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第5题:
教师收集与组织学习资源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6题: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一次交谈。 学生A:你知道吗?前两天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我感觉很简单,这似乎与我中文语法学得好有极大的关系。 学生B: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我当时几何学得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时简单多了。嗯,看来不同知识间还是有很大联系的啊! 学生A:是啊,不光书本知识学习是这样的。我学弹琴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我会弹电子琴,现在钢琴学的也挺快的。 学生B:可有的时候也不一样,上周末骑着邻居王大爷家的三轮车,我以为我会骑自行车,学起来应该比较快,可没有想到不是这样的怎么骑也骑不好,总往一边倒。看来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了学骑三轮车啊!真奇怪 学生A:挺有意思,看来学习还是很奇妙的。 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中涉及的学习原理。
第7题:
学生A: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学生B:平面几何学得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骑三轮车。学生A:有意思,学习很奇妙。 问题:(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8题:
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式是()
第9题:
知识结构与智力水平
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学习态度
以上都是
第10题:
第11题:
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12题:
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关于自主学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16题:
学生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
第17题: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的学习是()
第18题: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一次交谈。 学生A:你知道吗?前两天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我感觉很简单,这似乎与我中文语法学得好有极大的关系。 学生B: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我当时几何学得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时简单多了。嗯,看来不同知识间还是有很大联系的啊! 学生A:是啊,不光书本知识学习是这样的。我学弹琴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我会弹电子琴,现在钢琴学的也挺快的。 学生B:可有的时候也不一样,上周末骑着邻居王大爷家的三轮车,我以为我会骑自行车,学起来应该比较快,可没有想到不是这样的怎么骑也骑不好,总往一边倒。看来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了学骑三轮车啊!真奇怪 学生A:挺有意思,看来学习还是很奇妙的。 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19题:
()受这样一种建构主义观点指导,即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受社会性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第20题:
布鲁纳注重研究教学中的学习心理问题,其学习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第21题:
第22题: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学生家庭背景分析
第23题:
收集学习资源的目的要明确,且与学习目标相吻合
资源中所包含知识不能超出学生现有知识范围
按照知识结构组织大量的学习资源,便于学生浏览
学习资源的内容应丰富多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拓展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