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强调主体和客体的互相作用 B.二者都强调教学的重要性 C.二者对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的观点相同 D.皮亚杰从自然本性,维果茨基从社会本性对个体心理发展本质作了不同的说明

题目
下列关于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强调主体和客体的互相作用
B.二者都强调教学的重要性
C.二者对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的观点相同
D.皮亚杰从自然本性,维果茨基从社会本性对个体心理发展本质作了不同的说明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关于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说法正确的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CIPP模式的提出者是()。

    A、斯塔弗尔比姆

    B、泰勒

    C、维果茨基

    D、皮亚杰


    答案:A

  • 第2题:

    “智力的本质是适应”,这是()的观点。单选

    A. 班杜拉
    B. 维果茨基
    C. 皮亚杰
    D. 艾里克森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 /发展动因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 第3题:

    “智力的本质是适应”,这是( )的观点。
    (A)班杜拉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艾里克森


    答案:C
    解析: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 第4题: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答案:
    解析:
    错误。
    虽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 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
    通常将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称为认知的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 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化等过程,为 个体所建构起来的。
    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则称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 化之前,以各种社会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 境互动的结果。

  • 第5题:

    简述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关于幼儿自言自语行为的观点。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认为幼儿的自言自语行为是儿童自我中心的表现,是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的表现,儿童之所以自说自话,是因为他们认为对方明白自己在说什么。(2)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自言自语行为是其认知发展的重要成就。他从语言与认知发展的关系的角度,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他人言语指导儿童行为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儿童通过外部言语指导自己行为的阶段,即这里所说的自言自语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通过内部言语指导自己行为的阶段。因此在维果茨基看来,自言自语恰恰是儿童摆脱他人言语而依靠自己言语指导自己行为的表现,是言语内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对于同一心理现象,不同的理论会有不同的解释。考生需在复习时将各种观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 第6题:

    下列哪些教育家的理论对当前美国学前教育内容的选择较大()。

    • A、杜威
    • B、皮亚杰
    • C、维果茨基
    • D、加德纳

    正确答案:B,C

  • 第7题:

    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有()。

    • A、巴甫洛夫
    • B、皮亚杰
    • C、维果茨基
    • D、奥苏伯尔

    正确答案:A

  • 第8题:

    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

    • A、加涅
    • B、皮亚杰
    • C、维果茨基
    • D、布鲁姆

    正确答案:C

  • 第9题:

    比较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解释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
    ①认知发展的动力
    皮亚杰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适应的过程,适应的最高形式是认知。认知发展的动力是个体将自己经验赋予意义的不断努力。每一个体都有其认知结构,皮亚杰称之为图式。图式(schema)是个体灌注经验的心理模具,如儿童头脑里关于猫、狗、书、爱等概念。皮亚杰提出了两个概念:
    A.同化,用个体现有的图式去理解新的经验。
    B.顺应,使图式适合新经历的特殊性。
    儿童认知的发展,就是儿童以同化和顺应在与世界交互作用的同时,构建并调整自己图式的过程。
    ②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进行,每一个阶段的儿童都具有对这个世界不同的感受,并且对这个世界采取不同的适应方式。
    感觉运动阶段(0~2岁):只有那些能感觉到和接触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更多依据的是感觉而不是逻辑。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能依据具体事例进行推理思考。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儿童能运用抽象的、符合形式逻辑的(演绎的或归纳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
    (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是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创始人。
    ①认知发展的动力
    维果茨基认为,人类创造了文化,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文化不断发展变化,对其成员有极大的影响,决定着个人能力发展的最后结果。维果茨基把人的心理机能分为初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对人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是指从儿童实际认知发展水平到他可能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来确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该儿童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成就。

  • 第10题:

    活动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维果茨基
    • B、赞可夫
    • C、皮亚杰
    • D、埃里克森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是()
    A

    奥苏贝尔

    B

    斯金纳

    C

    皮亚杰

    D

    维果茨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正确答案: 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认为发展大部分是“由外向内”的过程,也就是“内化”。这里所谓“由外”,即个体从情境中吸取知识,这既包括儿童自发的活动,也包括系统的教学;而所谓“向内”,不单单是指把比如知识学到自己“心里”来,而且更指一种“内(部)化”的过程和结果。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它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概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 )认为儿童的心理是在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的。

