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维也纳会议总决议基本内容及评价维也纳体系。”相关问题
  • 第1题:

    维也纳和会所设计的正统秩序和领土秩序,其地理范围是否包括美洲大陆和土耳其帝国?美国的崛起与土耳其的衰落,对维也纳体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维也纳和会所设计的正统秩序和领土秩序,其地理范围不涵盖美洲大陆和土耳其帝国。
    美国的崛起与土耳其的衰落,对维也纳体系产生了破坏。

  • 第2题:

    简述维也纳体系瓦解的过程。


    答案:
    解析:
    (1)神圣同盟的破裂:希腊独立标志着同盟开始破裂,比利时独立导致神圣同盟最终破裂,他们的独立也使得欧洲版图首次改变。(2)维也纳体系严重动摇;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冲击了维也纳体系法国七月革命使得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3)1848年革命彻底瓦解维也纳体系。(4)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王朝统一战争完全粉碎了维也纳体系:

  • 第3题:

    试析维也纳体系。


    正确答案: 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和《神圣同盟条约》、《四国同盟条约》共同构成了维也纳体系。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多极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封建列强间的和平与协调。1848年法、意、奥、普等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给欧洲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冲击了维也纳体系。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将维也纳体系进一步推向解体。
    评价:首先,它代表四大国的意志,也可以说是代表了落后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因为除英国与荷兰之外的其他国家此时还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它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
    其次,它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他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第三,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欧洲各国之间战争的频繁程度,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
    第四,第一次巴黎和约和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为欧洲大国间的关系创造了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使欧洲大国大体上形成了一种领土均势,这是均势的最重要含义。维也纳会议所做出的欧洲领土安排,首先是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构筑的一道安全堤坝。其次,会议所进行的地缘政治安排,还使得在中欧出现了德意志邦联,使俄国的势力局限于东欧,让英国把扩张重点放在海外,使其履行其维持欧洲均势的作用。
    维也纳会议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在各大国之间谋取力量对比的大致平衡,而非绝对的平衡。平衡与均势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的。认为通过建立国际政治权力均势,就可以导致欧洲的安宁和繁荣,是一相情愿。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国家追求的不是均势,而是权力的优势。

  • 第4题:

