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某城市调查8岁儿童的身高情况,所用的单位为厘米。根据这批数据计算得到的差异系数(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欲了饵某城市6~12岁儿童的身高发育水平,调查方法可采用A.横断面调查B.追踪性调查SXB

    欲了饵某城市6~12岁儿童的身高发育水平,调查方法可采用

    A.横断面调查

    B.追踪性调查

    C.半纵向调查

    D.回顾性调查

    E.现场观察法


    正确答案:A

  • 第2题:

    据大量调查知,健康成年男性身高的均数为170.0cm,某医生在某山区随机调查了30名健康成年男性,其身高均数为168.9cm,标准差为9.7cm。

    欲比较该山区健康成年男性与一般健康成年男性的身高是否有差异,检验统计量的计算公式为
    A.
    B.
    C.
    D.
    E.

    答案:D
    解析:

    1题:资料分为定量资料和分类资料两类,定量资料又分为连续型和离散型定量资料,健康成年男性的身高为连续型定量资料,故选项E正确。2题:标准误是衡量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均数标准误的估计公式为:,故选项D正确。3题:选项A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的计算公式,选项B是当n足够大时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本题总体标准差σ未知,按t分布的原理估计总体均数的100(1-a)%置信区间的公式为:。本题欲估计该山区健康成年男性身高均数的95%置信区间,故取a=0.05,自由度ν=n-1=30-1=29,故选项C、D错误,选项E正确。4题:本题资料宜用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检验统计量的计算公式为:,故选项D正确。

  • 第3题:

    为获得某中学一年级学生的身高数据,从8个班级中抽取3个班级作为样本,再对这3个班每个同学的身高进行调查,这属于( )。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答案:B
    解析:
    考查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是将总体中所有的基本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互不重叠的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对抽中的群调查其全部的基本单位,对没有抽中的群则不进行调查。如果群内各单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群与群的结果相似,整群抽样会降低估计误差。

    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系统抽样法又叫做等距抽样法或机械抽样法,是依据一定的抽样距离,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分层抽样是先按照某种规则把总体分为不同的层,然后在不同的层内独立、随机的抽取样本,这样所得到的样本称为分层样本。

    题干中按班级分为不同的群,从8个群中抽取3个,对着三个班级进行身高统计,对应“对抽中的群调查其全部的基本单位”。所以是整群抽样。

    ACD选项不符合题意。

  • 第4题:

    2×18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业务中获得一批存货(100吨某原材料)。在购买日,甲公司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这批存货。根据市场交易情况,该原材料在A城市和B城市有两个活跃的交易市场。甲公司能够进入这两个市场,并能够取得该存货在这两个市场的交易数据,如下表所示。
      2×18年12月31日该原材料的市场交易数据

    假定甲公司在A城市的市场出售这批存货的交易费用(如相关税费等)为300万元,将这批存货运抵A城市的成本为20万元;甲公司在B城市的市场出售这批存货的交易费用为320万元,将这批存货运抵B城市的成本为40万元。甲公司估计的这批存货的公允价值为( )。

    A.2680万元
    B.2580万元
    C.2600万元
    D.2850万元

    答案:B
    解析:
    存货的公允价值=26×100-20=2580(万元)

  • 第5题:

    为研究7至10岁少年儿童的身高情况,甲、乙两名研究人员分别随机抽取了某城市100名和1000名两组调查样本,若甲、乙抽取的两组样本平均身高分别记为(单位:cm),则和的大小关系为( )

    A.α>β
    B.α<β
    C.α=β
    D.不能确定

    答案:D
    解析:
    样本是受审查客体的反映形象或其自身的一部分,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抽取的若干个体,用于提供总体的信息及由此对总体作统计推断。样本的平均值称样本均值,在数理童继忠,常常用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均值。样本越大从总体中提取的信息就越多,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好。这里取的两组数据都是随机的,因此均值不一定相等。

  • 第6题:

    为研究7至10岁少年儿童的身高情况,甲、乙两名研究人员分别随机抽取了某城市100名和1000名两组调查样本,若甲、乙抽取的两组样本平均身高分别记为、

    (单位:cm)则

    的大小关系为( )。


    答案:D
    解析:

  • 第7题:

    2~7岁儿童身高的推算公式是()。

    • A、身高=年龄×4+70厘米
    • B、身高=年龄×4+75厘米
    • C、身高=年龄×5+70厘米
    • D、身高=年龄×5+75厘米

    正确答案:D

  • 第8题:

    为研究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状况,某研究所的一位调查人员在某城市抽取100名7~17岁的少年儿童作为样本,另一位调查人员则抽取了1000名7~17岁的少年儿童作为样本。两位调查人员得到这l100名少年儿童身高的最高者或最低者的机会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位调查研究人员的机会较大?


