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靖难之役的结局有一定的偶然性,斗争双方领导者的个人政治、军事素质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成为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中绝无仅有的一次地方藩王叛乱成功之例。
更多“靖难之役”相关问题
  • 第1题: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之一是()

    • A、土木之变
    •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 C、靖难之役
    • D、设禁军浙江工业大

    正确答案:B

  • 第2题:

    评述靖难之役及其对明代政治的影响。


    正确答案: 靖难之役是明朝统治集团内部一次争夺帝位的斗争。
    明太祖不放心功臣大将,又要解决定都南方的同时控御北方、防备蒙古的问题,便继续元代分封宗王出镇的政策,将自己诸皇子分封于各战略要地镇守以“慎固边防,翼卫王室”。洪武末,太子、秦王、晋王相继去世,燕王朱棣很有才干,又长期统兵作战,在诸王中辈分最大、势力最强。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病死,长孙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建文帝怕尾大不掉,便和大臣商计削藩。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诛齐、黄为名,誓师北平,号称“靖难”,经过四年“靖难之役”,1402年,叛军攻克京师,建文帝失踪。朱棣称帝,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
    靖难之役改变了明代的政治格局。成组继续执行削藩政策,把北方藩王迁至南方,解决了藩王问题。迁都到自己的起家之地北京,用“天子守边”代替“藩王守边”,同时仍保留南京衙署,形成南北两直隶。保存至今的北京皇宫格局、规模开始定形,也使得自此至清中国政治中心始终定在北京。明成祖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发展,内阁制定型。由于是皇室内夺位而登基,明成祖急需在臣民百姓面前树立文治武功之威望,故趁国力强盛,多次大规模出兵蒙古,出使耀兵海外。

  • 第3题:

    下列哪一事件不是发生在今天的北京?()

    • A、靖康之变
    • B、靖难之役
    • C、庚申之变
    • D、戊戌政变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填空题
    明代早期,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了皇位,成为明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的年号是(),庙号是()。

    正确答案: 永乐,明成祖/成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判断题
    靖难之役之后,明代皇位继承趋于稳定,基本都是父子相传,即嫡长子即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评述靖难之役及其对明代政治的影响。

    正确答案: 靖难之役是明朝统治集团内部一次争夺帝位的斗争。
    明太祖不放心功臣大将,又要解决定都南方的同时控御北方、防备蒙古的问题,便继续元代分封宗王出镇的政策,将自己诸皇子分封于各战略要地镇守以“慎固边防,翼卫王室”。洪武末,太子、秦王、晋王相继去世,燕王朱棣很有才干,又长期统兵作战,在诸王中辈分最大、势力最强。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病死,长孙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建文帝怕尾大不掉,便和大臣商计削藩。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诛齐、黄为名,誓师北平,号称“靖难”,经过四年“靖难之役”,1402年,叛军攻克京师,建文帝失踪。朱棣称帝,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
    靖难之役改变了明代的政治格局。成组继续执行削藩政策,把北方藩王迁至南方,解决了藩王问题。迁都到自己的起家之地北京,用“天子守边”代替“藩王守边”,同时仍保留南京衙署,形成南北两直隶。保存至今的北京皇宫格局、规模开始定形,也使得自此至清中国政治中心始终定在北京。明成祖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发展,内阁制定型。由于是皇室内夺位而登基,明成祖急需在臣民百姓面前树立文治武功之威望,故趁国力强盛,多次大规模出兵蒙古,出使耀兵海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靖难之役

    正确答案: 明太祖时分封了24个子侄到各地做藩王,太祖后,由长孙朱允(火文)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鉴于诸王势力太大,采纳大臣齐泰等建议,实行削藩政策。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起兵,号称“靖难”。这场战争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人南京,自立为帝,他就是明成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史称汉武帝晚年发生太子兵变而死的剧变()
    A

    靖难之役

    B

    甘露事变

    C

    盐铁论

    D

    巫蛊之祸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靖难之役


    正确答案: 又称靖难之变,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于是首先袭执周王朱橚,把他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榑于京师,湘王朱柏自焚死。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建文帝以为准备停当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没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朱棣于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 第10题:

    靖难之役之后,明代皇位继承趋于稳定,基本都是父子相传,即嫡长子即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1题:

    明代早期,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了皇位,成为明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的年号是(),庙号是()。


    正确答案:永乐;明成祖/成祖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历史事件与人物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有(  )。
    A

    “光武中兴”——刘秀

    B

    “开皇之治”——赵匡胤

    C

    “八王之乱”——刘濞

    D

    “靖难之役”——朱棣


    正确答案: A,C
    解析:

  • 第13题:

    单选题
    发生于明代的是(  )。
    A

    八王之乱

    B

    安史之乱

    C

    杯酒释兵权

    D

    靖难之役


    正确答案: B
    解析:
    靖难之役是明朝建文年间朝廷发生的皇位争夺战争,燕王朱棣夺取了其侄朱允炆的皇位。A项,八王之乱指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B项,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C项,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加强中央集权,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 第14题:

    单选题
    金灭北宋,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  )。
    A

    安史之乱

    B

    靖康之变

    C

    靖难之役

    D

    土木堡之变


    正确答案: A
    解析: 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乱,指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

  • 第15题:

    单选题
    “靖难之役”是哪个人发动的()
    A

    朱元璋

    B

    朱棣

    C

    朱允炆

    D

    朱高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