A、英国古典经济学派
    • B、美国早期经济学家
    • C、法国古典经济学家
    • D、德国历史学派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试说明主流学派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说明经济的“滞胀”状态的?


    正确答案: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如果经济开始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需求曲线交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垂直的转折点。后来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既定的总需求曲线交于新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区域。与原来的均衡状态相比,现在的收入较低而价格水平较高,形成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滞胀”局面。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左移根源于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工会要求更高的工资或厂商要求更高的利润。
    如果劳动供给存在完全垄断(只有一个工会,所有工人都是工会会员),于是货币工资绝对向下刚性。若其他条件不变,工会要求更高的工资并且真的实现了这一要求。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货币工资的提高使实际工资提高,并降低对劳动的需求,最终降低实际就业量和总供给量。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量的减少意味着总供给曲线的左移。
    如果在产品市场上的厂商是完全垄断者,垄断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原则为MP·MR=W。由于MR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经济滞胀

    正确答案: 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被新奥国学派、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弗莱堡学派推为代表人物的经济学家是()。
    A

    哈耶克

    B

    萨缪尔森

    C

    弗里德曼

    D

    凯恩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英国经济学家()。

    正确答案: 米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宏观经济学家开出“药方”要治的病包括()。
    A

    失业

    B

    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C

    通货膨胀

    D

    滞胀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