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赫尔巴特的德育论主要是论述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问题。他认为人类道德的基础是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观念是最根本的要素,人的一切心理过程———情绪、意志、思维、想象等,都不过是观念的变形。人们用这些观念来调节个人意志和社会冲突,就能使自己成为服从既定法制的、有美德的人。根据这个理论,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拥护普鲁士君主制度的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如果说在赫尔巴特的管理和德育论中消极的东西比较多的话,那么他的教学理论在教育史上却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他首先阐明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要求以心理学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次,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辩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这多方面的兴趣,所以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二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在他之后,各国才形成了比较适合工业化需要的普通教育的课程体系。同时,他认为在教学中应追求实质的目的,即必须使学生学习有“实际用处”的知识,而获得这种知识的本身就包含着能力训练的作用,因而又 形成了“实质训练说”。再次,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的理论。他把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他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所谓“专心”,就是深入钻研学习材料,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的事物,学生专心致志地从事学习;所谓“审思”是指深入理解和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相互联合形成统一的东西。第四,赫尔巴特论证了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揭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原理。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据此,他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向学生传授知识看作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根本途径。这一点,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赫尔巴特揭示了这一原理,使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深化”了。约翰·杜威(John.Dewey)是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创立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因此他被誉称为“实用主义巨人”。一、学校与社会对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杜威的观点有两方面:一是从学校组织形式看,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小型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各类的作业进行活动。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把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二是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杜威认为,学校教育社会功能,首先是改良调节功能。他指出,学校教育是社会进步的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教育是达到分享社会意识的过程中的一种调节作用,而以这种社会意识为基础的个人活动的适应是社会改造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其次,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延续功能,即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工具。通过教育,可以把老一辈的行为、思想和感情的习惯传给新一代。二、教育与生活杜威站在自然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概念。他对教育与生活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生活离不开教育。他主张,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二是生长是生活的特征,而教育就是生长。所谓生长,就是指向未来的发展过程。教育的历史就是生长过程。三是教育是对生活的改造。这种改造,不仅是对个人,而且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它是一个连续不断改造的过程。三、教育与学生杜威认为,学校教育必须简化和整理所要儿童发展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儿童任其自然可能的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环境,促进儿童发展。为了促进发展,他强调:(1)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把重心转移,“儿童变成了太阳”,一切教育组织策施,都围绕他们运行。(2)教育过程要能唤起儿童的思维。他认为思维就是有机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学校应该提供可以引起儿童思维的经验的情境。四、教师与学生对教师与学生这问题。杜威的观点有这三点:(1)必须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为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坚决克服传统学校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抑制过多的现象。(2)教师不应该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3)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这三点结论:(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在世界范围产生广泛而影响深刻的西方教育思想。我们通过分析,初步可以发现杜威以教育家所特有的洞察力和哲人的智慧,根据美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批判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要合乎社会生活等许多积极的主张,探索了西方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实现了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杜威的对教育的许多论述,现在看来,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借鉴作用
更多“试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学阶段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分析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赫尔巴赫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明了(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显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作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2)联合(或联想)。由于新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3)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是十分有序的,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正处于要求阶段。这时,需要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观念。(4)方法。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的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正因为如此,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对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师范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另一方面,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所固有的机械化倾向,也使它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 第2题:

    ()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

    • A、卢梭
    • B、裴斯泰洛齐
    • C、赫尔巴特
    • D、杜威

    正确答案:C

  • 第3题:

    试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正确答案: 两位教育家所处时代不同,代表着不同的教学流派。其教学理论的主要差异有:
    (1)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同。赫氏主张教师应该对学生严格管理、教师依据心理学理论设计;杜氏则提出学生中心(是太阳),学生设计;
    (2)教学组织的不同。赫氏注重按所设计的四个阶段传授知识,杜氏则让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学习,教师适时提供所需知识;
    (3)教学方法和依据的材料不同。赫氏依据既定教材教学和练习,杜氏则力倡“从做(活动)中学”;
    (4)教学价值不同。赫氏主张“教育性教学”,杜氏则声称“生长之外无目的”;
    (5)教学场合不同。赫氏在课堂为教学场所,杜氏没有固定场所。
    总之,主要差别在于教学是否按前人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等“三中心”开展教学。

  • 第4题:

    简述杜威的教学阶段论的内容。


    正确答案: ①疑难的情境;②确定疑难之所在,并提出问题;③通过观察和其他心智活动以及收集事实材料,提出假设;④进行推理;⑤检验假设。

  • 第5题: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 B、巴班斯基
    • C、维果茨基
    • D、杜威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论的是()。

    • A、杜威
    • B、卢梭
    • C、赫尔巴特
    • D、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C

  • 第7题:

    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异同:


    正确答案:相同点:
    1)都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都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实验;
    不同点:
    1)在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是观念心理学,强调观念和知识的作用;杜威的心理学是机能心理学,强调儿童作为有机体与环境的作用;
    2)在教育的重点问题上,赫尔巴特突出了教师、教材和课堂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杜威则突出了儿童、经验和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
    3)在教学上,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教学理论,杜威则提出了五段教学思想和方法;
    4)在教育的作用上,赫尔巴特重视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杜威则重视教育对社会的改良。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根据他的“统觉”原理,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新旧观念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并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他指出:
    第一阶段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新材料,要求教师尽可能简练、清楚、明白地叙述、讲解或演示等。在学生获得大量彼此已初步联系的个别观念后,
    教学可进入第二阶段。在该阶段,教师应采用分析教学法,力求使学生形成新观念与先前相关观念的联系。然后,
    再通过第三阶段,使学生对新旧观念联系的理解,上升到普遍性概念的领域。在该阶段,教师应严谨、周密地综合所教材料,概括出应有结论。
    最后,进入第四阶段,让学生把系统化了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这就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的基本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
    1)都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都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实验;
    不同点:
    1)在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是观念心理学,强调观念和知识的作用;杜威的心理学是机能心理学,强调儿童作为有机体与环境的作用;
    2)在教育的重点问题上,赫尔巴特突出了教师、教材和课堂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杜威则突出了儿童、经验和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
    3)在教学上,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教学理论,杜威则提出了五段教学思想和方法;
    4)在教育的作用上,赫尔巴特重视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杜威则重视教育对社会的改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第一,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普通教育学》。他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等思想,主张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其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杜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他反对传统的教育三中心,主张以“学生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做中学”代替“教材中心”,以“学校即社会”代替“课堂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他强调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口号。其教育思想对于20世纪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杜威的教学阶段论的内容。

    正确答案: ①疑难的情境;②确定疑难之所在,并提出问题;③通过观察和其他心智活动以及收集事实材料,提出假设;④进行推理;⑤检验假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谈谈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差异.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在教育教学观上持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杜威作为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主张教育即生活,坚持“儿童中心”的观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分析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的课程理论的异同。


    答案:
    解析:
    在教育理论界,赫尔巴特与杜威被视为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对于课程也分别有自己的观点。(1)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见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论述3)(2)杜威的课程理论。(见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外国教育史论述)(3)不同点:①课程目标不同: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可分为两种,即所谓“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这个目的是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潜力得到和谐发展。“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即道德,这个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内心的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的形成。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在杜威看来,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强加的,不能充分考虑儿童的本能与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终极的教育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和假设,因为世界是变动不息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无目的论。②课程内容不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兴趣占有重要的地位j他根据“多方面兴趣”的理论,建立了一个广泛学科的课程体系。赫尔巴特把多种多样的兴趣分为两大类: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其中经验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兴趣包括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三种关趣。各种经验、兴趣对应应设的课程,如对应经验的兴趣,应该开设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杜威的课程内容以经验和环境为主,他倡导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任何书本都不能代替个人的直接经验。他还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儿童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将来的社会密切相关。③课程实施不同:赫尔巴特认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明了、系统、联想、方法:杜威提倡在教育中用“从做中学”把“知”和“行”统一起来。“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要求学生亲自接触具体事物,用感官去感受事物,再通过所获取的感性认识去思维,最后达到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目的。(4)相同点:都强调课程的组织要符合儿童的兴趣和经验。

  • 第14题:

    创立“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 B、巴班斯基
    • C、杜威
    • D、赫尔巴特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简述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根据他的“统觉”原理,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新旧观念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并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他指出:
    第一阶段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新材料,要求教师尽可能简练、清楚、明白地叙述、讲解或演示等。在学生获得大量彼此已初步联系的个别观念后,
    教学可进入第二阶段。在该阶段,教师应采用分析教学法,力求使学生形成新观念与先前相关观念的联系。然后,
    再通过第三阶段,使学生对新旧观念联系的理解,上升到普遍性概念的领域。在该阶段,教师应严谨、周密地综合所教材料,概括出应有结论。
    最后,进入第四阶段,让学生把系统化了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这就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的基本内容。

  • 第16题:

    谈谈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差异.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在教育教学观上持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杜威作为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主张教育即生活,坚持“儿童中心”的观点。

  • 第17题:

    试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第一,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普通教育学》。他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等思想,主张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其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杜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他反对传统的教育三中心,主张以“学生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做中学”代替“教材中心”,以“学校即社会”代替“课堂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他强调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口号。其教育思想对于20世纪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第18题: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 B、康德
    • C、赫尔巴特
    • D、杜威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单选题
    创立“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

    陶行知

    B

    巴班斯基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论的是()。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 C
    解析: 关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需要我们了解:(1)1806年出版了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 (2)认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3)提出了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保堂中心;(4)以“统觉”思想为基础,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论(5)强调教学的教育性。

  • 第21题:

    问答题
    试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正确答案: 两位教育家所处时代不同,代表着不同的教学流派。其教学理论的主要差异有:
    (1)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同。赫氏主张教师应该对学生严格管理、教师依据心理学理论设计;杜氏则提出学生中心(是太阳),学生设计;
    (2)教学组织的不同。赫氏注重按所设计的四个阶段传授知识,杜氏则让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学习,教师适时提供所需知识;
    (3)教学方法和依据的材料不同。赫氏依据既定教材教学和练习,杜氏则力倡“从做(活动)中学”;
    (4)教学价值不同。赫氏主张“教育性教学”,杜氏则声称“生长之外无目的”;
    (5)教学场合不同。赫氏在课堂为教学场所,杜氏没有固定场所。
    总之,主要差别在于教学是否按前人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等“三中心”开展教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康德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