    试论塔列朗与维也纳会议。


    正确答案: 塔列朗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外交家,为法国资本主义革命的巩固做出了极大贡献。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曾在连续6届法国政府中,担任了外交部长、外交大臣,甚至总理大臣的职务。
    1814年9月,维也纳国际会议召开,战败的法国并没有因为战败而无所作为。圆滑的塔列朗联合诸小国代表,反对大国垄断对重要问题的处理,并利用四大国之间的矛盾,企图拆散反法联盟,恢复法国在大会中的大国身份。他还提出了所谓的“正统主义”的原则,意图恢复和维护1789年之前的欧洲君主统治秩序。但“正统主义”原则还包含恢复旧的领土秩序的含义,实际上是谋求阻止欧洲领土发生不利于的变化,特别是不能让普鲁士吞并萨克森王国而变得更强大。
    维也纳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巩固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为了剥夺其他国家的发言权,俄、英,奥,普4大国企图合伙把维也纳会议控制在它们手里。为此,这4国先在伦敦开会商量办法。这对一心想重新跻身于大国之列的法国是十分不利的。但是6月伦敦会议首先把四大国相互间的重重矛盾暴露了出来。俄国一心要吞下拿破仑留下的华沙大公国,普鲁士十分垂涎德意志境内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的萨克森王国;英国则竭力反对俄国更强大,奥国也不愿俄、普两国再扩张。4国在伦敦未能达成协议。塔列朗在巴黎一直注意研究伦敦会议的消息和文件,决定利用矛盾取得法国要取得的东西。最重要的两条,就是防止俄国吞并波兰,摧毁普鲁士鲸吞萨克森的计划。
    接着,塔列朗又开始在4大国中寻找盟友。由于英国在欧洲的传统政策是使欧陆各大国势均力敌,彼此对立,以便它充当仲裁者的角色,从中渔利。同时,它又特别反对俄国过分扩张。所以,塔列朗决定先同英国接近。维也纳会议前,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累到巴黎同塔列朗会谈,同意法国摧毁俄国吞并波兰的计划。英法这次会谈,成为后来维也纳会议上塔列朗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1814年9月23日,法国使团到达维也纳。塔列朗马上开始鼓动如簧之舌,在反法同盟各国之间进行挑拨离间,设法搞垮这个同盟,他看到:失去拿破仑这个共同敌人的同盟者,从第1天起就互相咬起来了;而且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又有1个共同感受到的威胁:涅瓦河上的巨熊正企图代替刚被囚禁的塞纳河上的狮子称霸欧洲。所以他们都需要同法国拉关系。这是可以好好利用的。
    塔列朗的第一个目标是设法挤进4大国会议,首先,他向4国宣布:同盟国与法国既已签订和约,维也纳会议的文件上就不该再出现“同盟国”的字样。10月1日大会开幕前各国所做的一切,对法国说来,都不存在。这个声明打乱了4大国的计划,伦敦会议的决定无法拿出来了。其次,塔列朗又提出了在维也纳会议上起了决定作用的所谓“正统主义原则”。塔列朗利用这个头等封建的、头等君主专制的原则,来捍卫资产阶级的法国。这个原则,他在上半年已经用过,使没有武力保卫自己领土完整的法国免于被瓜分;现在它又可以用来遏止普鲁士和俄国的扩张野心了。
    塔列朗在维也纳会议上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是为波兰和萨克森问题同亚历山大进行的斗争。他为此费尽心机,全力以赴。法、奥都认为,萨克森王国是它们在东方和北方的一个缓冲国,它的存在是很重要的。所以塔列朗首先鼓动奥国出来反对侵犯萨克森,并扬言法国有200,000军队,有时还说有400,000,暗示自己对抗俄、普的野心还是有实力作后盾的。为了把波兰从沙皇手里夺下来,10月3日和23日,塔列朗同亚历山大两次交锋,展开激烈的舌战。但是亚历山大寸步不让,狂言“我有200,000人在波兰,让他们试试把我赶走吧!”24日,梅特涅又同亚历山大大吵了一场,也没有结果。11月14日,普鲁士干脆侵入萨克森,想造成既成事实。一时间,各国关系十分紧张:巴伐利亚,奥地利开始讨论作战计划,法国也准备命令军队进入战场,亚历山大则正式宣布他要任意处理波兰问题。社会上纷传战争即将爆发。
    俄、普两国的贪婪,绐塔列朗造成了破坏旧反法同盟、建立新反俄普同盟的时机。12月25日,他试探着向卡斯尔累建议成立英奥法同盟,当时后者还下不了决心。可是没过几天,局势又进一步紧张了。在12月30日的会上,俄国大使声称非照俄国的方案办事不可。卡斯尔累当场提出抗议,次日,他余怒未息地前来拜访塔列朗。这时,塔列朗又提出建立英法奥同盟。卡斯尔累立即表示同意,并提出由他来起草条约的草案。草案被塔列朗和梅特涅接受了。1815年1月3日晚,3国代表签了字。这是个秘密防御同盟条约。英、奥、法3国宣誓一致行动,保证巴黎和约的实施,3国在它们中间的任何一国受到攻击时,有责任立即互相支援;法,奥各出兵150,000,并配备相应的大炮辎重;英国如不能提供规定的士兵人数,则要为每个士兵付出20英镑;设立军事委员会,万一俄军进攻西欧,要订立联合军事计划。条约上签名的顺序是:塔列朗,梅特涅,卡斯尔累。
    于是,从这天以后,在召开4国会议时,梅特涅和卡斯尔累就坚持要请塔列朗也参加会议。1月11日,塔列朗终于挤进了4国会议,被正式邀去参加4国讨论每个问题的会议,从此,4国会议变成了5国会议。而在5国会议上,总是3票对2票,问题就好解决了。由于亚历山大蛮横地占住华沙大公国不放,法、英、奥3国代表最后只得让步,但他们不肯在萨克森问题上再遭失败了。尤其是卡斯尔累,此时他正接到被召回国的调令,在英国反对党和舆论的攻击下,他不愿毫无成就地回去,所以坚持不让普鲁士得到整个萨克森。2月9日,大家终于找到了一个妥协方案:萨克森国王留下包括来比锡和德累斯顿等28座城市在内的1,300,000人口的地方,另一半有720,000人口的较贫困的地区加上波兰的土恩则划给了普鲁士。卡斯尔累原想把多而富的一半划给普国,而塔列朗坚持把这多一半留给萨克森王。梅特涅支持他。塔列朗胜利了。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斗争,塔列朗的胜利的确不小。会后,法国重新成为强国之一:各大国保证遵守巴黎和约,法国保住了1792年的领土完整;英,俄、奥、普4国反法同盟瓦解,而有利于法国的法、英、奥反俄、普的同盟秘密成立了;塔列朗挤进了4国会议,使决定国际问题的会议不能不听到法国的声音;法国东北部仍保有一个较强的缓冲国萨克森,使法国的世仇普鲁士未能因鲸吞整个萨克森而变得更强大。当然,这些成绩不能全记在塔列朗个人的名下。但是他施展外交手段,充分利用各大国间的矛盾,改善了法国的处境。他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 第5题:

