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我们在挑选实验被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实验过程中,在实验组和对比组的被试流失率相差很大时,对实验的效果就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答案:正确

  • 第2题:

    在具体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研究被试的选择和安排

    B、实验处理和因变量的测量的安排

    C、被试的不同选择方法

    D、实验处理安排在不同的位置,测验因变量的不同方法和次数


    参考答案:ABCD

  • 第3题:

    在选择被试时,实验组与控制组的被试不对等就可能产生取样偏差。()


    参考答案:正确

  • 第4题:

    我们给宝宝选择故事书时需要注意()

    A、一定要挑选我们喜欢的

    B、要尽量挑选难一点的

    C、要选择图文并茂的绘本

    D、随意选择


    参考答案:C

  • 第5题:

    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计算F比率的分母是(  )

    A.实验误差,不包括被试间差异
    B.实验误差,包括被试间差异
    C.实验误差加上被试间差异
    D.处理内误差

    答案: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变异的分解情况。组间平方和反映的是实验处理的影响效果;区组平方和反映的是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作用;误差平方和反映的是除被试问个别差异之外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 第6题:

    在向被试呈现的知情同意书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被试有权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
    B.告知被试拒绝参加实验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后果
    C.告知被试可以自由参加实验、拒绝参加实验或中途退出
    D.告知被试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参与意向的重要因素,如风险、感觉不适等

    答案:B
    解析:
    告知被试拒绝参加实验对研究者的不利后果,这会给被试带来了压力,违背了实验伦理。

  • 第7题:

    挑选实验被试时应注意()

    A被试数量越多越好

    B被试要具有代表性

    C必须随机选取被试

    D必须选择有经验的被试


    B

  • 第8题:

    为提高教育实验的效度,实验过程中()。

    • A、可“暗箱操作”
    • B、可采用“双盲法”
    • C、对被试施测可“因人而异”
    • D、可限制被试人身自由权利

    正确答案:C

  • 第9题:

    试驾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解答客户的问题并且详细介绍,帮助客户加强购买信心。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主试在观察被试的表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①每个被试提出了哪些观点
    ②与自己观点不同时怎么处理
    ③被试是否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提议
    ④被试提出的观点是否有新意
    ⑤被试怎样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⑥谁引导讨论的进行,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 第11题:

    问答题
    解释一个2×3×4的完全随机因素实验设计(要指出该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数、每个自变量的水平数、可检验几个主效应、交互作用等)。假如同一实验条件(即一个实验单元)需要5名被试,那么完成该实验需要多少名被试?如果将实验设计改为混合设计,其中前两个变量为组间变量,第三个变量为组内变量,同一实验条件仍需要5名被试,则该实验需要多少组被试?

    正确答案: (1)该设计中,自变量有3个,分别有2、3、4个水平,可检测3个主效应和4个交互作用。
    (2)假如同一实验条件需要5名被试,该实验共需120名被试。
    (3)如果该实验设计为混合设计,且前两个变量为组间变量,另一变量为组内变量,同一实验条件仍需要5名被试,该实验则需要30名被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为提高教育实验的效度,实验过程中()。
    A

    可“暗箱操作”

    B

    可采用“双盲法”

    C

    对被试施测可“因人而异”

    D

    可限制被试人身自由权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

    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正确答案:ABCD

  • 第14题:

    通常当被试不能被随机分配到实验处理中去时,可以应用准实验设计,包括()。

    A.自变量为被试变量

    B.控制变量较多

    C.在研究中难以实现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处理中去

    D.在研究中可以实现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处理中去


    参考答案:AC

  • 第15题:

    在挑选被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A、被试数量越多越好

    B、被试要有代表性

    C、必须随机选取被试

    D、对于有损伤性的实验尽量使用非人类被试

    E、性别一定要平衡


    参考答案:BC

  • 第16题:

    实验心理学中,挑选被试时最应注意(  )

    A.被试数量最好达到30个
    B.被试要具有代表性
    C.随机选取被试
    D.最好选择有经验的被试

    答案:B
    解析:
    实验心理学中,挑选被试时最应注意是要有代表性。保持代表性的最重要办法是随机选取被试,当然还有其他的抽样方式,如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被试的数目要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来定,选择被试也根据实验需要,一般情况不选有经验的被试,以免有练习和其他效应的影响。

  • 第17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一项实验中,要求所有被试都在电脑前利用鼠标来控制一个小球的运动,这项任务需要被试控制鼠标动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实验之前,对全部被试进行同样的移动小球的训练。实验时,其中一种情况下,被试很容易操纵小球完成任务,另一种情况下,小球较难操纵,但所有人最终都能完成该任务。研究者随机选取180名大学生被试,并随机分配到6个组中。第一组被试在电脑前训练10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二组被试训练30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三组被试训练60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四组被试训练10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第五组被试训练30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第六组被试训练60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最后记录每个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实验的结果发现,在比较难的任务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被试完成实验任务的时间显著减少;但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所有被试完成实验任务的时间都很短且几乎相同请问:(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因变量是什么?(3)该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的目的:不同的训练时间和任务难度对控制鼠标动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的影响。(2)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分别是训练的时间有三个水平(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和任务难度有两个水平(难、易);因变量是操纵小球任务的完成时间。(3)该实验存在的问题:在较容易的任务上,被试完成任务的时间都很短且几乎相同,这表明出现天花板效应或高限效应。 本题考查了多因素实验设计和因变量敏感性的问题。因变量的敏感性是指自变量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不敏感有两种情况: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

  • 第18题:

    依据阿希的从众实验,在每一次观察中,对被试的安排是

    A.均为真被试
    B.真被试多于假被试
    C.真被试与假被试一样多
    D.真被试少于假被试

    答案:D
    解析:
    根据阿希的从众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每一次的观察中,对被试的安排是真被试少于假被试。

  • 第19题:

    在杂志编辑过程中挑选图片时应注意()

    A图文相符

    B挑选名家作品

    C注意图片的构图与表现力

    D注意图片的版权归属

    E选用图片要适合特定的用途


    A,C,E

  • 第20题:

    在撰写评估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 A、结论要鲜明
    • B、点面结合
    • C、词语华丽
    • D、A和B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由于研究人员穿着过于艳丽,导致被试在研究中注意力分散而使实验结果不可信,这种问题属于()

    • A、新异刺激
    • B、环境干扰
    • C、主试偏差
    • D、被试失效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挑选实验被试时应注意()
    A

    被试数量越多越好

    B

    被试要具有代表性

    C

    必须随机选取被试

    D

    必须选择有经验的被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主试在观察被试的表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①每个被试提出了哪些观点
    ②与自己观点不同时怎么处理
    ③被试是否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提议
    ④被试提出的观点是否有新意
    ⑤被试怎样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⑥谁引导讨论的进行,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