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
第2题:
第3题:
作为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归因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正确地自我归因,去除消极的归因,引导其积极归因,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素质。
第4题:
如果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那么考试还会预期失败,因为能力是一个()因素。
第5题:
一个学生考试失败,老师为了鼓励学生的信心,将他的失败归因于()
第6题:
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最好引导他适当地将失败归因于()。
第7题:
下列关于归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8题:
下列行为属于合理归因的是()
第9题:
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
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第10题:
能力归因
努力归因
运气归因
任务难度归因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能力
努力
考试难度
运气
身心状况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根据归因理论,分析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以提高自身的成绩。
第16题:
学业失败的归因分析。
第17题:
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
第18题:
如果学生经常将学业失败归因于其自身能力的不足,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第19题:
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第20题:
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第21题:
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将使学生知耻后勇,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将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可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学习动机
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将使学生知耻后勇,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将失败归因于他人的阻碍,将使学生加倍努力战胜他人,从而提高其学习动机
第22题:
第23题:
能力归因
努力归因
运气归因
任务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