    “爱惜生命,远离毒品”,这是2001年由联合国维也纳部长级会议提出的忠告。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维也纳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围绕意大利问题而展开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两极格局的基础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B、威斯特伐里亚体系
    • C、维也纳体系
    • D、雅尔塔体系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档案界的三个国际公约通过的先后顺序是()

    • A、《海牙公约》、《巴黎公约》、《维也纳公约》
    • B、《巴黎公约》、《海牙公约》、《维也纳公约》
    • C、《海牙公约》、《维也纳公约》、《巴黎公约》
    • D、《维也纳公约》、《海牙公约》、《巴黎公约》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现代舞包括:()

    • A、探戈;维也纳华尔兹;快步;华尔兹和摩登舞
    • B、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快步和拉丁舞
    • C、狐步舞;探戈;维也纳华尔兹;快步和拉丁舞
    • D、探戈;维也纳华尔兹;快步;华尔兹和狐步舞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促使参加维也纳会议各国,匆忙于1815年6月9日签署《最后总决议》的直接原因是()。
    A

    解决了欧洲领土的分配问题

    B

    满足了各战胜国的利益要求

    C

    厌烦会议时间拖的太长

    D

    拿破仑重返法国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维也纳会议的影响。

    正确答案: 消极:①重建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秩序
    ②将弱小国家重新臵于强国的民族压迫之下,违反了民族和民主原则。
    积极:①欧洲出现了俄、英、普、奥、法五强均势的政治格局。
    ②维也纳体系维护了近百年的欧洲和平。
    ③列强常用会议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新的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维也纳会议

    正确答案: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欧洲协调的最后一次会议是(  )

    A.亚琛会议
    B.特洛波会议
    C.维也纳会议
    D.维罗纳会议

    答案:D
    解析:
    1822年英、法、俄、普、奥五国在维罗纳讨论西班牙革命问题,会上英国放弃欧洲协调,这也是欧洲协调的最后一次会议。因此,正确答案是D。

  • 第14题:

    维也纳体系


    答案:
    解析:
    它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于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所确立的欧洲新的均势。它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维也纳体系虽然开了历史的倒车,但它不能消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广泛国际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不断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冲击和瓦解这一体系。维也纳会议是分赃会议,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利益,必然招致反抗,从而为体系的瓦解埋下了隐患。但维也纳会议提出的“大国协调”和“会议外交”在外交实践上有所创新。

  • 第15题:

    哪些条约组成了维也纳体系的基本框架?


    正确答案: ①1815年9月,《神圣同盟条约》签订。《神圣同盟条约》是维也纳体系的一个补充,实际上是维护维也纳体系的现状,特别是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这个大环境的产物;
    ②1815年11月20日,英俄普奥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作用主要是维护反动秩序,调和列强矛盾,因此,客观上增加了维也纳体系的稳定程度;
    《神圣同盟条约》与《四国同盟条约》作为维也纳体系的补充,最终确立了维也纳体系的完整结构。
    ③第一次巴黎和约和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建立了一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 第16题:

    促使参加维也纳会议各国,匆忙于1815年6月9日签署《最后总决议》的直接原因是()。

    • A、解决了欧洲领土的分配问题
    • B、满足了各战胜国的利益要求
    • C、厌烦会议时间拖的太长
    • D、拿破仑重返法国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

    • A、维也纳体系
    •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C、雅尔塔体系
    • D、多极格局体系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维也纳会议于()年10月至1815年6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

    • A、1797
    • B、1802
    • C、1807
    • D、1814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目前的国际体系是()。

    • A、雅尔塔体系
    • B、维也纳体系
    •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D、多极竞争体系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维也纳会议:


