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智力超常儿童也叫智力优秀儿童,指智力水平远远超出其年龄阶段的儿童。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把智力水平处于同龄人群中()的儿童视为智力超常儿童。
A、前3%
B、前5%
C、前7%
D、前9%
第2题:
因变量也叫为控制变量。是指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
第3题:
简述智力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特征。
第4题:
超常儿童,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智能相对地比较全面超常的儿童;另一类是表现为特殊才能的超常。
第5题:
在超常儿童的教育中,家长与老师应注意智力超常儿童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6题:
根据常态分布曲线,估计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
第7题:
以下属于方案教学的特点的是()。
第8题:
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实性程度。
第9题:
智力超常的儿童有自信,有毅力,兴趣广泛,智力低常的儿童缺乏自制力,容易冲动。()
第10题:
辅导教师项目
独立学习项目
资源教室
加强班
第11题:
是相对而言的
有共同性
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明显的差异性
第12题:
第13题:
关于智力超常儿童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超常儿童这个名称是在1978年提出的。
B、超常儿童是相对常态儿童而言的,两者具有共同性,但是有明确的界限。
C、超常智能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是发展变化的。
D、超常儿童心理结构包括智力、才能和非智力个性特征等方面。
第14题:
超常儿童这个名称是在1978年提出的。中国鉴别超常儿童的基本原则有:()
A、把发展的质跟量结合起来考察
B、在动态的比较研究中鉴别
C、采取多指针、多途径、多种方法和程序进行鉴别
D、鉴别应服务于教育,通过教育近一步鉴别。
第15题:
()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对与创新研究力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及创造活动、方法、过程本身的综合觉察与认识创新的研究能力。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创新研究的欲望,包括动机、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性、主动性、对问题的敏感性等。
第16题:
简述智力超常儿童的发现与鉴别。
第17题:
错误的观点认为,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
第18题:
为超常儿童提供与一般儿童不同的学习探索、试验和调查的机会,把他们较早的引入研究领域,这种超常儿童的教育安置模式是()。
第19题: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
第20题:
在()阶段,消费者会积极地寻找与新产品有关的各种资料,对比分析、研究新产品的特征。如果消费者比较满意,就会产生购买动机。
第21题:
第22题:
超常儿童
常态儿童
超常与常态儿童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第23题:
超常儿童是相对于常态儿童而言的,他们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超常儿童的超常智能是天生的
超常智能是稳定的,在一生中是固定不变的
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不仅限于智力,还包括非智力个性特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