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假释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
正确答案:
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如下:
(1)假释的适用条件
根据《刑法》第81条的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对象条件。假释的适用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一般罪犯。对累犯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以及因犯贪污罪、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且被同时决定在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减为无期徒刑后应终身监禁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刑法》第81条第1款的规定的,可以假释。
②行刑条件。假释的行刑条件,是指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的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为了使适用假释有必要的灵活性,《刑法》第81条规定:“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特殊情况是指有国家政治、国防、外交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况。
③实质条件。假释的实质条件,是指被适用假释的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2)假释的法律后果
根据《刑法》第85条、第86条的规定,假释的法律后果有以下四种:
①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如果没有发生法定应当撤销假释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②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71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③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70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④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⑤犯罪分子被假释后,原判有附加刑未予以执行的,附加刑仍须继续执行。原判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