    A、华生

    B、皮亚杰

    C、弗洛伊德

    D、维果茨基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心理社会危机”是( )的概念。
    (A)艾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答案:A
    解析: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为心理社会危机。他把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解决不同的心理社会危机。

  • 第15题: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答案:错
    解析:
    错误。 虽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 通常将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称为认知的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应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 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规则称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 第16题:

    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与皮亚杰的发展观的异同,以及两种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相同点:
    ①都强调主体的活动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都强调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不同点:
    ①皮亚杰认为个体发展是生物适应的过程,强调人的自然本性;维果茨基认为个体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的制约,强调人的社会本性。
    ②在发展的关键问题上,皮亚杰认为发展的关键在于儿童的独立探索活动,成人的直接教育是不重要的;维果茨基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环境、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智力发展的质量。
    ③在发展是否存在阶段性上,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存在阶段性;维果茨基认为发展是连续的,没有绝对的阶段。
    ④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上,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决定语言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语言的发展决定思维的发展。
    (3)对教学实践的启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启发我们要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同时要探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另外还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皮亚杰的理论启发我们要对儿童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建构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儿童所处的不同的思维阶段来设计教育训练活动。

  • 第17题:

    试述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


    答案:
    解析:
    (1)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 ①维果茨基从社会文化因素的角度探讨人类个体认知的发展,认为人的认知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因素和 。会交往。②维果茨基提出符号工具的中介推动人类高级认知机能的发展,强调语言在人类思维发展中的作用。③维果茨基认为认知的发展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④从整体上来说维果茨基是非阶段论者。在语言发展的论述上持阶段论的观点。(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①皮亚杰从个体因素的角度探讨人类个体认知的发展,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在环境中探究和与环境互动的结果。②皮亚杰提出个体通过适应和组织等认知机能使图式不断发展起来,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皮亚杰是阶段论者,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具有的图式类型是不同的。③皮亚杰认为思维引导语言。④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过程是由内向外的展开过程。(3)维果茨基和皮亚杰心理发展观的比较①二者都强调认知的发展是主动建构的过程。②皮亚杰强调认知的发展是主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维果茨基强调认知的发展是主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皮亚杰强调认知的发展是由内向外的展开过程,维果茨基强调认知的发展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皮亚杰是阶段论者,维果茨基总体上是非阶段论者。皮亚杰强调思维引导语言,维果茨基强调语言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观点虽有所不同,一个是从个体的角度探讨认知的发展,一个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认知的发展,但两种观点并非是矛盾的,我们可从相互补充的视角看待这两种观点。

  • 第18题:

    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正确答案: 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认为发展大部分是“由外向内”的过程,也就是“内化”。这里所谓“由外”,即个体从情境中吸取知识,这既包括儿童自发的活动,也包括系统的教学;而所谓“向内”,不单单是指把比如知识学到自己“心里”来,而且更指一种“内(部)化”的过程和结果。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它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概念。

  • 第19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历史文化理论的区别。


    正确答案: 皮亚杰吧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
    (2)前运算思维阶段;
    (3)身体运算思维阶段;
    (4)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维果茨基的思想主要有社会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和儿童的“大纲“。他们的不同是皮亚杰认为通过图式的积累和丰富儿童不同的认知单位为依据进行思考,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及在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下发生的。

  • 第20题:

    最近发展区是由()提出。

    • A、维果茨基
    • B、皮亚杰
    • C、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一般发展”理论是由()提出的。

    • A、维果茨基
    • B、赞可夫
    • C、皮亚杰
    • D、埃里克森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最近发展区是由()提出。
    A

    维果茨基

    B

    皮亚杰

    C

    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历史文化理论的区别。

    正确答案: 皮亚杰吧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
    (2)前运算思维阶段;
    (3)身体运算思维阶段;
    (4)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维果茨基的思想主要有社会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和儿童的“大纲“。他们的不同是皮亚杰认为通过图式的积累和丰富儿童不同的认知单位为依据进行思考,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及在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下发生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