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
第2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 )。
A.事物发展是必然性作用的结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事物发展是偶然性的堆积,没有必然性
C.必然性可以认识,偶然性无法认识
D.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3题:
第4题:
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科学家坚信的众多事物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发生和发展着,()、仪器开展系统的研究可以认识这些规律。
第5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第6题:
国家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这说明()
第7题:
下面关于思维与感知觉关系的描述,哪两项是正确的()
第8题:
下列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世界观前提的是()
第9题:
人们制造强大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发射地球卫星,这说明()。
第10题:
从主体方面来看,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有()。
第11题:
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思维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而形成概念
人们借助于概念可以认识那些还没有认识的事物
因为有了思维,使人的认识具有了超脱现实的性质
第12题:
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人的认识受到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
事物的本质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
第13题:
信息和数据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认识和知识,但是它们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信息是观念性的,数据是【 】的。
第14题:
第15题: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第16题:
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荀子的这句话表明()
第17题: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所反映的哲理是()
第18题:
飞机涡轮发动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了“海恩法则”:每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19题:
人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称为()是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20题: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矛盾性。 因此( )。
第21题:
马克思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表明()
第22题: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