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可以说言必称“启发”。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趣的是,
更多“试论述和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相关问题
  • 第1题: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早几十年。 ( )


    答案:对
    解析:

  • 第2题:

    最早应用“启发式教学”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

    A.孔子 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士多德
    C.孟子、柏拉图
    D.朱熹、苏格拉底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试从教育的作用、教育任务、教育内容和“苏格拉底教学法”几方面论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1)教育作用: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人们自省,培养善的观念,成为正义社会的公民。(2)教育任务:他主张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具体来说就是形成美德。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政治家。在西方教育史上,他最早提出专家治国论。(3)教育内容:他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主张,他认为一切知识、智慧和美德都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善的属性,相互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一个人只有确切地知道什么是善才会去行善,人之行为的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相关的知识。因而,他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4)“苏格拉底法”也称问答法、产婆术。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即思想之接生过程,所以称为产婆术。产婆术的过程可分为四步:一、讽刺。即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诘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认为这一步非常主要,因为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能学习知识;二、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三、归纳。即学生能够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四、定义。即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苏格拉底法的特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达到正确的结论。问和答的对方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受教的一方必须独立思考,不能生吞活剥地背诵别人的结论。但是,问答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它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和适度的范围内运用。如受教者须有探索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事实和知识。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 第4题: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A、朱熹
    • B、孟子
    • C、董仲舒
    • D、孔子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孔子启发式教学的立意是:()。


    正确答案:学思结合

  • 第6题:

    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

    • A、孔子
    • B、孟子
    • C、苏格拉底
    • D、亚里斯多德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助产术”同开东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多选题
    《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具体要求。
    A

    长善救失

    B

    开而弗达

    C

    强而弗抑

    D

    导而弗牵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的古代先哲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 B
    解析:
    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美德的教学,他并不把真知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诘问、辩论的方式,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去获得真知。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教学的方法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它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意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由于“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称“问答法”。

  • 第10题:

    单选题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A

    朱熹

    B

    孟子

    C

    董仲舒

    D

    孔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助产术”同开东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世界上最早倡行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A

    苏格拉底

    B

    孔子

    C

    亚历士多德

    D

    孟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

    A.孔子、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士多德
    C.孟子、柏拉图
    D.朱熹、苏格拉底

    答案:A
    解析:
    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孔子、苏格拉底。

  • 第14题:

    分析论述孔子和苏格拉底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孔子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体现在 他的名言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汉代经学大师郑玄的解释 为:“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 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 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郑玄的 阐释告诉人们:首先,孔子通过“不愤不启,不悱 不发”,直接强调了教师必须适时启发,即“必 待”学生出现“愤悱”后,教师才能去实施启发: 其次,通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 教师必须适度启发。同时还可看出,孔子提出适 时适度的启发主张,强调的是教师不要包办学生 的思考与学习,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促进其智慧、能力的发展。 (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母亲是 一个接生婆,谙于产婆术。这对于苏格拉底把产 婆术用于教育,将教育比喻为思想的接生有着重 大的影响。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教育应是 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 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人、训 练、铸造的过程。苏格拉底把“产婆术”贯穿于全 部的教育活动之中。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主要 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 谈话,讨论人们感兴趣的人生问题。在与别人谈 话时,装作自己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请别人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 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 己原有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思索,以求问题的 答案要点。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作用是, 在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定原有认识的 基础上,引导他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从而逐步 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 (3)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只有八个字:“不愤 不启,不悱不发”。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 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 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 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 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 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 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 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 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 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 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 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 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 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 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 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苏格 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 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使他了 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 是对的,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 地去求得知识,发现知识,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 正确的思想,得到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 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较,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是两 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则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 通过教师连续不断地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 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人,使问 题最终得到解决。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 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 “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 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 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人“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 无法解决时,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 暗花明,豁然开朗。 (4)总之,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 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 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 进作用。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实际上是以教师为 中心,学生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种启发式 虽然也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 性发挥不够,对于较复杂问题的理解,即涉及高 级认知能力的场合,恐怕对问题难以理解得很深 人。两者比较,不难看出,尽管两种启发式在教 学中都很有效,都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但是显然 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加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具有更髙的理论 价值。

  • 第15题:

    试比较孔子与《学记》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一、孔子: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孔子认为,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应该指出的是,孔子的启发式仍是比较原始、简单的“原型启发”,用的主要是类比与比喻,这虽然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不能作过高评价,因为单纯运用类比或比喻,往往会限制思想的广阔性,有时也会导致牵强附会。
    二、《学记》
    1、主张教学要注重启发诱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
    2、要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
    3、要打开学生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

  • 第16题:

    《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具体要求。

    • A、 长善救失
    • B、 开而弗达
    • C、 强而弗抑
    • D、 导而弗牵

    正确答案:B,C,D

  • 第17题:

    世界上最早倡行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 B、孔子
    • C、亚历士多德
    • D、孟子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

    • A、孔子苏格拉底 
    • B、孔子亚里斯多德 
    • C、孟子柏拉图 
    • D、朱熹苏格拉底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简述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法”的异同。


    正确答案:同:
    (1)目的都是启发学生思维;
    (2)都采用了互动式交谈;
    (2)讨论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伦理方面。
    异:
    (1)问答次序不同,反映中西方教育传统的差异。在西方,教育是从人的内部引出已有知识;在中国,教育习惯于从外部灌输;
    (2)教育顺序不同。苏格拉底强调从特别到一般,而孔子强调从一般到特殊;
    (3)教育目的不同:苏格拉底强调探索新知,而孔子强调温故知新。

  • 第20题:

    问答题
    试比较孔子与《学记》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正确答案: 一、孔子: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孔子认为,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应该指出的是,孔子的启发式仍是比较原始、简单的“原型启发”,用的主要是类比与比喻,这虽然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不能作过高评价,因为单纯运用类比或比喻,往往会限制思想的广阔性,有时也会导致牵强附会。
    二、《学记》
    1、主张教学要注重启发诱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
    2、要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
    3、要打开学生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孔子苏格拉底

    B

    孔子亚里斯多德

    C

    孟子柏拉图

    D

    朱熹苏格拉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法”的异同。

    正确答案: 同:
    (1)目的都是启发学生思维;
    (2)都采用了互动式交谈;
    (2)讨论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伦理方面。
    异:
    (1)问答次序不同,反映中西方教育传统的差异。在西方,教育是从人的内部引出已有知识;在中国,教育习惯于从外部灌输;
    (2)教育顺序不同。苏格拉底强调从特别到一般,而孔子强调从一般到特殊;
    (3)教育目的不同:苏格拉底强调探索新知,而孔子强调温故知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
    A

    孔子

    B

    孟子

    C

    苏格拉底

    D

    亚里斯多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