    正确答案:机会不相同,样本量大的得到最高者和最低者的身高的机会大。

  • 第9题:

    已知一批人身高的标准差是32.76cm,体重的标准差是5.43kg,试比较这批人身高和体系的变异情况()

    • A、体重变异小
    • B、体重误差小
    • C、不可比,因为不知道抽样误差
    • D、不可比,因为不知道变异系数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身高: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准驾车型的,身高为155厘米以上。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的,身高为150厘米以上。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属于间接来源的数据有(  )。
    A

    某公司通过入户调查得到的居民家庭消费数据

    B

    通过《北京市统计年鉴》得到的有关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

    C

    通过购买某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得到的某行业销售数据

    D

    通过抽样调查得到的某校学生的身高数据

    E

    在《人口普查资料汇编》中得到的某地区人口数据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数据的间接来源常用的有以下一些:①公开出版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官方的统计部门和政府、组织、学校、科研机构。如:《中国统计年鉴》、《人口普查资料汇编》、《北京市统计年鉴》、《世界发展报告》、某大学、科研机构发布的研究数据、专业调查咨询机构发布的调查结果数据,各种媒体和图书中发布的统计数据等等;②尚未公开发表的统计数据,如各企业的经营报表数据、专业调查咨询机构未公开发布的调查结果数据。AD两项属于获取数据的直接来源的方法。

  • 第12题:

    单选题
    2~7岁儿童身高的推算公式是()。
    A

    身高=年龄×4+70厘米

    B

    身高=年龄×4+75厘米

    C

    身高=年龄×5+70厘米

    D

    身高=年龄×5+75厘米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地调查110名12岁男童身高的标准误是2.6厘米,乙地调查100名12岁男童身高的标准误是1.8厘米,说明

    A.乙地调查中测量身高的准确度高于乙地

    B.甲地测量身高的误差为2.6厘米,乙地测量身高的误差为1.8厘米

    C.甲地测量身高的最大误差为2.6厘米,乙地测量身高的最大误差为 1.8厘米

    D.甲地测量身高的最小误差为2.6厘米,乙地测量身高的最小误差为 1.8厘米

    E.甲地测量身高的样本均数的变异度比乙地大


    正确答案:E
    (答案:E)根据标准误的定义。

  • 第14题:

    甲地调查发现100名12岁儿童身高的标准误是2.4厘米,乙地调查发现100名12岁儿童身高的标准误是1.3厘米,说明

    A.乙地调查中测量身高的准确程度比甲地好
    B.甲地调查得到的样本均数变异程度比乙地大
    C.甲地测量身高时平均误差为2.4厘米,乙地测量身高时平均误差为1.3厘米
    D.甲地测量身高时最大误差为2.4厘米,乙地测量身高时最大误差为1.3厘米
    E.甲地测量身高时最小误差为2.4厘米,乙地测量身高时最小误差为1.3厘米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对10名成年人和10名幼儿的身高(单位:厘米)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1)要比较成年组和幼儿组的身高差异,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指标测算值?为什么?
    (2)比较分析哪一组的身高差异大?


    答案:
    解析:
    (1)采用离散系数。成年组离散系数为:0.0244;幼儿组离散系数为:0.0350;(2)由于幼儿组离散系数高于成年组,故幼儿组的身高差异较大。

  • 第16题:

    在一个研究想考察身高和血压的关系,研究者测量了16个成年男性的身高(X,以cm为单位)和血压(Y ,以mmHg为单位)。根据下面的主要数据回答问题:

    (1)指出分析这些数据的适合的方法是什么,并解释。(2)请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3)结合上一步所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并根据所附的相关系数临界值表,判断身高和血压是否有关系(α=0.05)。


    答案:
    解析:
    (l)适合的方法是相关分析,因为在这个问题中,我们是需要考查两个连续变量的相关程度。 (2)请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


    (3)身高和血压的关系所计算出来的相关系数为0. 44,自由度为14,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r0.05/2=0.497,r观测值<r临界值。因而,该相关系数不显著,表明身高和血压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本题重点考查相关系数的适用条件、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 第17题:

    为研究7至10岁少年儿童的身高情况,甲、乙两名研究人员分别随机抽取了某城市100名和1 000名两组调查样本,若甲、乙抽取的两组样本平均身高分别记为d(单位:cm),则a和β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不能确定


    答案:D
    解析:
    样本是受审查客体的反映形象或其自身的一部分,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抽取的若干个体,用于提供总体的信息及由此对总体作统计推断。样本的平均值称样本均值,在数理统计中,常常用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均值。样本越大从总体中提取的信息就越多,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好。这里取的两组数据都是随机的,因此均值不一定相等。

  • 第18题:

    k1表示上限值系数,k2表示下限值系数,在计算检测批混凝土强度时,k1、 k2应如何得到()。

    • A、计算得到
    • B、试验得到
    • C、查表得到
    • D、根据经验得到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机械制图图样上所用的单位为厘米(cm)。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为研究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状况,某研究所的一位调查人员在某城市抽取100名7~17岁的少年儿童作为样本,另一位调查人员则抽取了1000名7~17岁的少年儿童作为样本。两位调查人员所得到的样本的平均身高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组样本的平均身高较大?


    正确答案:不一定相同,无法判断哪一个更高,但可以判断,样本量大的更接近于总体平均身高。

  • 第21题:

    田某身高155厘米,欲申请城市公交车驾驶证。到车辆管理所后,民警张某告诉田某:“申请城市公交车准驾车型的,身高为160厘米以上。”()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单选题
    甲地调查发现100名12岁儿童身高的标准误是2.4厘米,乙地调查发现100名12岁儿童身高的标准误是1.3厘米,说明()。
    A

    乙地调查中测量身高的准确程度比甲地好

    B

    甲地调查得到的样本均数变异程度比乙地大

    C

    甲地测量身高时平均误差为2.4厘米,乙地测量身高时平均误差为1.3厘米

    D

    甲地测量身高时最大误差为2.4厘米,乙地测量身高时最大误差为1.3厘米

    E

    甲地测量身高时最小误差为2.4厘米,乙地测量身高时最小误差为1.3厘米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k1表示上限值系数,k2表示下限值系数,在计算检测批混凝土强度时,k1、k2应如何得到()
    A

    计算得到

    B

    试验得到

    C

    查表得到

    D

    根据经验得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