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述皮亚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相关问题
  • 第1题: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正确答案:B

  • 第2题:

    请简要介绍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谈一谈它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重视学生的道德判断、推理与选择能力的培养,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使道德教育内容能真正被学生所接受,所领悟,所内化。因此,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也应提倡启发式教学,而对一些社会现象,比如青少年上网,打架等,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充分讨论、明辨是非,这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认识问题的根本所在,他们的体会将更加深刻。让学生在体验中、在实践中构建道德生活经验。(二)改变德育课的授课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上面提到我国的德育课现在还是灌输知识,因此,我们不仅要改变德育课的授课模式,还有明确德育课的授课内容,像以前的照本宣科,仅讲授书本知识已经不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因材施教,结合社会上的一些德育现象,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以往我们的德育教学忽视了价值的多样性和对价值的选择性,以至于学生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改变德育课的授课内容,从帮助学生发现、发展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为出发点,培养出适合他们成长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就学校里的学习活动而言,其他学科侧重帮助学生解决是非判断问题,而在道德课程的教学中,价值判断的重要性就显得特别突出。
    伟大的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普遍存在与其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但是,个体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水平和阶段越高,道德判断和行为的一致性就越高。所以,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国的德育课应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让学生在正确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形成健康的人格。(三)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而个性化的教育方向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传统的思想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救火车的角色,社会需要什么,思想教育就抓什么,过分强调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却忽视了思想教育的本性对人及人性提升。这种对思想教育功能的窄化直接影响了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此外,传统的思想教育非常注重对群体的教育,而较少关注个体的差异。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由学生主动来寻求咨询的一种思想教育方式。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意识的日益强烈,也要求德育教师更多地采取咨询式的教育方式与方法。这种方式方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交流、自主选择,咨询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受到尊重,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改被动式教育为主动式教育,学生有了各种思想疑难问题主动去寻求帮助,而不是单纯一味地灌输。同时,由于咨询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咨询的保密性、科学性提高了教育的信度,使学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因此,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应尽快完善学生德育咨询机制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四)壮大德育课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我们的德育课目前面临很多问题,要想改变德育课的授课模式,授课内容,这些都离不开授课教师,因为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整个课堂。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都在强调教师的转型,因此德育课的教师也不能例外。但放眼望去,目前我国的德育教师,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老师,从事德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很少,多是由班主任或者语文老师替代。因此,壮大德育教师的队伍迫在眉睫。
    此外,新课改中提出,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课堂的主体者变成了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德育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变化。一名好的德育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还要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智育与德育并重。新的德育课程要求淡化理论性的知识传递功能,通过真实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感悟生命成长的道德需要,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顾问、合作者,一个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提供现成答案的人,并且应当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道德发展阶段,采用适合各个阶段学生发展的恰当教学法。(五)加强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
    虽然目前我们的德育课都是授课制,但是我认为德育的培养不应只是课堂上的书本知识,课堂上的讲授可能对于学生来说收获不是很大,在校园中还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这种文化氛围,道德氛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在校的学生,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学校对学生的文明礼貌,讲卫生要求的严格,学校里的老师也都做到位,那么这个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受其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就构建了自己的德育建设。这种影响我觉得要比单纯的课题讲授更来得深刻。因此在我们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中,应努力提高教育者的品德和公正意识,使学校具有一种公正的氛围,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外,班级文化也同校园文化一样重要,因为学生毕竟是在班级这个小集体中呆的时间最长,因此班主任要特别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将班风,学风弄正,要从小就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同学和平相处,公平竞争等等。
    总之,科尔伯格是道德教育史上的伟大人物,对世界的道德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世上没有完美无瑕的理论,科尔伯格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这包括时代造成的局限和个人主观因素造成的局限。科尔伯格理论是处于发展中的理论,而我国的德育工作也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加强我国道德教育的进程中,认真地学习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还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当然这些学习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德育现状和国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 第3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答案:
    解析:
    (1)理论假设 假设一: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是指判断的理由以及说 明理由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 假设二:个体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假设三: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德育目的论:从认知结构思想出发,提出德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激发儿童的积极道德思 维,使他们的道德思维达到较高的阶段,以提高道德发展水平 (3)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水平I——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是纯然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赢得奖赏 而服从权威和权威规定的规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服 力量本身就是价值。所谓对的就是服从权威和规则,对就能避免惩罚 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 那些可以满足个人的需要、有时也可以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并认为对的只是相对而言。儿童 知道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等概念,但往往根据市场上等量的公平交换原则来满足自己和他人 水平II——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及其希望考虑的问题,认为道 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3:好孩子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能意识到与周围人际关系的重要,认为大多数人的 意见或习俗的观点是正确的,能重视别人的感情,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 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力争按此期望和要求展开思维和行动 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尽自己的义务、对 权威表示尊敬和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就是正确的,开始强调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全体社会共 同约定的某些行为准则 水平III——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仅认识到尊重规则的重要,而且开始 认识到法律、规则的人为和相对的性质,会在考虑到诸如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等方面 形成超逾法律和规则的普遍原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不再把规则、法律看成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 教条,而是认识到规则是人为的、灵活的,是一种民主的、契约性的东西 阶段6: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认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维护 社会秩序可能的弊端,个人开始基于自己的良心或人类的普遍价值标准判断道德行为,形成自 己的道德哲学 (4)德育方法论:在前期比较注重培养儿童个体的道德思维,其主张的德育模式主要是“新 苏格拉底德育模式”,课堂讨论法是该模式最基本的德育方法。而后期比较注重健康公民的培 养,其德育实践模式主要是“新柏拉图德育模式”,“公正团体法”是该模式具体运用过程中 最主要的方法 (5)学界对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批评 批评一:一些研究表明,有些文化背景的人根本没有阶段5和阶段6的道德发展特征,柯尔 伯格对这两个阶段的定义带有西方文化的偏见 批评二:调查显示,达到阶段5和阶段6的人中,以男性居多,而没有充分体现女性在阶段4 之后的道德发展特征 批评三: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道德发展具有不可逆性,然而,对美国中学毕业生的 调查显示,他们道德发展水平多数已经达到阶段4,但之后的调查发现其中不少人又回到了阶段 2,这是对发展不可逆定理的挑战,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却没有很好回答这个问题