    正确答案:1、背景和目的:随着反拿破仑战争的结束,反法同盟各国的团结难以维系,新的国际格局出现。战胜国各有自己的如意打算,在经历了长时期的破坏性战争以后,各国无力也无意发动一场新的战争。战胜国在维也纳召开了这次国际会议,并形成维也纳体系。它是欧洲各国打败拿破仑后处理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实质上是一次消除法国大革命影响,恢复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瓜分拿破仑帝国遗产的会议。
    沙皇俄国:扩张领土,建立欧洲霸权;英国:维持欧洲大国的均势,扩大海外殖民地,加强海上霸权;奥地利:力图建立在中欧特别是在德意志的优势;普鲁士:扩张领土,与奥地利争夺在德意志的领导权。
    外交策略:①俄国,建立欧洲决定影响的局面,使欧洲各国不可能建立反俄联盟——抑制奥地利,扶植普鲁士,反对过分削弱法国。②英国,不允许通过损害英国海上和工商业霸权的任何措施,争取有价值的战略据点;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促成建立反法包围圈;防止俄国势力过大,反对俄国吞食波兰。奥地利试图阻止俄国对欧洲大陆的干预和在巴尔干地区和中欧地区的扩张,维持对意大利、匈牙利和斯拉夫的统治,保持在德意志的优势,对普鲁士怀有戒心。所以,奥地利支持法国的正统主义原则,主张主权在君,反对民族解放运动。普鲁士希望得到莱茵河两岸的重要领地和萨克森全部,严惩法国。但实力不足,依附俄国。在萨克森和波兰问题上交易。④法国,战败国,但扮演重要角色。“我什么也不要,我只给你们带来一样重要的东西——神圣的正统主义原则。”(承认革命前的法国和其他封建君主国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利、政治制度和所属领土)反复强调:法国已经是统治了法国几百年的波旁王朝的法国,法国的领土、权利和威望应该恢复到原俩的状况。法国成为双方争夺的盟友,得到了尽可能维护法国利益的机会。在英国和奥地利的支持下,法国加入“四国委员会”,迅速进入了欧洲列强的行列。
    2、内容:1814年9月-1815年6月
    焦点是萨克森和波兰。波兰历史上三次遭到瓜分,占领拿破仑后建立了华沙大公国。俄国企图独占波兰,提议把萨克森全部并给普鲁士,以补偿他在波兰的损失,从而俄国和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反对俄国独占华沙大公国和普鲁士吞并萨克森,联合英国。法国害怕普鲁士强大,站在英国和奥地利一边。1815年1月,三国签定秘密军事同盟,如果遭到其他国家进攻,英国供应军火,法奥各出兵15万,力图挫败俄国和普鲁士坐地分赃的企图。
    结果,普鲁士占领但泽和波次南;奥地利占领加里西亚,其余由俄国兼任波兰国王。萨克森的2/5割让给普鲁士,莱茵河左岸和威斯特法里亚划归普鲁士作为补偿。
    在正统主义原则、遏制原则和补偿原则的基础上,最后议定书:
    恢复欧洲许多国家封建王朝的统治。
    大国任意处置了欧洲和海外领土。
    建立德意志邦联,有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奥地利导标主持邦联会议,这是松弛的政治联盟。
    法国限制在1790年的疆界内,东北边境的17个城堡和要塞由联军占领3、5年,法国承担费用,赔款7亿法郎,并且交出军舰。比利时并入荷兰,尼德兰王国,监管卢森堡公国;确定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⑤维持意大利的分裂局面。奥地利主宰了大部分领土,撒丁王
    国收回撒伏依和尼斯,合并了热那亚。
    为了维护维也纳体系和防止革命的再度爆发,1815年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三过君主签署条约,建立神圣同盟。维护耶稣基督的公正、慈爱和和平,体现强烈的君主主义和教权思想。2月后,三国与英国签定“四国同盟条约”,必须物理维护维也纳总议定书和对法条约。从原则上和行动上成为维也纳体系的支柱。1818年,法国加入。1820年,镇压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革命。
    3、历史地位:
    维也纳会议和后来的欧洲政治力量的整合,欧洲第一次在历史上被包括在一个共同的条约体系内。他以5大国均势为基础,君主制度为核心,试图维护欧洲秩序和统治地位的国际关系体系。他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阻止革命势力的增长和革命的爆发,但是,阻止了欧洲列强之间爆发战争。

  • 第21题:

    简答维也纳会议的影响。


    正确答案: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问题获得了妥善安排;战败的法国藉此突破困境,保住固有江山并使国势政局化险为夷。对战败国的处理手法较宽容、建立欧洲协调的合作常规架构、废除奴隶买卖、开
    放国际河流皆对重建和平及欧洲社会之进步有所贡献。这个会议的决定使得近一百年(从1818年到1914年)中没有发生席卷整个欧洲的战争
    它忽略了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趋势,低估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政治和社会保障的要求,间接促成日后欧洲的革命浪潮;并且牺牲许多小国利益以保持大国的势力均势及恢复欧洲旧有秩序,而所谓的欧洲协调合作常规架构目的也只是在欧洲大陆建立一个顽固的保守系统

  • 第22题:

    单选题
    维也纳会议于()年10月至1815年6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
    A

    1797

    B

    1802

    C

    1807

    D

    1814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目前的国际体系是()。
    A

    雅尔塔体系

    B

    维也纳体系

    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

    多极竞争体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