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将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发展为()
第2题: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的重视。
第3题:
性相近习相远是谁提出来的()。
第4题:
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第5题:
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人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第6题:
下列属于《学记》的教育思想的有()
第7题:
“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的概括
第8题:
教育对象
教育目的
教育作用
教育任务
第9题:
老子
孟子
孔子
荀子
第10题:
人的本性
遗传因素
生活环境
后天教育
第11题:
孔子
老子
孟子
朱熹
第12题: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性善者伪也
生之谓性
第13题: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
第14题: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下列哪位教育家首先提出来的()
第15题:
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是()。
第16题: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提出的。
第17题:
中国古代思想的四种人格理论包括: ①()气质类型; ②(),例如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习相远”; ③()说,例如古代人格品质“上、中、下”的划分; ④()在“人格差异”的强调。
第18题:
孔子提出 “性相近,习相远”,肯定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性相近,习相远
禁于未发
第21题:
“天人合一论”
“人性本善论”
“民贵君轻论”
“舍生取义论”
第22题:
孟子
孔子
荀子
庄子
第23题:
绝学无忧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豫时孙摩
“兼爱”“非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