  • 第4题:

    学者()的()理论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A.皮亚杰道德发展
    B.皮亚杰道德教育
    C.科尔伯格道德发展
    D.科尔伯格道德教育


    答案:C
    解析: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故选C。

  • 第5题:

    论述皮噩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5~8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自律期:大约8、9岁以后,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但这时期的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1、12岁以后才能独立判断。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阶段。其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习俗水平: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 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他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

  • 第6题:

    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方法是由( )第一次完整陈述出来的。

    A.杜威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罗伯特 塞尔曼

    答案:A
    解析:
    道德认知是由杜威作先导,皮亚杰建立理论体系,后经科尔伯格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当今最有影响的一种品德理论。杜威在《哲学的改造》中阐述的从他律——自律——接受自我的道德认知过程,被科尔伯格称为是第一次完整陈述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方法。

  • 第7题:

    科尔伯格采用()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道德两难法”

  • 第8题:

    概述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要点。


    正确答案:(1)皮亚杰的两个阶段理论
    皮亚杰用讲故事的临床访谈法对5~13岁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研究,他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
    ①他律道德,大约出现在5~8岁,以学前儿童居多数。这一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服从权威就是对的。他们对行为对错的判断只看重行为后果(打破杯子多就是更坏),不考虑行为意向,因而称为道德现实主义。
    ②自律道德,约始于9岁以后,约在小学中年级。这一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看行为后果之外,还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因而称为道德相对主义。
    (2)科尔伯格的三阶段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把道德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4~10岁)
    阶段1:惩罚定向。强调对权力的服从,行为无所谓好坏,由可能受到的惩罚来评价。
    阶段2:寻求快乐定向。行为是否正确由一个人自身的需要决定。对他人需要的关心一般是出于互惠的目的,而不是出于忠诚、感激或公正。
    ②习俗水平(10~13岁)
    阶段3:好孩子定向。强调“好的表现”,好的行为是使群体中的其他人感到愉快,或者是能受到表扬的行为。
    阶段4:权威定向。强调遵守法律、执行命令、服从权威、履行职责以及符合社会规范。
    ③后习俗水平(13岁以后)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规范是可以质疑的,是为了群体利益和民主而存在的。对法律和规范的支持是基于理性的分析和相互的协定。
    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以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指导行为,这些准则有着综合性、全面性和普遍性。公正、尊严和平等被赋予很高的价值。

  • 第9题:

    道德认知模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A、皮亚杰
    • B、弗里德曼
    • C、科尔伯格
    • D、麦克菲尔

    正确答案:A,C

  • 第10题:

    填空题
    科尔伯格采用()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 “道德两难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分析评价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一.前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包括: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包括: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止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包括:1)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发展有以下特征:
    1)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
    2)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
    3)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
    4)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理论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研究告诉我们,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科学地安排品德教育的内容,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另外,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

    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

    麦克费尔

    D

    班杜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评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 第14题: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维果茨基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加德纳

    答案:C
    解析:
    这是识记内容,科尔伯格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第15题:

    (2006年4月)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答案:B
    解析: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 第16题: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的提出者是( )。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班杜拉
    D. 罗杰斯

    答案:A
    解析:

  • 第17题:

    学者()的()理论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A.皮亚杰:道德发展
    B.皮亚杰;道德教育
    C.柯尔伯格:道德发展
    D.柯尔伯格;道德教育

    答案:C
    解析:
    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 第18题:

    道德认知理论的先驱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华生

    D杜威


    B

  • 第19题:

    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观点同属于性别认知理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科尔伯格
    • B、皮亚杰
    • C、麦克费尔
    • D、班杜拉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关于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对灌输,提倡发展儿童的道德思维
    • B、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
    • C、倡导发展性的道德教育原则
    • D、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问答题
    依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哪一阶段,如何根据这一段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道德教育?

    正确答案: 后习俗水平,此阶段的青少年能够依据自己选定并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判断,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青少年,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该水平由两个阶段组成: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伦理取向。
    第一,教育者的言行一致。教育者的行为就是其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的意义的最好例证。教育者言行一致,使学生认识到,按照道德规范去行动是值得的,是正当的;反之,教育者言行不一致,就会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质疑。
    第二,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可以加深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亲眼看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带来有益于他人或集体的积极后果,不仅能获得生动的道德情感体验,而且因道德知识一再被道德实践所证实,从而更加相信道德规范的正确性,这就为道德信念的建立打下了经验基础。
    第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价。结合具体的道德情境,对照道德准则的要求,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和反思,有利于道德经验得到概括和整合,从而增强道德观念对自己今后行为的支配力。
    第四,获得社会反馈。学生在集体中的行为经常会受到舆论的褒贬和教育者的奖惩,这种社会反馈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按道德准则行动的动机;另一方面又不断向学生传递了关于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当学生看到自己因做出利他行为而赢得全班的尊重时,他就会对执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深信不疑。为了形成道德信念,社会反馈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如果对待学生的同一行为,社会反馈信息不一致,诸如学校的看法与家长的看法不一致,教师的观点与某些学生的观点不一致,就会给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确证带来困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道德认知理论的先驱是()
    A

    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

    华生

    D

    杜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