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要素主义流派的主要观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简述认知心理学流派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答案:
    解析:
    代表人物:皮亚杰(早期认知心理学的代表)、奈瑟、纽维尔、西蒙等。主要观点: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认知过程)。它将人与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的系统和计算机一样,知识的获得也是一个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这三种是认知心理学的特色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也包括一般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评价: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相信,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在新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 第2题: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答案:
    解析:
    20世纪30年代,要素主义教育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面而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巴格莱、科南特和里科弗。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空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要求美国普通中小学审查课程计划,以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素主义教育家特别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和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进行教学。(2)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在教学上,强调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3)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自由当作手段,而应看作过程的目的与结果。(4)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教师的权威、加强教师的控制。但是老师必须具有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的科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具有较强传授知识的能力,并能全心奉献于自己的工作。由于忽视学生的兴趣、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要素主义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起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 第3题:

    主张用“发现法”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的教育流派是()。

    A要素主义

    B永恒主义

    C结构主义

    D存在主义


    C

  • 第4题:

    要素主义教育流派代表人物是()。

    • A、里科弗
    • B、科南特
    • C、贝斯特
    • D、杜威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这一流派的作家往往既是文学家又是哲学家。他们在小说中表达他们的哲学观点,其作品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哲理化。这一流派是()。

    • A、表现主义
    • B、会主义现实主义
    • C、黑色幽默
    • D、存在主义

    正确答案:D

  • 第6题:

    简述学习理论各流派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几大流派。
    (1)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刺激-反应过程,传播者(教师或计算机)的任务是安排刺激,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令人满意的反应予以强化鼓励,对令人不满意的反应予以补救或否定来纠正其反应。因此刺激要适当、观察要准确、而强化和补救要及时。在这种学习理论指导下,计算机不仅可以提供重复的适当刺激和及时的反馈刺激,而且可以提供因人而异的个别化刺激,改善学生的行为,达到教学目标,因而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
    (2)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与发展学派强调学习是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认为刺激之所以会产生反应,是由于学生内部有一个复杂的处理过程把其知识结构进行重新组织,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种变化与重新组织并不总是渐进的,当知识的积累到一定条件时,可能发生突变,形成顿悟。
    (3)以马斯洛、罗杰斯和罗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由持有各种观点和态度的许多不同立场和信念的人所组成。罗斯杰就强调人格的自我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疗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 第7题:

    被称为“新传统教育流派”的是()。

    • A、要素主义
    • B、永恒主义
    • C、进步主义
    • D、新托马斯主义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有哪几个流派?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有三个流派: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后天环境论可细分为模仿说、强化说和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是刺激(S),儿童的模仿是反应(R)。可分为机械模仿说和选择性模仿说。机械模仿说,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于1924年首次提出。它把儿童的语言看作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忽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选择性模仿说在20世纪20-50年代很流行,对其进行系统论述的是怀特赫斯特和瓦斯托。他们认为当儿童对某一语言现象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时,就会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选择性模仿。
    (二)强化说。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斯金纳提出了“自动的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的概念。
    (三)中介说。代表人物是汤勒曼、莫勒、斯塔茨等人。在行为主义传统的刺激-反应联结中加入了“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的中介。斯塔茨认为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有一系列因联想而引起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所构成的中介体系,这个体系说明了刺激和反应的传递性。
    二、先天决定论。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是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主要由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决定儿童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是指语言知识,即普遍语法知识。
    (二)自然成熟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纳伯格提出的。其基本主张如下:第一,语言能力的先天性;第二,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第三,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三、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认知说。以皮亚杰为代表,认知说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第二,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第三,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四,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二)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
    规则学习说提出者和赞同者主要有布朗、弗拉瑟、伯科等学者。认为儿童具有理解母语的先天处理机制,但这种机制主要是一种学习和评价的能力,儿童学习母语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儿童用先天的语言处理机制,通过对语言输入的处理归纳出母语的普遍特征和个别特点。
    社会交往说主要是布鲁纳、贝茨等学者的理论主张。他们认为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更需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他们还认为社会交往几乎可以看作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 第9题:

    现代持科学教育目的观的流派主要有()

    • A、实用主义教育
    • B、人文主义教育目的
    • C、神学教育流派
    • D、个人本位流派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问答题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教学法流派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正确答案: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系统的理论,受洛克的经验论的影响,重视环境和经验的作用,强调学习中的各种要素。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们企图发现适合于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行为学习原理。行为主义的主要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联结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把人和动物的行为都纳入到刺激-反应轨道中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特别是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认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并加以强化而形成习惯,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
    视听法的心理学基础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被认为是刺激一反应过程,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互联系,同时作用于感官,可以增强刺激、加快反应并加深记忆。同时图像与声音相联系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旦图像(情景)单独呈现时,学习者也能自动做出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主张用“发现法”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的教育流派是()。
    A

    要素主义

    B

    永恒主义

    C

    结构主义

    D

    存在主义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现代持科学教育目的观的流派主要有()
    A

    实用主义教育

    B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

    C

    神学教育流派

    D

    个人本位流派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答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答案:
    解析:
    要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而出现的。1938年在美国成立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代表人物有巴格莱、科南特等人。主要观点有:(1)在人类文化的遗传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它们是民族文化和种族文化的基础:(2)在民主社会中,应该通过学校教育“使每一代人拥有以代表人类遗传最宝贵的要素的各种观念、意义、谅解和理想的共同核心”:(3)教育的最重要功能就是尽可能高水平地保持共同的文化,因而,“包括这些要素在内的一个各门特殊学科的教学计划应当是民主教育制度的核心”,要素主义教育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4)要素主义激烈地批判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认为进步主义教育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下降。它强调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强调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同时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 第14题:

    “做中学”可归于( )。

    A.经验主义课程流派
    B.永恒主义课程流派
    C.要素主义课程流程
    D.结构主义课程流程

    答案:A
    解析:
    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强调学校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如杜威所说的“从做中学”。

  • 第15题:

    试论述人本主义教学论流派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
    人是具有心理潜能的,潜能的实现具有内在的倾向性;需要是潜能的自然表现,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整人”。
    首先是各个层次的需要得以和谐实现;其次是情意发展与认知发展的和谐统一;
    (3)平行课程与并行课程。
    平行课程体系,包括学术性课程、社会体验课程和自我实现课程。并行课程与教学整合模式也应运而生,它由知识课程、情意课程和体验整合课程有机结合而成;
    (4)组织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只涉及心智,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人”无关;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与每个人的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 第16题:

    新传统教育流派包括()。

    • A、要素主义
    • B、永恒主义
    • C、新托马斯主义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这种观点应属于哪一传统美术流派的主张()

    • A、新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美国重要的教育哲学流派()将学科课程在理论上进一步细化。

    • A、永恒主义
    • B、进步主义
    • C、要素主义
    • D、社会改造主义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

    • A、机能主义
    • B、行为主义
    • C、人本主义
    • D、构造主义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正确答案: 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1)儒家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孟子》,其观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国以礼”即礼治,二是“为政以德”即德治,经过孟子,又被归结为“以德行仁”的王道。
    2)法家与儒家是相对立的流派。著有《韩非子》,其观点主张“法治”和“霸道”
    3)道家其观点主张“无为而治”,是与前两者相反,采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治理国家。

  • 第21题:

    多选题
    被称为“新传统教育流派”的是()。
    A

    要素主义

    B

    永恒主义

    C

    进步主义

    D

    新托马斯主义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论述人本主义教学论流派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
    人是具有心理潜能的,潜能的实现具有内在的倾向性;需要是潜能的自然表现,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整人”。
    首先是各个层次的需要得以和谐实现;其次是情意发展与认知发展的和谐统一;
    (3)平行课程与并行课程。
    平行课程体系,包括学术性课程、社会体验课程和自我实现课程。并行课程与教学整合模式也应运而生,它由知识课程、情意课程和体验整合课程有机结合而成;
    (4)组织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只涉及心智,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人”无关;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与每个人的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新传统教育流派包括()。
    A

    要素主义

    B

    永恒主义

    C

    新托马斯主义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